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管理和執法欠佳,以及民眾和工業業者胡亂往溝渠和河流丟棄廢物,導致塑料廢物在海洋環境不斷積累。馬來西亞就是其中一個。
ADVERTISEMENT
6月20日拙作《微塑料危機:大馬人自食其果》指出自2018年中國禁止固體塑料廢物進口以來,馬來西亞成了全球發達國家塑料廢物的“世界垃圾桶”,美國、日本成為向我國倒塑料垃圾的主要國家。
這些發達國家大量的塑料廢物進口,導致我國成為“廢物殖民現象”(waste colonialism)的代表,再加上進口廢物包含不可回收,或被化學汙染的塑料廢物,讓我國民眾飽受其害,最近也登上“吃微塑料世界第一”的“榮譽榜”。
除了把矛頭指向發達國家,或“批准塑料廢物進口”的我國相關政策,民眾就沒有責任了嗎?
二十多年前老祥從英國回馬探親,口頭一直抱怨的,就是國人隨地、隨手丟垃圾的壞習慣。這麼多年過去了,“亂丟垃圾”的結果是什麼?
鑑於塑膠在人類生活的高度滲透性,日常生活裡十件垃圾就至少有七八件和塑料有關係。亂丟垃圾的惡行,加上我國普遍存在的塑料廢物非法回收商、非法交易,和非法垃圾場問題,導致塑料垃圾洩漏、流入溝渠和河流,最終汙染沿海區域。
2021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的報告比較了世界各國塑料垃圾排放量。可惜的是,這篇報告沒有引起大馬政府的關注(可能當時領導們忙著算國會人頭)(引2021年4月《Science Advances》論文)。
該荷蘭團隊收集全球塑料廢物、土地應用、風、降雨量、河流地理分佈、河流流量和與海洋的距離等環境特徵數據,計算出塑料廢物從河流進入海洋的概率,發現全球年塑料廢物的80%排放量,由約1000條河流貢獻,年排放量在80萬至270萬公噸之間,其中小型城市河流汙染最嚴重。
因為某些國家管理和執法欠佳,以及民眾和工業業者胡亂往溝渠和河流丟棄廢物,導致塑料廢物在海洋環境不斷積累。馬來西亞就是其中一個。
在該報告裡,“馬來西亞”一共出現了6次,次數榮冠全篇(中國和菲律賓各出現5次、印尼4次)。
為什麼呢?
第一、馬來西亞在“從河流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百分比”上,排名世界第一!一共有9%的塑料垃圾最終進入海洋。菲律賓以8.9%“屈居”第二,印尼6.8%,中國是0.6%。請注意我國的塑料廢物產生量比中國少十倍以上(每年80萬噸,中國每年1280萬噸),但進入海洋的塑料廢物佔比,卻比後者高很多。
第二,以人均排放量來看,我國名列世界第二:每百萬人丟2215公噸塑料垃圾。菲律賓和印度分別是3153和90公噸。
第三,大馬塑料垃圾總排放量世界排名第三,國內1070條河流每年排放7萬3098公噸;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是菲律賓,其4820條河流每年排放35萬6371公噸;其次是印度,1169條河流每年排放12萬6513公噸。
第四,全球排放最多塑料的前50條河流(根據每年產生的塑料廢物量)裡,我國包辦五條,巴生河名列世界第四,還有分別為第22、27、41和47的砂拉越河、冷嶽河、吉蘭丹河和關丹河。
以上這些報告和數據,其實也不是新鮮事。早在2015年,我國就已在每年因“不當管理產生的塑料廢物”(mismanaged plastic waste)排行榜上,排名世界第八(引2015年2月《科學》期刊文章)。2020年2月,本地媒體也報道大馬人是亞洲最嚴重的塑料汙染者。再者,登嘉樓、吉蘭丹和彭亨,貢獻了大量塑料廢物,每人每天產生0.71公斤(引2023年7月《Global Challenges》綜述文章)。
我國河流汙染的問題一大簍,罄竹難書。
環境部2019年宣佈成立的“馬來西亞塑料公約”(Malaysia Plastic Pact)平臺,以鼓勵塑料產業的關鍵利益相關者,協助實現國家減低塑料垃圾,以及2030年達到“零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目標。
距離2030年還有5年,我們不但沒有往前進,今年反倒登上了“吃塑料世界第一”。
這系列文章不是要讓大馬漏氣,而是要警惕民眾:每個人今日丟棄的塑料垃圾,兜兜轉轉成了微塑料,最後不是自己吃下去,就是由我們的子孫吞下肚。
You are what you throw away;你扔掉什麼樣的垃圾,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微塑料系列之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