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豪古一派

|
发布: 8:00am 02/07/2024

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

何尊

登封观星台

格里历

授时历

圭表

周公测景台

诗·大雅·民劳

尚书·梓材

天地之中的中国

豪古一派

林家豪

中国

林家豪/天地之中的中國

作者:林家豪

為什麼中國叫“中國”?中國,除了是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外,中國一詞又代表了什麼含義?最早出現這個詞又是什麼時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

金文中的“國”字。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在古代,“國”這個字的含義就是“城”或者“邦”。從字形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國”就是以都城為中心,然後與四周的村落結合起來。

ADVERTISEMENT

從金文來看,就更明確了。“國”的字體形狀就像“戈”加上“口”,“口”是用來表示一座城,然後有人拿著“戈”守衛都城,四周又加上一個框,用來表示國的疆界。所以“中國”就是指“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最早的“中國”應當就是指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區,是王權國家的權力中心。

在古典文獻中,“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東周時期成書的《尚書》和《詩經》等書中。

《尚書·梓材》是周公旦教導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訓告之詞。其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意思是皇天將中國的土地與人民交給周的先王治理。這裡的“中國”應該是指以黃河中游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是文獻記載中最早的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活動核心區域,範圍包括河南全境、山西南部和陝西中部關中地區。

周公旦

而《詩·大雅·民勞》篇中的“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這裡的“中國”是跟“京師”同一個意思。

因此,數千年前的華夏民族就意識到國家的權力中心就是“中國”,而中國的位置則位於“天地之中”。

“天地之中”到底是什麼地方?

什麼是“天地之中”?顧名思義,就是指天地的正中間位置。在古代的中國,華夏民族認為整個世界的地是平的,東南西北都有一定的範圍,而中原地區則位於整個世界的中央。

在上古時期的傳說中,相傳舜以後,治水成功的大禹成為中原地區部落領袖,並將天下分為九州。到了先秦時期,儒家思想中正式誕生了“九州”觀念,如今河南省所在的豫州就是九州的中央位置。那“天地之中”的位置是在河南省的什麼地方呢?

1963年,陝西寶雞出土了一件國寶級文物,被命名為。何尊內膽的底部有122字的銘文,記錄了當時消滅商朝後定都陝西鎬京的周武王曾祭告上天說:“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思是要在天下的中心建都,從那裡統治管理人民。

何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可惜不久後周武王因操勞過度而逝世,弟弟周公旦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為了找到“地中”的準確位置來營建東都,周公去了河南登封的告成鎮。在當地,如今仍保留了一座與周公相關的歷史遺蹟,那就是位於告成鎮北邊的“周公測景臺”。

周公測景臺。
周公測景臺除確定地中位置,也用來制定曆法

根據史書記載,周公為了尋找合適地點營建東都,於是使用來確定地中的位置所在。什麼是圭表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立竿見影”這個成語吧?意思是說在白天的情況下,我們只要在戶外立起一支竹竿,地上就會出現竹竿的影子。圭表法,就是利用這種原理來確定地中位置的。

中原地區位於地球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只會在南邊出現,每天中午十二點,影子都會指向正北。根據這個原理,周公在告成立了八尺的杆子作為“表”,下面則用土做成底座作為“圭”,每天到了中午十二點正就記錄杆子影子的長度。每一年的夏至,是影子最短的那一天,長度是當時的一尺五寸,剛好與底座齊邊。所以這個位置,就是史書中記載周公確定的地中所在。

不過,我們目前看到的“周公測景臺”是唐代的時候建立的。在古代,景通影,所以測景臺就是用來測量影子的。根據史書記載,如今的周公測景臺是在公元723年,由唐玄宗命令負責天文歷算的太史監南宮說重建。這座測景臺圭表改為青石製成,雖受到風雨常年侵襲,但依然保留到現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之一。

周公測景臺除了用來確定地中位置外,更重要的是用來確定一年的四季與節氣,推算曆法。每一年的夏至,是太陽直射北迴歸線的日子,所以圭表上測到的影子最短;冬至則完全相反,這一天的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所以影子最長;而春分和秋分的影子長度,正好介於兩者之間。所以,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可以通過觀察影子的長度來推算一年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的日子,制定曆法。

1281年,忽必烈在位最先進曆法《授時歷》頒佈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王恂和郭守敬在朝廷支持下,在全國各地設立27個天文觀測臺收集相關數據,改革曆法。最終,在連續4年的不間斷觀測和推算下,終於在1281年頒佈了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在《授時歷》中,一個迴歸年是365.2425日,與當今世界通用的公曆數值一樣。不過,當今的公曆採用的是1582年頒佈的《格里曆》,比前者晚了整整300年。

這27座觀測臺,目前被保留下來的只剩下一處,那就是同樣位於告成鎮的登封觀星臺。1276年,郭守敬和王恂選擇在周公測景臺附近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觀星臺。登封觀星臺整體由青石和磚塊建造,建築主體北面凹進去的部分作為表,將周公測景臺的八尺表提高五倍至四十尺,所以又被稱為“高表”。地面上有垂直於高表的石圭,又被稱為“量天尺”。由於高表提高了5倍,量天尺上的影子也跟著放大5倍,所以推算出來的誤差大大減少,為制定《授時歷》提供更可靠的數據。

登封觀星臺。

所以,周公測景臺和登封觀星臺這兩座歷史悠久的天文臺,見證了整個中國天文歷算的歷史發展。從中,我們瞭解到古人“天地之中”的宇宙觀,並將天體運行與思想體系相結合,進而創造出龐大、複雜、實用的中國傳統曆法。

天地之中的中國,就是古代中國宇宙的奧秘。

相關文章:
林家豪/真假漢麗寶
李系德/購錄影帶錄電視節目珍藏
阿薊/3款風味各具的南馬Lontong,你吃過了嗎?
彭健偉/筆觸之外,中風之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