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5:28pm 01/07/2024

理财

教育开销

黄子伦

VIP独享

投资理财

中年理财

小孩教育投资

筹集教育费

黄子伦 | 小孩教育的投资两难

黄子华也曾在其栋笃笑中提到:如果香港父母把所有花在小孩的都存起来,或将其拿来做适当的投资(那时的例子是买房产),等到孩子20岁出头时,应该过千万港币身家了,搞不好到时还能请一名年龄相仿的大学毕业生来工作。

如果说中年人有什么大难题,那么为小孩用大概率会在其一。

ADVERTISEMENT

这当中大有学问,而作为一名未婚人士,且非教育工作从业者,我也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特别高见,只是想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谈谈这话题:为何小孩的教育是如此棘手。

Pic Huang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赞成 “大学无用论” 。许多人在论证大学文凭没有用的过程中,都没有严格的证据佐证,而且结论充满了幸存者偏差。在那些运气成分极高的行业,例如艺人或者如今的网红,所有的成功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相信大学文凭无用,除非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那座万骨枯的数据之一。

从一个很市侩的角度来说,教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员工培训方式,甚至许多专业文凭和证件考试也是按照同一个逻辑制定出来的,同时也是能够让许多人有谋生能力的方式。你也别去信那本《富爸爸.穷爸爸》的歪理,觉得当员工就是人下人。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父母是否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投入大部分心血?而这当中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很容易忽略掉的?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香港父母要让一名小孩从出生到完成大学毕业,其总开销差不多是600万港币。黄子华也曾在其栋笃笑中提到:如果香港父母把所有花在小孩的教育开销都存起来,或将其拿来做适当的投资(那时的例子是买房产),等到孩子20岁出头时,应该过千万港币身家了,搞不好到时还能请一名年龄相仿的大学毕业生来工作。

当然,黄子华说的只不过是一则笑话,但也值得我们深思,到底一名小孩的教育开销是不是值得这么多钱?

那么,怎么样的投资才是恰当的?

115474278 M Normal None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觉得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家庭/家族以及孩子的天赋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以前大学生不常见,所以整条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自然是光荣的,而且往往能在社会中找到体面的工作。如果整个村子或家族中很少有人能上大学,尤其是中产家庭也不多的情况下,父母便会竭尽所能让孩子接受大学教育(不一定是名牌大学,只要合格即可)。因为这孩子的社交圈子很有可能就得靠这段经历才能够改变,而且很可能是质的改变,对其未来发展颇有裨益。

但是,如今大学生已是非常普遍。这时候,父母就得看看孩子的天赋在哪里,是不是有兴趣研究些什么。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明显表态或者兴趣,那么你在早期给孩子找的各种兴趣班,可能也只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多厌恶感。我觉得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极度痴迷的嗜好,也不是每个人在小时候就展现出来,恐怕父母自己也没有。有嗜好,可以试着培养;没有就把钱省下来。

如果孩子没有展现出上佳的学习成绩,就没必要逼他去挤名牌大学。无论他毕业于哪所大学,都不会有太多劣势或优势。我们也要学会接受 “普通人生” 没什么不好。

如果是上佳材料,能够去名校留学的那种,那父母就多努力一些。因为,这是那个 “质” 的差异。而孩子的资质这一点,问一问学校的老师或者校长就知道了,这些都不是通过花更多钱上补习班,就能够骗得来的。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都明白我所说的这些道理,但他们就是阻止不了自己为孩子的未来着急。所以,在他们的能力范围许可之内,他们会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够更加顺畅,生怕自己稍有片刻松懈就造成孩子在未来遇到各种困难,让自己到时追悔莫及。故此,在一些人的眼中,这一切的 “牺牲” 都是值得的。

127906089 M Normal None

也许有人会认为即使同样是上大学,上公立大学的学生也会和上私立大学的学生在许多事情,例如学习能力耐心、见识、社交圈子等等,都会有所不同;同样是私立大学,本地和外国的也有不同。所以很多人都想尽办法去拼最好的的最贵的。

可是,在经济学的理论大厦里,有一概念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0pm 27/03/2025
第一天 | 医疗保险涨价,年轻人还撑得住吗?

医疗保险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想不想买”,而是“我们能不能承受没有它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保单,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但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直接断保。

“保费这样起法,哪里顶得顺哦?”

卅岁的弟弟看到保费涨价的新闻时,忍不住发出如此感叹。虽然他不算很年轻,但也才在职场站稳脚步,每个月的收入除了应付日常开销,还要供车贷和年少无知时欠下的债务,一家四口的压力都在他身上。可如今,连医疗保险都开始吃紧。

“到底该继续缴,还是直接断保算了?” 当时候他向我抱怨到。

天哥认为,他不是唯一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最近,大马保诚(Prudential Malaysia)宣布,由于医疗索赔率上升19.6%,医疗保险保费将从下个月起调整,平均上涨4%。有市场反馈指出,部分保单的实际涨幅或较高,引发了不少年轻一代的担忧。这让许多人开始思考,医疗保险还值得买吗?还是该放弃,省下这笔钱来靠自己?万一将来越起越高,直到无法负荷才断保,年老时的医药费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医疗保险涨价,问题出在哪里?

老实说,保险公司并不是凭空决定保费的,每一次调涨背后都有数据支持。根据大马保诚的数据,每1000名投保人中,提出索赔的比例已从62人升至74 人,增加了19.6%。不仅如此,每宗索赔的平均金额也增长了3.9%,从RM 14,113提高至RM 14,664。

这说明了什么?医疗成本在增加,投保人使用保险的频率更高,保险公司自然需要调整保费,以维持财务平衡。虽然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不爽,没问题时保险公司就赚钱,有问题时就把费用转嫁顾客,这样还得了?但是,保险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和我们做生意的道路相同,来货贵了,不就贵来贵卖,没理由赔本卖的。

但这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医疗科技进步、治疗成本上升,以前可能无法治愈的疾病,如今可以治疗,但代价是更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有就是药物价格上涨,尤其进口药品,价格受汇率影响,越来越贵,医院也贵来更贵卖。不久前,一则关于是否公开药物价格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层层叠加下去,就引发了整条链的价格上扬,保费也跟着上扬,最后变成顾客买单,这也是整个医疗行业成本上升的结果。

年轻人该不该断保?

面对涨价,很多年轻人第一反应是:“要不干脆不买保险了?”

这种想法看似合理,毕竟如果1年要缴RM 3,000的保费,10年就是RM 30,000,不如直接存起来?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你能保证10年内都不会生病、不会出意外吗?如果真的发生意外,RM 30,000块恐怕就是杯水车薪了,以现在的医疗费用来看,住院动手术一次至少要RM 20,000-RM 50,000,如果是癌症治疗,费用更是高达RM 200,000或以上,随着医疗体系的发展,10年后的

RM 30,000可能连小手术都无法完成,更别说其他大型手术或癌症治疗的费用了。

而且断保后,未来可能买不起新的保单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费也会更高,所以为何保险从业员总是说,保险是越年轻买越划算的,但是中间其实也有点猫腻,因为不同类型的保单,有些提早买也未必更划算,不过篇幅有限,今天就不聊这个课题了。而有些人则会认为,反正自己现在健康,等以后需要时再买就好,只能说我们想到的,保险公司也想到了,所以他们都是以健康状况来核保的,一旦身体出现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超标),可能会被加费、受限制,甚至拒保。

所以当我弟问我该不该断保时,我跟他说,既然你已经开始了,那么“老虎螃蟹”你都别让保单断掉,因为保险就是一种“以小搏大”的玩意,就算断保让你省回几年1-2万块,分分钟你也是花掉的,但如果真的无端端出事,那就一切都完了,虽然说可以去政府医院排队,但是政府医疗资源紧张,是否能负担所有需求?就算能都好,花费在政府医院排队的时间绝对是天文数字,也意味着没法正常上下班,一场大病就毁掉一切了。

所以,断保恐怕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反而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才能让自己既有保障,又不过度增加财务负担。如果真的无法负担,天哥认为可以考虑调整保单数额,而不是直接断保,如果保费压力太大,可以考虑调低保障额度,降低投保成本。公司若有提供Group Insurance,可以将它作为一道防线,以降低未来保费上涨的风险。

听完这些分析后,弟弟沉默了一会儿,最后问道:“那如果真的缴不起呢?”,我笑了笑,说:“缴不起也得缴,没事你每年省几千块,出事你人生直接完蛋,这个风险你能承担吗?”

其实医疗保险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想不想买”,而是“我们能不能承受没有它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保单,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但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直接断保。毕竟,当我们面对疾病,保险是唯一能帮助我们分担风险的工具。而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买不起了,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无奈。

官方回应
 
大马保诚(Prudential Malaysia)表示,此次保费调整是根据国家银行(BNM)的临时措施,涨幅平均为4%,并未超过10%。我们已就相关市场反馈信息作出澄清,特此说明。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