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耳熟能詳的經典廣告詞,常令大人與孩子不由自主地陷入速度與績效的困局中,迷失了方向。特別是很多孩子的方向盤都操縱在父母的手裡,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而努力。
不僅如此,孩子的許多生活技能被科技取代,他們對世界和周遭環境所發生的事缺乏關心,社交卡頓的情況亦日趨嚴重。整個社會都籠罩在冷漠且焦慮的氛圍裡,讓人覺得喘不過氣來。
ADVERTISEMENT
但在繁華的新山,卻有著一間與世俗反其道而行的卡滋生活素養教室。它是一所以人為本、以生活為修行道場的中小學生教育場所。他們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態度、生活技能、閱讀書寫和關注社會議題等,讓孩子意識到自身在世界、國家、社會和家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陳慧君是卡滋的老師兼創辦人之一。擁有LCCI會計高級文憑的她,卻轉個大彎進入教育界。
“我們希望孩子通過這些訓練,可以發掘本身特長和裝備自己的能力,包括看見世界的需求。所以,他們來到這裡都要自力更生,掃地、抹地、刷馬桶、煮飯等,除了訓練耐力,他們也學會了思考和規劃該從哪裡做起,用什麼工具。”
陳慧君以煮飯為例,孩子們在買食材時,需要知道該怎樣選;食材要怎樣切,條、丁、絲還是塊?這一點一滴的生活技能的積累,在在逐步建構孩子們的人格基礎。最起碼,他們知道凡事都應該靠自己。
當學員面對問題
都會想辦法自己解決
卡滋成立於2006年,原本為一間補習中心。陳慧君在教學之際,看見孩子們的軟技能薄弱,連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都有問題,才在2020年下定決心轉型成為生活素養教室。
“單是從撿垃圾的活動裡,就會發現好多孩子不會打蝴蝶結和綁垃圾袋。我們就在引導的過程中,讓孩子去觀察如何左右手並用。當孩子掌握這個技巧後,他們遇到問題時,就會想盡辦法去解決,例如去網絡找資料、問父母朋友老師等,收集不同的意見後,再整理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畢業於師訓學院的陳佩君,也是卡滋的教師兼創辦人。孩子的改變,就是對她們最好的肯定。
2022年起,卡滋開始熱衷於執行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2023年,他們更成為了由聯合國秘書長髮起的全球學校計劃方案(Global School Program)的成員。所做的項目,都會與世界福祉掛鉤。
在過去,卡滋的老師帶著學員們參與和策劃了許多社區活動,包括MAPPAC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中心製作愛心卡及籌款活動、去各地遊學瞭解當地的風土風情(由孩子分組負責與規劃)。而且,他們在社區資源回收工作中所得的收入,都用來捐助老人院與孤兒院,以及買布縫製布衛生棉給偏遠地區的女生。
卡滋提醒孩子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
“幾年前我策劃了布衛生棉的活動。這個活動使我更深入瞭解布衛生棉的好處,以及女生生理期面對的不適。我們還和家長一起實施共縫計劃,縫布衛生棉送給非洲、肯亞、印度和霹靂州原住民女生。因為了解,所以希望大家多體會和尊重女生們的生理狀況。”16歲的卡滋學員陳玟緯,特別開心能透過縫製布衛生棉,為世界另一端的女性貢獻棉力。
17歲的李俊毅則是負責第三項永續發展目標(SDG 3)的“健康與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項目,期望人人都能平等獲得治療機會。
“為了提高大家對傳染病的意識,我會到購物中心舉辦分享會、設計小遊戲吸引路人來了解SDG。我本身也經常去檢查花盆的積水,保持環境的乾淨,避免蚊蟲滋生。我們的左鄰右舍也把可回收物品交給我們去賣和循環使用。”
而14歲的羅乙恆,不只學會了煮飯、打掃、照顧弟弟、策劃活動,也隨老師們去讀繪本給小朋友聽。“SDG 4提倡要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卡滋裡就有一個小大讀書會,不只有親子共讀,老師也會帶我們到幼稚園、醫院等給孩子和病童講故事。希望世界每個角落的孩子都可獲得閱讀的機會。”
卡滋的所有活動都在提醒著孩子,他們是地球村的居民,愛護地球,人人有責。即使環保的光芒小如一隻螢火蟲,但也要努力繼續閃爍,地球才能在光中永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