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中心,是銜接往返太平洋島國和歐亞大陸飛行航道的必經之路,我們理應在航空業有所作為。政府當務之急,必須努力追回流逝的光陰。
ADVERTISEMENT
當吉隆坡國際機場在1998年落成時,因其前衛且獨特的設計元素,曾經被譽為那個年代的建築代表象徵之一。
在全球最佳機場排名中,吉隆坡國際機場曾有一段時間,長期排在前十,在東南亞也僅次於新加坡樟宜機場。甚至到2012年,吉隆坡國際機場依然在全球最佳機場名列第八;2024年,吉隆坡國際機場名已滑落至第71。
眼前所見的事實,吉隆坡國際機場內部與周遭環境設施急迫需要提升,而機場接駁電車因故障已經被迫停駛超過一年多。
然而,吉隆坡國際機場的整體服務在過去十年的急速隕落,與其營運單位大馬機場控股在過去十年非疫情時期,連年賺取上億令吉盆滿缽滿的表現,似乎不成正比,說不過去。
這就是為什麼交通部長陸兆福自上任以來,不只一次公開表明不滿意吉隆坡國際機場的表現,並要求大馬機場控股提出改善機場的管理和服務計劃。畢竟,機場是國內外遊客飛抵當地的第一門戶,也是國家門面和競爭力的展示。
同樣的,大馬機場控股雖作為一家擁有特許權至2069年、幾乎壟斷國內國際機場和城際機場營運的公司,卻不難發現,不論是在西馬或東馬,幾乎每一個州的首長或負責基礎建設的議員,這幾年都得想盡辦法往外爭取資源,以提升或改善機場內部的陳舊設施和整體環境體驗。
說白,國內各個機場的沉痾宿疾,大多數人皆懂。關鍵是,大馬機場控股在過去十年做了什麼?
如果說,20年前的機場,不能和現代新興落成的機場相提並論,因為建築和科技應用有差,但為什麼鄰近同時段落成的香港赤臘角機場、韓國仁川機場、中國廣州白雲機場等卻依然能夠繼續分階段迭代升級,維持高競爭水平?何以吉隆坡國際機場無法推陳出新?
作為一傢俬營上市企業,固然需要向股東問責,賺錢是一定的,說其他州機場沒有賺錢、所以不投資也有其道理,但是吉隆坡國際機場作為其旗下最賺錢的機場之一,機場接駁電車卻也搞不好。不可能無法提前預知其使用壽命和定期維修保養的重要性?
政府如今執意要重組大馬機場控股,並計劃把持股比例從41%增至70%,顯然有其理由,不管是從政治還是經濟的角度。正如首相安華星期二在國會強調,國家(政府)必須掌握股權多數,以及公司主席和總執行長等主要管理職位必須由馬來西亞人出任。
也許唯有這樣,政府方能成為真正的“話事”大老闆,確保大馬機場控股可以配合政府的大方向和大政策,同時也必能提高對國內各個機場進行發展和提升服務質量的決策效率,以及更好分配所賺取的盈利,從而縮小城鄉機場的發展鴻溝。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中心,是銜接往返太平洋島國和歐亞大陸飛行航道的必經之路,我們理應在航空業有所作為。政府當務之急,必須努力追回流逝的光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各国政府与企业必须提升资安意识,建立更强韧的防御机制,才能避免遭受骇客挟持,确保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近日,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遭骇客攻击,系统遭入侵并遭勒索1000万美元,首相安华获悉,立即授意大马机场控股公司拒付赎金,因为开了先例就会遗患无穷。
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震惊全国,但各界均支持政府不向骇客低头的强硬立场。然而,这场网路攻击确实显示大马机场存在资安漏洞,也凸显各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正面对骇客频繁攻击的严峻挑战。
骇客(Hacker)是伴随网络世界生成的寄生虫,过去是泛指精通电脑系统的技术人员,后来演变成以非法手段入侵系统的“黑帽骇客”(Black Hat Hacker),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乃至个人都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利之所趋。
吉隆坡机场遭骇,对飞安影响?
骇客攻击机场系统,最可能的影响包括航班调度混乱、乘客数据泄漏、行李追踪系统失灵,甚至可能影响空管系统。此次攻击所幸并未造成飞安事故,但国际间已有先例,证明骇客会对航空安全构成威胁。
2015年,波兰航空遭骇,导致航班无法加载飞行计划,数千名旅客受影响;2018年,英国希思罗机场旅客数据泄漏,超过24万笔资料外泄。若骇客成功入侵“航空交通管制(ATC)系统”,后果更不堪设想。
2015年,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就曾模拟骇客攻击,发现部分旧系统仍使用未加密通讯,很可能被骇客干扰。因此,各国近年都加强航空网络安全,包括欧盟的“航空网络安全计划”(ACSP)。
尽管航空管制系统与机场管理系统通常是独立运作,但骇客若能成功攻击航管数据库,可能导致飞机错误导航、干扰飞行员与塔台的通讯。随着骇客技术的进步,未来这类攻击手法将更加精密,全球航空业不得不慎。
机场、银行、医院、企业与政府机构皆是目标
吉隆坡机场的遭骇事件,只是全球骇客攻击浪潮中的冰山一角。随着数位化程度的提高,许多机构随时面对骇客的攻击,尤其是骇客倾向攻击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目标,因为铤而走险的回酬更大。
首先是机场与交通系统,包括航班调度系统、乘客数据库、行李追踪系统最容易遭骇。其次是银行与金融机构,根据IBM数据,2023年全球金融业因网络攻击的损失超过1200亿美元。
医院与医疗系统也是骇客攻击的常客,例如2月9日,台湾马阶医院遭到勒索软体攻击,形式为加密医院个人档案,导致病患资料无法开启,500多台电脑当机,医院几乎瘫痪。
国家资料库与政府机构也是骇客入侵的重灾区,其中2020年美国选举期间,骇客试图入侵多州选务系统;而2020年美国“太阳风”(SolarWinds)事件,俄罗斯骇客入侵多个美国联邦机构;2023年,中国骇客组织APT31也被指控攻击西方军事研究机构。
骇客可能攻击虚拟货币与核武系统?
随着AI技术的高速发展,骇客攻击的手法将变得更具智慧,AI可自动破解密码、模仿人类语音进行社交诈骗,甚至开发能自我变异的恶意程式,逃避传统资安的防御机制。
更令人担忧的是,AI可能成为骇客入侵虚拟货币交易所及核武系统的帮凶。如果骇客利用AI技术破解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安全管控机制,整个区块链金融体系都可能遭受冲击。而尽管核武系统有极高的安全层级,但如果AI演算法被骇,可能导致误发核弹、错误判断敌我,甚至引发毁灭性后果。
2019年英国能源公司语音诈骗案,正是骇客使用Deepfake技术,模仿高层声音而成功诈骗;2月21日,Bybit以太坊就被骇走14.6亿美元。试想市值近2兆美元的比特币万一被骇,会产生怎样的金融风暴?
核武系统也存在潜在危机,2010年“震网病毒”(Stuxnet)曾破坏伊朗核设施,显示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美国战略司令部(STRATCOM)也承认,核武指挥系统可能遭网络攻击。
如何防止骇客猖獗?是全球必须联合抵御的工作。根据Cybersecurity Ventures报告,全球每年因骇客攻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兆美元(约2023年GDP的7%),预计2025年损失增至10.5兆美元,勒索软体造成损失惊人。
为了遏制骇客威胁,全球各国必须加强资安防御,主要措施包括:强化企业与政府的资安防御、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骇客组织、提高民众资安意识。
由于骇客攻击全天候存在,资安已然成为国安。吉隆坡机场遭骇的事件,提醒我们在数位时代,资安与国家安全已密不可分。未来,AI驱动的骇客攻击将更加精密,从金融、航空到军事系统,都可能成为目标。各国政府与企业必须提升资安意识,建立更强韧的防御机制,才能避免遭受骇客挟持,确保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