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當然不好,但有效。我們在爭論體罰的必要性之前,應該先解決師資的數量與工作量的問題。
今天的標題也足夠明顯的。我說,我支持體罰。而原因嘛,我覺得目前的教育水平,並不能貫徹愛的教育。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環境下,為難的還是老師。
ADVERTISEMENT
當一個老師喊得半死學生卻不當一回事時,這教育根本無效。對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那或許更助長他們顛倒的“英雄”感。
雖說我支持體罰,但我不認同暴力。對我來說,打得合理的是糾正,打得不合理的是暴力。同時,我也不認同寵愛。對我來說,愛得合理是疼,愛得不合理是溺。一位能夠教育好孩子的老師,是當他得到學生的敬畏時。
雖說我不完全瞭解愛的教育法,但我明白,有時候,人必須得深刻感受到怕,才能正視自己,或者停止自我膨脹。當人捨棄了一股“唯我獨尊”,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二心態時,也才能服從世俗與社會規範,包括在教育中,那先苦後甜的必經之路。
而在西方哲學裡,也有類似的內容。在希臘神話裡,有兩位神話人物。第一個是Eros,是愛與情慾之神。第二位是Thanatos,是死亡之神。兩位神話人物是對立的,但也有關係。在其中一段故事裡,有這詮釋:人懂得珍惜生命,是當他直面過死亡。
生與死,愉悅與恐懼,雖是反義詞,卻有些關係。像是東方教育裡的先苦後甜,或西方神話裡那恐懼後的珍惜。古人都知道,這兩種情緒都能規範人的言行思想。而若從宗教學裡觀察,基督教裡那令人嚮往的天堂與令人恐懼的地獄,佛教裡那顯現於剛強不講理之眾生的忿怒之相,以及印度教裡,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的三大主神溼婆,同樣的,也以愛與罰為基礎來穩定社會。
學校本就是個小社會,課室也是個更小的社會。老師作為掌控小社會的關鍵人物,必須受學生敬畏。那是股同時感受到尊敬與畏懼的情緒,好讓老師能軟硬兼施。在面對一群吃硬不吃軟的學生,至少也不會束手無策。
我當然知道,學校不會完全廢除體罰,而是把體罰轉交給特定老師來處理。我也知道,這是因為有些老師不靠譜。所以,這制度其實也有其合理之處,一個能很大程度減少老師亂打人的情況。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為了杜絕濫用的部分人而麻煩了其他善用的其他人。
若學校廢除體罰,我會更高興。但在此之前,教育部得先確保,老師的數量合理,能照顧所有學生;老師的工作量合理,能關愛所有學生;老師的素質合理,懂得如何善用賞罰。
在此基礎上,校方要有明確的制度,來達到去蕪存菁的效果。校風整頓了,校方得信任老師,而不能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知道老師更容易受控制而處處迎合家長。
體罰當然不好,但有效。我們在爭論體罰的必要性之前,應該先解決師資的數量與工作量的問題。
當所有老師都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去關愛學生時,才能去討論體罰的必要性。難嗎?當然難,但若你想越過難關來直達效果,那註定失敗。就像是東方教育裡的先苦後甜,或西方神話裡那恐懼後的珍惜,凡事都得有個先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