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总编时间

|
发布: 8:00pm 26/06/2024

总编时间

社交媒体

曾毓林

Instagram(IG)、WhatsApp、Messenger

WhatsApp群

总编时间

社交媒体

曾毓林

Instagram(IG)、WhatsApp、Messenger

WhatsApp群

曾毓林.在管道过多资讯过杂的社会里……

我们只注重百花齐放,关心技术而逐渐漏失掉沟通真正的目的,这现象在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社会群众会越来越分化,小众化群组越来越多。所谓“大众传媒”的路,会越来越小分歧路。

ADVERTISEMENT

拜社交软件太多所赐,现代人联系的方法虽然更直接和容易,但也更繁杂了。

曾几何时,过去的形式主要是实体信件和电子邮箱,但如今已经渐被取代。现下一般人的手机内的即时通讯软件,就包括了Messenger、WhatsApp、sms、Telegram,如果还和中国、台湾朋友往来的,尚有微信、LINE。如果工作上都使用到这些软体,近乎一打开手机就要逐一检查,免得漏失;但要检查的太多,难免会有漏网之鱼,错过一些重要讯息。

  不过是接收资讯,抑或是公私事的文件,我们都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单一窗口”时代。这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报社工作无时无刻不处在通讯漩涡当中,既要接收四面八方的资讯,更要接收政府或商业机构、社团组织及读者的大小讯息,过去主要都通过电话、信件和电邮;但现在,你很难说上是从哪一个管道而来。为了方便和快捷,经常忽略了沟通目的是否达致,更失去了过去“鱼雁往返”的温度。

最明显的例子是,连政治人物要发布消息的管道也变成透过自己的脸书通知──至于你们有没有看到,是阁下的事。

有时真我们感觉就处在一个迷宫里,不懂要找的讯息匿藏在哪个隐蔽的角落。

偶尔接到一些社团朋友的电话,问“记者会开始了,怎么贵报记者还没到?”我说:“没接到通知啊!”对方说:“几天前已经传到你的脸书信箱了。”我再问:“我有几个私人脸书信箱,同时处理几个部门的脸书帐号,你是传哪一个?”对方有时自己也说不上来。

有很多人把重要讯息随便一发出去,甚至不懂发到哪个接收处,就当“已经通知”了。

这应是现代通讯软件太多,每人各自拥有不同的通讯模式的最大弊病。可时代是往前走,我们回不去,也不可能规定大家统一共同某软体;只是,为了有效传递讯息,各方有必要尽量使用合乎当下最基本的通讯模式。譬如:发到任何机构的公函,最起码要用电邮或纸本一份,也或者至少要发给“官方电邮户口”,而不是随意发到“某主管个人户口”就视作通知任务完成。

这看似倒退,其实不然,这是保留着最起码的动作,以策安全。

会提出以上建议,因为发现这种“随便的作风”已经蔓延到我们的新一代,即便是求职信也是如此随兴,既不认真,基本资料也不齐全,甚至信中字里行间宛如写给同学的信。有些更令人摇头的是,并非寄到公司提供的电邮,就是透过Messenger、WhatsApp、sms、Telegram这类即时通讯软体。有时善意回复希望对方用正规模式补发,往往就如用肉包子打狗,对方对讯息不回应。

很难想像,这种脱轨的求职方式如何能取得面试人的信心?

资讯太多、管道太杂,逐渐失去集中,这是通讯科技发达的后遗症之一。然而,我们只注重百花齐放,关心技术而逐渐漏失掉沟通真正的目的,这现象在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社会群众会越来越分化,小众化群组越来越多。所谓“大众传媒”的路,会越来越小分歧路。

我们可以有小众化和社群化的资讯管道,但为了不使社会越来越零散,奉劝大家还是要关注“大众化资讯”,避免只是活在一个小圈子内,进而与社会脱节。

管道多绝对是好事,但如果接口太多,通而不达反而成了阻碍──同样的道理,资讯太多,甚至超过了正常荷负的量,我们不懂得适可而止,最后是被资讯淹没和吞噬。

我们是时候重新整理自己的通讯工具,以及归类自己获得资讯的管道,有些对自己毫无裨益的,别让它再主导你的生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