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已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光是娛樂社交,也是工作、求知的管道,不太可能全面抵制。
ADVERTISEMENT
日前看到一位臺灣學者的專訪,他專研神話思想、宋明理學。這個領域相當冷門,未受重視,臺灣人大多不知道他。專訪中有一句話值得深思,學者表示重點“不是吸收多少,而是排斥多少”。或許這便是學者能忍受孤寂,至今仍孜孜不倦地研究的初心。排斥不需要的外在事物,專心做好手頭工作。
現今資訊、物資爆炸,面對琳琅滿目的花花世界,如何適切自處是個難題。先輩的困境是資訊、物質匱乏,為了生存、為了不測的天災人禍,總是想方設法擁有多一點,如此心態依然深刻地影響人們,甚或成為囤積症患者。
社交媒體讓其他人的生活片段放眼所見。以前交通、資訊不發達,大家只知道親友的生活方式,不易得知外人如何過日子,縱然愛比較,比較的具體對象相當有限。前賢有言“不患寡,患不均”,儘管日子艱難,但看來大家差不多辛苦,也就還能接受現實困窘,繼續為生活拚搏。
誰都希望向外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於是社交媒體眾多華服美食、奢華旅遊、家庭和樂、愛情甜蜜等等美好片段。至於私底下的低潮困頓,各自消化處理的艱難,外人不得而知,時有明星網紅驟逝,不少粉絲驚訝,他明明開朗快樂,怎麼會想不開呢?開朗快樂理應不假,可是生活仍有憂傷苦澀的另一面,只是粉絲無從得知。
若將別人的美好瞬間當成全部,沒意識到那只是對方願意揭露的一部分,相形之下自己的日子貧乏無趣,相對剝奪感油然而生。有些人會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動力,激勵自己努力,以便未來獲得美好生活。然而亦一有人選擇以言語發洩情緒,這便是各國網域都湧現廣大酸民的原因之一。
社交媒體新鮮有趣,讓我們花了太多時間關注別人動態,忘了和自己好好相處,傾聽內在需求。為了獲得和別人同等(甚或超越)的物質享受,難免有人過度借貸,或運用不正當手段獲取金錢,快樂一時,到頭來致使自己的人生蒙上陰影。
若可以深刻地瞭解自己,排斥不需要的資訊、物資,或許能過得平靜一點。排斥在現代社會,或許也是能力。像是社交媒體的互動讓人不快,不妨勇敢暫離,而不是強迫自己堅強。
外人光鮮亮麗的生活,讓人自慚形穢,那就別看了。排山倒海的新知不斷湧現,與其為了追趕不了的新知而焦慮,不如接受自己有所不知。在自己的領域努力,同時欣賞別人以他的專長髮光發熱。
社交媒體已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光是娛樂社交,也是工作、求知的管道,不太可能全面抵制。瞭解自己應該吸收什麼,排斥什麼,說不定是現代人的課題,現今過多的物資和資訊,的確讓人太過焦慮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