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讯)大马银行公会(ABM)与大马伊斯兰银行及金融机构协会(AIBIM)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JanganKenaScam”反诈骗运动推广后取得成效,许多民众对诈骗案的认知和理解出现了显著提升。
ABM发文告指出,这是自ABM和AIBIM推出“#JanganKenaScam”反诈骗运动以来的第二次公开调查。
ADVERTISEMENT
20银行1000客户参与
这项2024年3月进行的《民众对诈骗案的看法》调查,有1000名来自20家银行的客户参与,可见这些客户的防范诈骗意识,以及他们对银行保护客户免于受骗的见解。
调查显示,当中63%受访者对“#JanganKenaScam”反诈骗运动有深刻的印象,比之前的调查结果提升了9%,80%的受访者则赞扬该运动传递清晰明了的反诈骗信息。
调查还发现,81%参与过上述反诈骗运动的受访者表示从中获得了有用的知识,9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能会再次参与类似活动。
此外,63%受访者相信银行能够保护客户免受诈骗,这一比率比之前增加了10%。
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称曾与银行的沟通努力互动,而69%受访者认为银行在推广防骗意识方面表现出色,显示出客户对银行整体沟通的努力更加赞赏。
调查还揭示了客户在接收银行防骗意识传播方面的习惯和偏好的变化,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中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提高,以及对通过数字平台进行银行业务的舒适感增强。
银行应用程式最受信任
银行应用程式仍然是客户最信任的沟通方式,68%受访者将银行应用程式的推送通知列为前三位,紧随其后的是电子邮件,55%的受访者同样将其视为首选方式。
在银行社交媒体平台上查看防骗消息的受访者比率达到47%,比上一次调查结果增加了13%;同时,44%的受访者通过银行应用程式的推送通知和在线银行网站上的提醒接收到了这些消息。
ABM主席:加强措施防金融诈骗
ABM主席拿督凯鲁沙烈表示,银行致力于教育客户防范诈骗,同时通过加强安全措施来防范金融诈骗,因为客户的财务安全始终是ABM所有倡议的核心,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保护自己免受诈骗,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调查显示,72%的受访者认为诈骗案之所以发生,通常是因为受害者误将银行信息泄露导致;为此ABM敦促客户提高警觉,特别是在数字平台上,因为骗子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诱使客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泄露机密信息,如在线银行凭据。
勿点击陌生超链接
为免坠入诈骗集团的陷阱,ABM呼吁客户不要随意点击来自陌生号码的超链接(hyperlinks),也不要从Telegram和WhatsApp等下载任何应用程式,只能从官方应用商店如Apple App Store和Google PlayStore下载应用程式。
“客户受促不要与任何人分享个人银行用户名和密码,包括朋友和家人,也不要接受来自陌生手机号码的电话或短信。”
ABM、AIBIM及其他银行将继续与执法机构、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包括国家银行、警方、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紧密合作,提醒客户在进行金融交易时保持警惕。
NSRC只接受来电
如发现可疑活动,客户应向各自银行反映,或通过国家诈骗应对中心(NSRC)热线电话997举报。
客户受促警惕冒充NSRC官员的骗子,如果接到自称是NSRC官员的可疑电话,应立即挂断,因为NSRC不会主动拨打电话,只接受公众的来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八打灵再也26日讯)大马银行公会(ABM)表示,过去两年,我国银行业成功拦截近8亿令吉的可疑和诈骗交易。
《星报》报道,银行公会通过电邮回复提问时指出,这些交易总值7亿8000万令吉,介于2023年和2024年之间。
“这显示了银行业致力于通过主动干预并与执法机构的密切合作来保护客户资金。”
该公会表示,银行业与有关当局保持强而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打击国内的金融犯罪和诈骗问题。
这包括与国家金融罪案中心(NFCC)、国家诈骗应对中心(NSRC)、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和警方合作。
“通过实时信息共享、联合调查及协调反应,银行与相关机构合作有效地发现和防止欺诈活动。”
银行公会说,马来西亚的银行已开始在各自的手机银行应用程式上实施恶意软件屏蔽技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防止恶意软件诈骗。
“银行还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专用投诉渠道,以报告可疑活动或潜在欺诈行为。”
该公会也强调了去年推出的国家诈骗网站,该网站涉及国行、大马支付网有限公司(PayNet)和金融机构,加强NSRC的运作能力。
该公会表示,金融业已采取全行业程序来报告和处理钱骡户头。
“通过简化的钱骡分类,这些程序提高了全业界钱骡户头数据的质量。这也标准化了行业方式,以确保受钱骡户头活动影响的户头持有人可以继续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
银行公会指出,国家银行也要求金融机构确保强化欺诈调查流程,提高透明度和披露的义务。
“此政策强调,在数据表明金融机构存在失误和受害者存在疏忽的情况下,双方需共同承担责任。此举既需要银行不断加强欺诈管制措施,也需要提醒客户保持警惕,保护自己免受诈骗。”
该公会说,国家银行已制定了广泛的法规和保护措施,银行和金融机构必须遵守以防诈骗和欺诈交易。这包括了基于风险的身份验证、交易检控和强制冷静期,其他措施还有技术风险管理(RMiT)政策文件。
银行公会说,RMiT概述了金融机构有效管理技术风险的要求,包括强大的风险管理控制与网络防御。业界也正逐步淘汰通过简讯发送一次性密码(OTP),转向更安全的认证方式。
该公会补充,银行业正积极展开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诈骗手法的认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