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毕业生选不选读STPM,应该与生活津贴关系不大。学生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大学预科班(1年)比STPM(18个月)课程的就读时间更短、课程更简单、比STPM更容易申请进入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这是否事实?
ADVERTISEMENT
教育部长法丽娜与副教育部长黄家和日前先后表示,教育部计划重新包装中六教育(STPM),措施包括提供生活津贴,以鼓励并确保中六教育继续成为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深造的首选。
这项宣布对选读中六课程的4万余名学生而言,算是一项正面消息。只不过宣布时机选择在首相说:“内阁决定开放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10A及以上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只要想继续升学的优秀生,不分种族或背景都将获得机会。”之后,时间有些凑巧。
但凡好的政策,我们都支持。但既然是好政策,就不妨接受大哉问。
其一,重新包装中六教育(STPM)?只要是好的,有利于申请进入大学深造的教育体系,学生自然会趋之若鹜的挤破头申请,何必为STPM重新包装打扮粉饰?不必当风立,有麝自然香!
其二,提供生活津贴?SPM毕业生选不选读STPM,应该与生活津贴关系不大。学生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大学预科班(1年)比STPM(18个月)课程的就读时间更短、课程更简单、比STPM更容易申请进入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这是否事实?
其三,申读大学?政府是否应该公布Matrikulasi与STPM学生,进入大学热门科系的录取率与录取标准?
其四,在排除“不能置疑”的土著固打制后,Matrikulasi是不是进入大学的另一道门槛,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是否优先考虑录取大学预科班后,才轮到STPM毕业生?
其五、在固打制以外录取的学生是否先考虑东马、印裔学生,最后才轮到华裔生?这道“黑箱作业”的传说流传又广又久,教育部或高教部是否应该出面解释辟谣?
内阁决定开放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10A及以上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在维护固打制的土著权益后,其他不分种族或背景都有机会。所以这项政策已经不可动摇,因为首相安华说了,教育部与高教部也承诺协调了,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职责所在而根据数据追踪(不存在谩骂,只是善意提醒),优秀生进入大学预科班必将水到渠成。最终的效应如何?不得而知。但至少要饮水思源的感谢纳吉当年打开的这道窄门!
STPM是进入大学的第二条路,这条路在提供学生“生活津贴”后,会否吸引更多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就读?学生在比较“求学期间长短、热门大学(科系)升学率”等条件后,自然而然的会有所选择。如果上述现实条件不变,与大学预科班比较,要中六课程成为SPM毕业生的首选,恐怕过度乐观。
话说回来,大马华裔学生在中学时期有多元选择。
其一,国民型华文中学学生在SPM毕业后,继续STPM或大学预科班课程后,进入本地大学。
其二,SPM毕业后选读A-Level课程后申请出国(西方国家及中港台都承认)或在本地私立大学继续学业(SPM成绩已经可以申请)。
其三,SPM毕业后申请赴台湾的大学深造(如果先就读6个月至9个月的侨大,升上国立大学好科系的机会更高)。
其四,就读独中(也可以报考SPM或继续A-Level课程后出国),独中统考文凭(务必加考SPM)已经广泛获得中、新、港、台及西方大学承认(详见董总网站),只要成绩中上,就有很大机会进入国外一流大学的热门科系。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如果家庭经济小康、学业成绩许可,不妨考虑出国;不一定非念大学预科班或STPM,最后却进入国内二流大学的冷门科系就读,连带影响未来的生涯规划与职场前途。能为“争取孩子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希望优秀人才留在国内服务”发声,要求不多,如此而已!
“受教育权”是被理解为人类的自由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的第26条:“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所有人平等开放。”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教育歧视公约”中也有类似的重申,除了规定个体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之外,受教育权内容还包括消除各级教育系统内的歧视。这是大马政府应该正视与改进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