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上中學時第一次在歷史教科書內得知尼亞洞穴(Niah)是我國一處重要的史前人類考古遺址。在這裡曾經發現全馬最古老的人類骨骼遺骸——4萬5000年的尼亞古人。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嚮往有一天可以從事與尼亞有關的考古研究工作。
2019年加入砂拉越博物館院區計劃後,不僅讓我有幸參與婆羅洲文化博物館史前考古展廳展示內容的設定和佈置,更難能可貴的是我終於有機會實現當年的夢想,能夠詳細研究砂博物館館藏內的尼亞遺址動物遺骸。
ADVERTISEMENT
上百萬件骨骼標本從何著手?
砂博物館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協同本地和外國學者一同發掘和研究尼亞洞考古遺址。國內外的研究人員現今依然延續對該地的野外發掘工作。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尼亞洞穴是我國以及婆羅洲史前考古遺址中最歷久不衰的其中一個研究地點。經過多次田野考古活動所發掘出來的各類史前文物,古人類和動植物遺骸也不計其數。僅動物遺骸一項,其保守估計就有上百萬件標本之多。
剛接此研究項目時心裡著實有點忐忑。院區計劃規定所有研究人員必須在1年時間內完成研究並提呈有關的研究結果。我心裡琢磨著上百萬件的骨骼標本要從何開始著手呢?這還不是最大的難以逾越的挑戰。更讓我擔憂的是,這些豐富多樣的動物考古材料在多年來經過好幾代科研人員的細心篩選研究後,我還能在他們所取得的卓越研究成果之上做出哪些成績呢?這一絲憂慮,轉瞬即逝;眼前有上百萬件骨頭等著我去整理,哪還有閒餘時間讓我多加煩惱。心想既來之,則安之吧。
經過一段適應期後,決定把主要研究對象放在尼亞考古遺址內發現的紅毛猩猩和其他猿猴類的骨骼標本。這些都是當地遠古人類狩獵捕食後丟棄的食物殘渣,細心研究後可能可以讓我們對史前人類的狩獵和飲食習慣有所瞭解。研究的大方向一確定,心裡就比較踏實了。
工作臺旁的興度教象頭神石像
工作日的每個早晨在臨近的小咖啡店品嚐過著名的“鴉片咖啡”後,就步行至位於砂博物館老館對面的自然博物館。考古部門的館藏就貯存在該建築物二樓的倉庫內。這裡就是我日常整理尼亞洞穴動物骨骼的工作室。
倉庫內放有約二十幾個架子,每個架子在其橫隔上都工工整整地排放著大小不一的存放有標本的木製和紙皮箱子。其內收有自考古遺址內發掘出的各類史前石器,陶瓷碎片,珠子飾物等陪葬品,還包括古人類和其他動物骨骼樣本。此外,這裡還收藏了不少與砂考古有關的各類歷史檔案文件和照片。在我工作臺旁就放著一尊於1921年在林夢省發現的興度教象頭神石像(圖三)。每每在踏入工作室,還未開始研究工作前都不忘雙手合十於額前,朝石像膜拜以表恭敬。
重大標本的再度發現
2019年6月18日,我如常地前往工作室。這一看似普通的工作日,後來卻見證了一個重大標本的再度發現。這是我在砂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一個突破點,也可說是最為沾沾自喜的一個科研發現。
當天早晨決定查看一個透明塑料標本袋內的物件。包裹標本的棉花團已呈泛黃斑駁狀,估計這一標本已經多年無人查看。
打開一看,頓時驚呆了!
這是個動物的牙齒標本,個體不大,可安放於一正常成人掌心之中。可是其外部形態特徵卻異常明顯,無疑是亞洲象一顆頰齒的殘端部分。質地脆弱,稍不謹慎,周邊結構極易散落,所以也絕對不是近現代動物留下的遺骸。標本袋內還發現有當年發掘時的記錄標籤。一看標籤內容,該標本的發現歷史和地點位置即一目瞭然,一切存疑都消散無影:尼亞洞,發掘坑X/VI,發現日期 1958年4月23日。
在尼亞洞內曾發現有多種大大小小的史前動物遺骸,唯獨亞洲象還是首次發現。
此外,這一標本的另一特別之處,即它是一個被歷史遺忘掉長達一甲子之久的重要科學,卻在非常偶然的機緣下讓我再度發現。僅這兩點就足以讓我雀躍萬分。
幾位曾經深度研究過尼亞洞動物遺骸的前輩,在知道這一發現後不僅大為驚訝,也倍感高興,因為尼亞洞動物考古學的研究再度有重要的進展。這看似不怎麼起眼的標本也是目前為止整個婆羅洲內唯一一個在考古遺址內發現的史前大象遺骸,足以讓人反思亞洲象在這島嶼上的起源和演化。這一發現同時也表明前人所採集的原始材料在現今依然是有其科學研究價值,所以應該加強對這些動物考古標本的專業化保管和鼓勵國人多加研究以增進我們對於我國史前史的認識。
尼亞古象的發現在學者腦裡激起一系列的疑問:它和夥伴們是如何消失於砂拉越史前叢林?它們是現生婆羅洲亞洲象的直系祖先嗎?遠古獵人烈士又是如何逮捕尼亞古象?尼亞洞考古遺址到底還隱藏著哪些待人發掘的秘密呢?
這些疑惑,現階段我都無法解答。可是,我心底一直覺得尼亞古象的二度被發現是象頭神對我的一種眷顧和恩賜。
更多【新教育】: 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之奪金夢 建築測量師 為樓宇把脈的醫生 我國第一位女法醫牙醫諾哈雅蒂查化/ 一顆牙齒 成破案關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