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总编时间

|
发布: 8:00pm 26/06/2024

总编时间

社交媒体

曾毓林

Instagram(IG)、WhatsApp、Messenger

WhatsApp群

总编时间

社交媒体

曾毓林

Instagram(IG)、WhatsApp、Messenger

WhatsApp群

曾毓林.在管道過多資訊過雜的社會里……

我們只注重百花齊放,關心技術而逐漸漏失掉溝通真正的目的,這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嚴重,社會群眾會越來越分化,小眾化群組越來越多。所謂“大眾傳媒”的路,會越來越小分歧路。

ADVERTISEMENT

拜社交軟件太多所賜,現代人聯繫的方法雖然更直接和容易,但也更繁雜了。

曾幾何時,過去的形式主要是實體信件和電子郵箱,但如今已經漸被取代。現下一般人的手機內的即時通訊軟件,就包括了Messenger、WhatsApp、sms、Telegram,如果還和中國、臺灣朋友往來的,尚有微信、LINE。如果工作上都使用到這些軟體,近乎一打開手機就要逐一檢查,免得漏失;但要檢查的太多,難免會有漏網之魚,錯過一些重要訊息。

  不過是接收資訊,抑或是公私事的文件,我們都已經無法回到過去的“單一窗口”時代。這是好是壞,見仁見智。

報社工作無時無刻不處在通訊漩渦當中,既要接收四面八方的資訊,更要接收政府或商業機構、社團組織及讀者的大小訊息,過去主要都通過電話、信件和電郵;但現在,你很難說上是從哪一個管道而來。為了方便和快捷,經常忽略了溝通目的是否達致,更失去了過去“魚雁往返”的溫度。

最明顯的例子是,連政治人物要發佈消息的管道也變成透過自己的臉書通知──至於你們有沒有看到,是閣下的事。

有時真我們感覺就處在一個迷宮裡,不懂要找的訊息匿藏在哪個隱蔽的角落。

偶爾接到一些社團朋友的電話,問“記者會開始了,怎麼貴報記者還沒到?”我說:“沒接到通知啊!”對方說:“幾天前已經傳到你的臉書信箱了。”我再問:“我有幾個私人臉書信箱,同時處理幾個部門的臉書帳號,你是傳哪一個?”對方有時自己也說不上來。

有很多人把重要訊息隨便一發出去,甚至不懂發到哪個接收處,就當“已經通知”了。

這應是現代通訊軟件太多,每人各自擁有不同的通訊模式的最大弊病。可時代是往前走,我們回不去,也不可能規定大家統一共同某軟體;只是,為了有效傳遞訊息,各方有必要儘量使用合乎當下最基本的通訊模式。譬如:發到任何機構的公函,最起碼要用電郵或紙本一份,也或者至少要發給“官方電郵戶口”,而不是隨意發到“某主管個人戶口”就視作通知任務完成。

這看似倒退,其實不然,這是保留著最起碼的動作,以策安全。

會提出以上建議,因為發現這種“隨便的作風”已經蔓延到我們的新一代,即便是求職信也是如此隨興,既不認真,基本資料也不齊全,甚至信中字裡行間宛如寫給同學的信。有些更令人搖頭的是,並非寄到公司提供的電郵,就是透過Messenger、WhatsApp、sms、Telegram這類即時通訊軟體。有時善意回覆希望對方用正規模式補發,往往就如用肉包子打狗,對方對訊息不回應。

很難想像,這種脫軌的求職方式如何能取得面試人的信心?

資訊太多、管道太雜,逐漸失去集中,這是通訊科技發達的後遺症之一。然而,我們只注重百花齊放,關心技術而逐漸漏失掉溝通真正的目的,這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嚴重,社會群眾會越來越分化,小眾化群組越來越多。所謂“大眾傳媒”的路,會越來越小分歧路。

我們可以有小眾化和社群化的資訊管道,但為了不使社會越來越零散,奉勸大家還是要關注“大眾化資訊”,避免只是活在一個小圈子內,進而與社會脫節。

管道多絕對是好事,但如果接口太多,通而不達反而成了阻礙──同樣的道理,資訊太多,甚至超過了正常荷負的量,我們不懂得適可而止,最後是被資訊淹沒和吞噬。

我們是時候重新整理自己的通訊工具,以及歸類自己獲得資訊的管道,有些對自己毫無裨益的,別讓它再主導你的生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