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10am 07/07/2024

中国

安焕然

边缘评论

中文系

新马大专

学术研究导向

中国

安焕然

边缘评论

中文系

新马大专

学术研究导向

安焕然.汉学研究能否产出“新马视角”

新马本地大专的课程教讲和有必要超越台海两岸各自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书写和立论。

ADVERTISEMENT

6月底在槟城韩江传媒大学学院主办(并由南方大学学院和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办)的马来西亚国际汉学研讨会,我在会上发表〈汉学研究的新马视角〉一文。撰文的问题意识在于回应这些年来本地大专中文系的发展方向,探讨其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导向是否能有本身的另类视角和主体性等问题。

我们知道,汉学研究有其传统根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有其研究上需突破的格局和挑战。但不论是中国本位,抑或“去中心”,还是“多中心观”的提出,即使是传统汉学也有中国“境内”的汉学研究以及中国“境外”的西方汉学、日本汉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及其研究方法的治学传统和偏向。惟从事汉学研究与汉学的知识传承,本地大专的中文系的汉学研究和教讲是否也能有其相应独特的研究及观察视角?

新马本地大专中文系就得延续中国传统中文系的范式?但即便是“中国”,其不同大专的中文系也早已与时并进,各有特色,而台湾的所谓“中文系”的课程设计和研究导向这些年来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你要依据谁的呢?是否“传统”的,才是“正统”的,才是“好”的,才是“纯正”的,而主张变革的就意味“变质”?

其实,新马“中文人”的知识传承,很多具有其跨界和多元接触的本能,同时意识“国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存在主体差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意义,以致本地这块文化土壤的格局与复杂,能否激发出汉学研究的新颖视角?因而我这篇文章从享誉“马来西亚汉学研究第一人”的郑良树的汉学研究及其华人研究的志业传承,王润华的“鲁迅在东南亚”及其多中心的世界华文文学,以及南院中文系创系第一任系主任赖瑞和的跨学科游目及其开启之本地大专中文系课程设计范式,以及本地中国文学史教学等课题,探论汉学研究新马视角的可能性及其创新意义。

承续中国传统士大夫典范的郑良树,其学术研究和教讲,主攻传统汉学,兼治本地华人研究,惟在马来西亚中文系的学术定位和教讲上,郑良树始终坚持传统汉学是本体、是主体,而本地华人研究是“次”。从事本土华人研究那只是马华知识分子应尽的“义务”。在中文系从事本土华人研究,纵是有其花果飘零、灵根自植和身份认同焦虑的“大马华人”之忧患意识、舍我其谁的使命催发,但就其眼中的“中文系”,郑良树始终还是很保守的强调二者之间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他始终坚持中文系的华人研究不能盖过传统汉学的教讲和研究。这也是20年前(2004年)何以南方学院会主办“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的初衷。其背后的关键推手就是郑良树。强调使用“马来西亚传统汉学”之名称,有郑老师对本地大专中文系学术发展方向强烈的主观意愿。

然而,若从“鲁迅在东南亚”、“五四在东南亚”的学术透视,王润华的世界华文文学以及所谓“世界华语文”的观察视界又为新马本地大专中文系提供了另一层学习和研究的学术导向,致力于了解中华世界的多样性。当然这可能也是导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系”和Chinese Studies之间的认知差异,有其学术传统的渊源。至于1990年代末赖瑞和主导的全马第一所华社民办高等学府南院中文系的创系课程设计,强化本土华人研究课程(如马华文学和马来西亚华人史)的必修以及重视文选之导读,亦有其精辟(又具争议)的灵光,其课程设计也对新马本地大专中文系的课程设计和学术研究导向构成一定的刺激作用和对话的空间。

新马本地大专中文系的课程教讲和学术研究导向有必要超越中国台海两岸各自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书写和立论,甚至因为这层导向,我们的汉学研究以及华人研究也因此而有其更宽广的研究视界,不是坐大观天,而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因其独特的观察视角而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这样才有其在地“存在”的意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