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會員文

發佈: 6:00pm 26/06/2024

獼猴

屋業發展

黃翠嫻

獼猴

屋業發展

黃翠嫻

黃翠嫻|不止趕走,還要殺死!

如果這些因為失去家園的,在籬笆望著面目全非的“老家”緬懷一下都是必須死的理由的話,那居住在此的人也太沒人性了。

Image 18

母親的住家對面是一座山,山上是一片橡膠園,往右的方向原本是菜園,可如今已經剷平建房子,偌大的綠肺已經逐漸被鋼骨水泥取代,而且範圍一直在擴大。

ADVERTISEMENT

要不是對面的地主嫌收購價格太低拒絕賣給發展商,想必這僅剩的膠園也要變成房屋區了。

無家可歸的長尾獼猴和豬尾獼猴最終只能聚集在媽媽家對面的這片膠園裡,因為棲息地被迅速砍伐而縮小,它們變得相當無助,偶爾會在膠園山腳與住宅區之間的籬笆上坐著。

母親來自農村,在屋內種花、種菜和果樹,看到對面路旁的空地長滿了草,也在那裡種了一些竹蔗、木瓜和長豆。

獼猴覓食至此,會伸手拔起竹蔗或木瓜然後趕緊的往山上奔,從不越過馬路到住宅搗蛋。

看著這兩群獼猴,有時候特別自責,要不是我們這些買房的需求高,它們的棲息地也不會被大肆的破壞。這裡的屋業發展迅速,兩家不同的大型發展商都在這一區迅速建房和商業單位,範圍極大。

母親本身是一名割膠工人,對於獼猴一點都不陌生,眼看獼猴破壞了她那些農作物也沒有發火,只是偶爾會對我嚷嚷外面還是種花比較好,蔬果總是會被摘。

我們是在2020年,冠病疫情第二輪行管令結束後,讓母親搬到這裡。當時的居民很少,一名住在同一排屋子的印裔鄰居說,長尾獼猴和豬尾獼猴看起來雖然有點可怕,但總覺得它們能覓食的地方很侷限,想要給它們餵食,被我勸阻了。

猴子是野生動物,與流浪狗貓不一樣,它們必須維持覓食的能力才能生存,而且習慣投餵會讓猴子失去分寸,不懂得區分區域,以為每一個居民都能給它們食物,這將給它們帶來風險。

比如現在,它們偷採母親種的蔬果後會馬上離去,因為它們知道當中和人類的界限,可一旦開始餵食,界限就不見了,它們會對人類產生誤會,以為人類能供給食物,可能會群聚等待投餵而拒絕覓食,得不到食物可能會翻垃圾桶,也可能會入屋“偷搶”。

鄰居很“懂事”,聽了我的解釋,便打消了念頭。

直至最近,居住的居民變多,居民協會的群組開始失控,什麼投訴都有,從貓狗、垃圾再到最新被點名的獼猴,居民們似乎完全無法和人類以外的生物共存。

有的人提議毒死流浪狗,有的甚至直言自己丟了鄰居放養在外的貓。

至於獼猴,也有不少人說應該叫獵人來一槍斃了。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40am 17/04/2025
黄翠娴.安全距离——师生关系最温柔的底线

MeToo不是一场猎巫运动,它是一个开始,让校园从此多点警醒、多点清白。异性师生之间,真的可以建立极有温度、极富影响力的关系。

最近宽中爆出权势性骚扰事件,引发一轮轰轰烈烈的metoo风暴。校友勇敢站出来揭露曾经的压抑与伤害,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界集体沉默的习惯被打破,藏在课室背后的阴暗被推到了阳光下,甚至陆续有其他学校的校友开始分享那些类似而不愉快的经历。

师生之间本就应该有一段隔开的安全距离,异性师生就更应该谨慎,特别是当学校禁止学生谈恋爱,男女同学之间的互动接触都谈论距离限制时,男性老师在对待女性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就更不应该靠得太近。

就以摸头、亲手为例,如果这些行为都是男女同学之间不可做的,那男老师又有什么资格去做?

“热情”和“骚扰”之间,从来不是靠加害者单方面判断来界定的。特别是,在异性师生这种原本就存在权力不对等的关系里,所谓的“不够敏感”很可能就是“选择性的忽视”。

很多人喜欢说,“学生也没拒绝”、“她也笑着回应”,却忘了,师生本来就不平等。老师掌握权力,学生天然处于弱势。学生面对老师的“关心”,就算不舒服,也很可能会选择沉默,不是不懂得拒绝,而是不敢拒绝、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尤其是当这个老师在校内有影响力、有职位、有“口碑”,那种无声的压迫感,只会让受害者更退缩。

而老师若没有主动意识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自觉拉出边界,轻轻一句“我只是热情”,就是对学生经验的轻蔑与否认。

我也曾在15岁那年,遇到过一位对我很好的林姓男老师。他当时从一所名校转过来,据说是因为对学生太严厉,而被家长多次投诉,最终和校长闹翻便毅然转校。须知当时我的母校,名列森州倒数第一,只有想转走的老师,鲜少有老师想过来,所以,当时虽已成了“逃学威龙”,但我还是“抽空”上了他的第一堂数学课,记住了他的样子。

他来学校的第二天,放学时候,正好看到我被一群骑着摩托车的邻校学生拦在半路。他先是鸣笛然后停下车再摇下车窗,说:“你相信我吗?如果相信,就上车。我听说你每天都一个人走去搭巴士,我孩子念的中学就在巴士总站对面。”

我点头,拉动门把,上车。

第一次的对话内容,我至今记得,因为他是少数站在我的立场,陪我骂我那外遇离家且不负责任的爸爸的人,第一次有人选择不道德绑架我,让我觉得这样的对话很有趣。我告诉他,我这单亲家庭的经济情况很差,课余时需要打工,晚上会去喜宴倒酒,校内很多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所以常会逃学,但看在他给我搭顺风车的份上,我决定以后不会逃他的课。我以为他会给我训话、讲大条道理,可最终他却跟我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但还是必须上课和做功课,而且我还可以每天都搭他的顺风车。

就这样,我开始了和他每日10多分钟的“搭顺风车”关系,他会捉紧这短短的时间,

开导和鼓励我,但他从没试图越界,也不曾要求我额外的“回报”。

即便我跟他说过,我希望能有一个像他一样的父亲,他也从未以此为借口越界。他不会有私底下教补习的邀约,也不会以“关心之名”作出一些烂行为。他见我考差了,还会狠狠的给我训话。最后,因为PMR考得不错,他劝我转校,说“你值得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段接近一年的师生关系,如今回望,才发现这是异性师生之间最美好的距离。他试着理解我、引导我,但从不触碰、不暗示、不越界。他用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给予的是信任,而不是交换。

有些偏爱,是平淡如水的,但那才是真正安全的港湾。

现在的风暴让人愤怒,也让人感慨。它揭露了多少年来被忽视的真实,也迫使我们去思考,在校园中,什么样的行为已经越界了?

异性师生之间,如何建立“有温度但有边界”的相处?如果学生真的不安、不舒服,她能找谁说?说了之后会不会被指“想太多”?

“安全距离”的存在,不是为了让老师变得冷冰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感受到温暖时,不必同时提心吊胆。

我们不能再对那些越界行为轻描淡写地说“那只是玩笑”或者“太热情”,也不能再等到事情爆发,才开始追责。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设有清晰透明的性骚扰申诉管道,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接受性别教育与界限感培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知道“不舒服就可以说不,不是你的错,不是你想太多”。

当制度不再沉默,受害者才不会孤军作战。

最后,MeToo不是一场猎巫运动,它是一个开始,让校园从此多点警醒、多点清白。异性师生之间,真的可以建立极有温度、极富影响力的关系。可前提是,老师必须明白,你的位置不只是一名教育者,更是一道界限的守门人。

让学生在信任你的同时,永远不必担心会不会“出事”。这,才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专业伦理。我曾遇过这样的老师,所以我知道,这样的关系,不只是可能,而且会是学生一辈子都记得的温柔。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