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08/07/2024

沙巴

砂拉越

吉隆坡

文化

原住民

东马

丰收节

婆罗洲

中央艺术坊

习俗

民族

婆罗洲土著节

Borneo Native Festiva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报道:本刊 李淑仪 图:受访者提供

離開長屋,回到熟悉的。長屋裡歡慶豐收節的熱鬧,一週前也曾在這裡上演。

5月24日至26日,第三屆婆羅洲土著節(l)在中央藝術坊展開,獲得旅遊部、團結部和經濟部支持。上百名身穿服裝的東馬遊子,聚集在武吉免登遊行,提前慶祝豐收節。

ADVERTISEMENT

高高的羽毛帽、清脆作響的鈴鐺服飾,以及色彩鮮豔的神秘圖騰,在吉隆坡大街繽紛綻放。遺憾的是,有位民眾見到這番景象,卻張口喚他們“回去自己的國家”……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回到吉隆坡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在婆羅洲土著節落幕之後。環顧四周,形形色色的店鋪堆疊著各族手工藝品和傳統服飾。對話間隙,來自山打根的Rafie Syazwan Arpandi要我細聽咖啡館裡播放的歌,“人唱的,是卡達山語。”

很多聲音。很多顏色。很多圖騰。我們正置身在這樣的一個空間,在Rafie看來,是舉辦婆羅洲土著節的最佳地點。

“你知道,在Sogo、Masjid Jamek這些地方,有很多沙巴人、砂拉越人。我去到那邊,他們告訴我說沒法回家慶祝豐收節。”原因不外乎工作纏身、機票昂貴。“所以我想為婆羅洲人做點什麼。”

彼時是2022年,Rafie膽粗粗帶著他的發想計劃敲響旅遊部的門,順利獲得資金補助,第一屆婆羅洲土著節就此誕生。來到2024年,活動規模逐漸擴大,涵蓋市集、遊行、選美比賽和歌舞表演,在3天裡吸引超過9萬人次到來。

然而,Rafie仍會聽到一些聲音,提醒他還做得不夠多。

“今年我們在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遊行,大家身上有很多bulu-bulu(羽毛)、loceng-loceng(鈴鐺)。我知道這些服裝在西馬半島很罕見。有位華人,不知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叫我們回去自己的國家。他以為我們來自印尼。”

自從來到吉隆坡生活,類似的言論,Rafie不會聽得太少。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婆羅洲土著節發起人Rafie說,希望先用“歡樂”把人們吸引過來,引起人們發自內心的好奇,促進交流,藉此消弭東西馬之間的隔閡。(攝影:李淑儀)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上百名東馬遊子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聚集在武吉免登遊行,慶祝豐收節。

身分認同被誤解,誰的錯?

——你的身分證是藍色還是紅色?

——你們用什麼錢幣?

——你們住在樹上嗎?

——歡迎來到馬來西亞。

Rafie好無奈,“什麼?!沙巴和砂拉越不是馬來西亞嗎?”

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若要追究,他想,興許是學校歷史課綱不夠全面所致。“課本內容多偏向政治層面,侵略啦,合約啦,談判啦,卻很少觸及面向。如果大家在中學就瞭解彼此的文化,那會更好。”

用醫學院文憑滿足父母期盼後,Rafie決定忠於他對藝術的熱忱,離鄉到吉隆坡走自己的路。2016年,他創辦Sukaseni公司(後在2019年轉型成協會),結合藝術與活動策劃的能力,在商場舉辦市集、手藝工作坊,推廣婆羅洲藝術與文化。

同時,西馬半島對東馬的誤解,不斷在日常裡迎面襲來。

“這些都是警訊。承認吧,馬來西亞仍然存在種族主義。我不想人們對此遮遮掩掩,這些事情正在一直髮生。”

他不否認,東馬原住民也會相互歧視,但由於族群數量實在太多,反倒輕鬆。

“大家常說沙巴砂拉越很和諧,我不會說是,也不會說不是。你看,與西馬相比,我們那裡有太多族群了。我們需要融入那麼多族群,需要了解那麼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對我們來說,學習這些事情太容易了。如果你要互相較勁,嗨呀,那也太累了。”

於是Rafie想,不如走出商場,把規模做大,辦一個大型festival,把這些東馬原住民都帶出來,給西馬人認識認識,看看把種族欄目裡的“lain-lain”(其他)格子敲碎後,會呈現出多麼絢麗的景象。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婆羅洲土著節雖以豐收節為起點,但Rafie強調,婆羅洲的精彩紛呈遠不止於這些,他希望大家能夠循序漸進地瞭解更多。
打破隔閡,籠絡年輕人,傳遞東馬文化

但,有誰會想來看呢?

隔閡不只矗立在種族之間,也滋生在世代之間。

事實是,Rafie與友人遭遇的誤解,很多是由年輕世代投來的,叫他感嘆,首都裡的年輕人興許更熟悉歐美日韓的文化潮流,卻對生長在同一個國家的人所知甚少。正因如此,年輕人成了他想積極籠絡的對象。

“可是,當你跟千禧世代說,這裡有tari-menari(跳舞)的festival ,他們會說,”Rafie模仿他們一臉嫌棄的樣子:“蛤?是政府活動嗎?我不要去,一點也不slay(英文潮語;棒極了的意思)。”

所以,Rafie換個做法,把大學組織拉進來,把粉絲眾多的舞者和藝人也拉進來,再把政府官員的致辭環節和迎賓禮節通通抹去,將婆羅洲土著節打造成可以讓年輕人真正享受其中的盛會。

“開心,歡樂。這是我想要傳遞的;來跳舞,來喝米酒(tuak)。當整個慶典足夠歡樂,人們才會主動產生好奇——這是達雅服裝嗎?女生怎麼穿?男生怎麼穿?這個花紋有什麼意思嗎?我們想要引發這些疑問和好奇。”

有了好奇,就會產生交流;有了交流,我們對他人的印象才不會停留在扁平的模樣。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婆羅洲土著節現場,各族人民在音樂裡一起跳舞。
多族原住民,要展現的東西非常多

常常穿上民族服裝,Rafie說,人們劈頭問的都是:“誒,待會有表演嗎?”彷彿這些服裝淪為一套演出服,而原住民只是舞者。這也是東馬原住民常常在官方活動上被呈現出來的形象。

“這就是我們的服裝(attire),我們不想人們把它視為一套戲服(costume)。就像你穿旗袍,我並不會問你是否要上臺表演,我知道這是你們的文化。當然我們歡迎你來拍照,這些服裝在西馬很新奇,但我們不只是舞者,我們不止於此。”

就像婆羅洲土著節雖以豐收節為起點,但整個婆羅洲可以展現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事實上,歡慶豐收節的原住民,遠非東馬原住民的全部。

豐收節是達雅族的傳統節慶;達雅族,則是一個涵蓋多族原住民的統稱。在沙巴,豐收節(Pesta Kaamatan)落在每年5月30日和31日,是卡達山-杜順人的年度盛事;砂拉越則把豐收節(Hari Gawai)定在每年6月1日和2日,過節的主要族群為伊班人和畢達友人。

“但沙巴原住民不止卡達山-杜順人,砂拉越也不只有伊班人,”Rafie強調,“我們還有很多民族。”

據州政府官網所示,沙巴共有多達33個原住民群體,說著超過50種語言和80種方言;砂拉越原住民則可歸類成27個主要族群,從中還能再細分出超過40條支流。

正如眼前的Rafie並不屬於達雅族,而是一名巴瑤-蘇祿人(Bajau-Suluk),豐收節並非他們的傳統節日。“我們有自己的節慶,叫做Regatta Lepa(綵船節)。”面對又一個吉隆坡人的困惑神情,他已見怪不怪,打開手機搜索相關圖片。圖片裡,裝點得五彩斑斕的船隻爭豔在仙本那的海面上。“是的,我們會在海上慶祝,大家會在船上跳舞。”

為何海上?為何綵船?要展開細說,將是另一個悠長的美麗故事。

Rafie也清楚,必須循序漸進才好,不能急於把全部故事一次過傾倒出來。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選美比賽是東馬原住民歡慶豐收節等重要佳節必有的活動,Rafie說,背後緣由與神話有關,而每個族群有他們自己的傳說。
以節慶之名,共享歡樂,宣揚團結

前兩年,婆羅洲土著節的參與者,多是人們相對熟悉的達雅原住民。“每次提及原住民,大家率先想到的常是the bulu-bulu one(羽毛是達雅服裝重要元素),”他笑說,“今年,我們特意平衡回來,減少達雅人,多了其他族群加入。”

縱然名義上是歡慶豐收節,但Rafie會在現場播放巴瑤和蘇祿音樂,無阻大家開心起舞。“跳著跳著,他們會開始問,這是什麼歌?我們身上穿的是什麼族群的衣服?哦,是巴瑤。”好奇與對話便產生了,也許它會把我們帶到更遠的地方去。

“慢慢來。我明白,這是豐收節,但婆羅洲不只豐收節,我們(巴瑤蘇祿人)也是一分子。所以我想慢慢地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

說到底,開心和歡樂才是歡慶佳節最核心的追求,無需用它來隔絕你我他。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去宣揚團結,宣揚馬來西亞的多元色彩,宣揚實踐各種生活方式的自由,宣揚發揮創意的自由。”

某個程度來說,Rafie也做到了。活動現場,他看到很多西馬半島人結伴來品嚐婆羅洲美食,他看到印度人並不抗拒隨著沒聽過的音樂搖擺身子,他也看到不少年輕人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沙巴和砂拉越文化的好奇心。

“活動結束後,不少人在社交媒體寫出長長的感想,”有人說他第一次參加豐收節慶典,有人說他藉此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這些話語,就像在對我說good job。看到有人被觸動,那麼不管打雷下雨,我都會持續辦下去。”

【豐收節/03】吉隆坡婆羅洲土著節,散場後留下什麼?

未知的角落,瀕危的民族,都在等待被髮掘

持續辦下去,我們將會看見更多關於婆羅洲的其他什麼,Rafie自己也未有頭緒。婆羅洲的神秘與紛雜,有時也會讓婆羅洲人本身感到渺小和驚奇。

“就像我才讀到一篇文章,原來卡達山族群裡還有另一支民族,已經快要滅絕。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他們住在哪裡?有著什麼生活習俗?有太多東西是我們不瞭解的,這很美麗,很多彩。如果你看到了,你會想要知道更多。有了好奇,就會有欣賞和珍惜,也才會有和諧的社會。”

就像咖啡館裡播放的那首卡達山歌曲,作為巴瑤-蘇祿後裔的Rafie,其實並不知道它在唱些什麼,而那無阻他對音樂的欣賞和品味。“我們說的是不同語言,但在音樂裡我們能夠交流。甚至我聽到華語歌,也會感到悲傷,即便我不知道歌詞的意思。”

“如果一首歌讓你想要跳舞,那就跳吧。”

在搖擺裡,我們會慢慢看見彼此真實又美麗的樣子。

相關報道:
【豐收節/01】走入長屋,感受節慶的神聖與醉醺──達雅族豐收節
【豐收節/02】長屋裡的眾生相:戰鬥到底的伊班精神

延伸閱讀:
【婆羅洲雨林藥草/01】跟著原住民走進婆羅洲雨林,尋找天然藥草
【婆羅洲雨林藥草/02】福州人世代傳承的草根藥膳湯
【婆羅洲雨林藥草/03】退休校長 愛草藥種草藥,弘揚草藥知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