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秉持“积极预防”维护心态,大马的“树倒人财散”的事故,才不会一再发生。
ADVERTISEMENT
树倒事故,一直是最近两个月的大新闻,尤其是吉隆坡5月7日因暴风雨而倒树酿成一死二伤悲剧、压毁17辆车后,接下来每一次的树倒事件,都被大众和媒体关心。
多宗树倒事故发生后,各个相关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和森林局,纷纷发表有关“如何做好城市树木管理”的看法。
在于国内城市的树木管理,多数面对以下这些问题和局限:
(1)缺乏定期检查树木健康:修剪树枝和维护保养树木,以确保树木健康和减少风险程度,比如请树艺师(arborist)检测树木的健康水平。这一点全国市政府各有不同做法,而且不是每个都做好这部分。问题是,大多数的城市,都没有定期的树木检测和监督方案。
(2)不对的地方种植不对的树木:什么品种的树木应该种在什么地方,这是一门大学问。比如源自南美洲的雨树(Samanea saman),自1876年被引入马来半岛以来,由于其树冠像伞般广阔,外观庞大宏伟,是很好的遮荫树,这树种被广泛在各大城市种植,尤其是大路两旁。但许多政府部门决策人没注意到的是,雨树成熟大树的生存需要约5米阔范围,但吉隆坡因为种种建设基础设施、道路拓宽、排水系统等原因,导致城内空间狭小,树木的稳定性因而受影响。
(3)错误的修剪或砍伐树木:为了减少大树的重量,以免树身过重而在暴风雨中不负风吹压力而倒下,修剪树枝和树冠是比较适合的对策;一般上市政府请承包商修剪大树时,承包商聘用的工头和员工(多是外劳)大都没有相关知识,比如修剪过度,或在错误的位置修剪枝干,为树身带来病菌感染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大树死亡。
(4)修剪树木的拨款不足:砍除一棵大树的费用,通常在约1000至2500令吉之间,修剪的费用则为约数百令吉。但根据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在媒体透露,这些拨款在吉隆坡市政局是不足够的,而且决策人决定砍树之前,都要经过诸多繁文缛节的会议和讨论,导致城市树木管理效率大大降低。
这些民众在日常观察到的问题,并不难处理。但我国公务工作文化,时常是“被动应对”的心态,在问题或灾难发生后,才来紧张想方设法去面对,或者敷衍了事的让事情过去后,就不了了之。
“被动应对”的相对面,即是“积极预防”的维护文化。
除了以上提及的定期监督和检测城市树木、树冠修剪、正确的种植对的树种等方案,地方政府也可以善用科技,来提升树木管理的效率。
新加坡政府在城市树木管理方面,做了一个“积极预防”维护对策的良好示范;该国公园局道路景观处采用一种树木倾斜监测系统,以探测树木的斜度和温度,并以传感器通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泛指连接电子设备和云端之间的集体网络及其所用技术)收集这些数据,以传送给管理员。这些数据协助有关当局采取正确和迅速的预防措施,减少危害公众的树倒事故发生,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剧烈的季节。
根据媒体1月份的报道,新加坡有3000多棵树置有这类树木倾斜检测系统,调查发现此方案能有效降低树倒或树枝断裂事件频率;比如在2021年,新加坡境内共有3100起相关案例,2023年,则只有430事故发生。事实上,自从使用这套系统以来,该国过去五年内的树倒相关事故数量经已锐减至340至480起之间,共降低了约80%。
除了善用IoT科技提升树木管理的效率,新加坡在树木维护管理方面,也有一套专业的标准作业程序,并使用有素质的树艺师,甚至让这些专业人士参与树木的种植或移植,标得树木修剪工程的承包商,也必须有足够的培训和拥有专业的知识,才能进行树木修剪。在于树艺师对人口的比例,新加坡是每一名树艺师服务9700人,而大马则是22万人,相差22倍。
唯有秉持“积极预防”维护心态,大马的“树倒人财散”的事故,才不会一再发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