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起哄”或“默许”的行为选择都产生一样的结果,就是让霸凌情境进行下去。
长达1分钟20秒的视频,身穿学校黄色校服的女中学生在厕所内流泪,身旁传来:“不要哭,不要哭”,身穿青色校服女学生,走上前掴耳光霸凌黄衣受害者。
ADVERTISEMENT
随后有数名女学生走进来。
有同学出声:喂!很痛啊,轻一点。
有人说道:为何一直打同样的地方?
校园欺凌/霸凌(bullying)指在学校管控范围内,发生在力量不均衡的学生之间(如霸凌者在身体力量上或地位、权力上高于受害者),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对他人进行故意的持续性侵犯,对受害者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行为。
例如,2019年在吉打发生的一宗校园霸凌,一名9岁的女小学生被殴打致脊椎骨弯曲受损,从此无法再行动自如。2021年麻坡,14岁的中学生被一群学长殴打至肋骨受伤。
校园霸凌的主要行为,可以归类于身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性霸凌及偏见霸凌。很多时侯,我们以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幽默、是帅、是酷炫,却不知其实就是霸凌他人的表现,例如: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如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并损坏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物,或嘲笑受害者。
4、霸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霸凌。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受校方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通过分派系结党来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强索金钱或物品敲诈受害者。
11、画侮辱性的画作,写侮辱性的文字。
12、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霸凌的方式可能是一对一的(较发生在小学)也可能是聚众行为(mobbing),即一群人对于某一个人的霸凌(较发生在中学)。聚众行为通常会以一个主要霸凌者为首,其他人或起到协助作用,或坐视不管。
然而,不管是“起哄”或“默许”的行为选择都产生一样的结果,就是让霸凌情境进行下去。
“我从初二开始被霸凌,有一次放学的时侯在校外刚走几步,就被好几个人硬拉到校外的死角,被人轮流打我的头和背部。他们边打边不屑的吼:叫你傲,眼睛长头上是看不起谁?我打到你叫我爸爸!”30岁的吴飒回忆道,这是他至今也忘不掉的场景,源由当初他不懂得社交的结果。从此之后,吴飒走路都会不自觉的维持低头,弯腰驼背,唯唯诺诺的。
丽丽在初中经历了2年的校园霸凌,每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后同寝室的室友都会一起摆脸色给她看,还故意大大声的喊她婊子,实行冷暴力和排挤,原因只是因为她们的男神公开喜欢丽丽。那2年的生活,丽丽有如生活在阴冷的地狱里,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被人喜欢是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后来我的好朋友也开始冷暴力我,还把我睡着后的样子丑化了传送到班上的群组里与大家一起嘲笑我。”丽丽至今都想不通,为什么当初自己的好朋友也要这么做。
很多时候青少年可能会通过霸凌行为来提高或确认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也有一部分霸凌者是怕自己也被团体排挤和欺凌,所以选择“跟风”,丽丽的好朋友显然是跟风的。
研究显示,青少年霸凌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就是故意玩乐型、引起注意型、宣泄压力型、同伴归属型,以及财物获取型,他们通常会在霸凌的过程中,产生对他人的剥夺感和控制感。
但对于受害者而言,校园霸凌的影响不会随着霸凌终止而结束,大概率是会跟随终生的。
从受害者的心理来说,健全的心理就像被“霸凌”撕得稀巴碎,一旦发生,心理留下难愈的创伤,而自我评价体系也会受到伤害,严重影响到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此外,对于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社交回避或是与同龄人的关系紧张等,有部份受害者甚至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就有如丽丽自从经历了校园霸凌之后,对任何人和事都非常敏感,怕自己说错话,做事情畏手畏脚,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缺乏信任感。大学时期,她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幸运的是,在经过药物和辅导的协助下,丽丽逐渐从忧郁情绪走出来。
保护孩子父母有责。如果你是父母或师长,
。学会识别孩子受到霸凌的9种迹象,如:
1、突然逃课、变得不喜欢去上学或学习成绩下降
2、出现抑郁、孤独或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3、头痛、胃痛、疲倦或不良的饮食习惯
4、自我毁灭行为,例如离家出走或自伤自残
5、考虑自杀或企图自杀
6、身体不明原因的损伤
7、衣服、书籍、电子产品总是损坏或丢失
8、睡眠困难或经常做噩梦
9、突然失去朋友或回避社交场合
。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
经常与孩子聊天,提开放式问题: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父母对子女的虐待和忽视,专制、体罚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孩子成为霸凌者和受霸凌者的风险
。教会孩子人际交往的技巧
鼓励孩子在学校认识更多的朋友,帮助他们建立起友情与社交适应性
。保持与其他同学的家长的良好关系
从中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的资源
。如果霸凌已经发生
1、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把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放在第一位
2、 第一时间找到学校和老师,询问事实和处理进展,仔细询问孩子是否仍在持续受到霸凌
3、 关注后续影响,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辅导老师等专业帮助孩子
孩子,如果你正在遭遇校园霸凌:
。向霸凌者坚定说“不”,传递出你不害怕,也不会接受他们错误的行为
。尽快与父母或可以信任的成年人交谈,包括老师
。寻找一个可以陪伴或听你说话的朋友或亲人渡过这段困难时期
。请记住,你不用单独面对这一切。你还可以:
1)寻求专业心理医生、辅导员的帮助,可以更好地疗愈你内心的创伤。
2)你也可以拨打“免费热线”,心理志愿者将为你提供即时的情绪舒缓和疏导。
3) 教育部也呼吁,若学生、家长或社会大众有任何关于校园霸凌或性骚扰事件的情报,可通过教育部公共投诉管理系统、教育部投报霸凌事件WhatsApp专线(014-8009325)、投诉电邮( [email protected] ),以及投报热线(03-88849325)进行投报。
预防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需要从根源上入手。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孩子同理心。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这铁三角也应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对与错,不以暴制暴,但要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最坏的环境下也可以破土而生。
温馨提醒:
对于未成年涉及霸凌行为而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执业律师陈邵康指出,《刑事法典》第82条拟定,
10岁以下的儿童无需对其行为负上刑事责任。
10-12岁以下的儿童,则需先评估他们是否对自身的犯罪行为有足够成熟的理解能力,否则需要负上刑事责任。
13-18岁的青少年则根据《儿童法令》下规定的程序和条文进行审讯和判刑。(跟据案情的严重性给出不同的刑罚——可以警告后释放、辅导、实践社会服务、甚至送感化院,而坐牢是最后选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