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12:21pm 12/07/2024

郑惠蔙

优活

幸福晚年

健康老人

安养中心

照护父母

郑惠蔙

优活

幸福晚年

健康老人

安养中心

照护父母

【老有所依】鄭惠蔙醫生:健康的老人最幸福

文:原载马来西亚《普门杂志》沈明信/采访、图:郑惠蔙提供

身心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鄭惠蔙提醒長者無論在何種情況,都應定時檢查身體,擁有自己的社交活動,才得以安享幸福的晚年。

一個幸福的晚年,應該具備哪一些條件?老年醫學與內科專科鄭惠蔙醫生提出了三大條件:一、身體健康;二、心理健康;三、擁有健全的人際網絡。

ADVERTISEMENT

對於長者而言,晚年生活的最大幸福,莫過於身心健康。

要能滿足以上的條件,鄭惠蔙建議凡60歲以上的長者,一定要有一位老人專科的醫生,定期給予全方面的診斷、照看,需要時再協同其他的專科醫生,對長者的身心狀態對症下藥,如此才能打造健康、幸福的晚年。

鄭惠蔙指出,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一般的長者都有好幾種疾病,如果向不同的專科求醫、拿藥,結果往往是服藥過量。她專攻的老年醫學,在馬來西亞雖尚未普及,卻正是為長者量身定造,有助於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讓長者得以安享晚年。

老年醫學與內科專科鄭惠蔙醫生

“一些長者來求診時,我發現他們吃太多種不同的藥,就會讓他們減藥。”鄭惠蔙提出了一個正確的觀念,戳破了很多人的迷思:藥和保健品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是找到合適的醫生和根據自己的身體需求,對症下藥。

探問獨居父母,每天一通電話

憑藉著自己在老年醫學的專業經驗,鄭惠蔙針對長者在晚年生涯的三大去處:獨居、安養中心、子女照護,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針對獨居,鄭惠蔙坦言,大多數的長者都喜歡住在自己的老家,數十年來的感情和習慣全在這裡。為此,在配偶離世、兒孫都在外組織家庭之後,一些長者選擇堅守在老家,過起獨居生活,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

如果長者的健康良好,基本的生活可以自理,鄭惠蔙並不反對獨居,可如果長者有相當嚴重的健康問題,一般上她都會勸長者搬去和子女同住,或是住到安養中心,有人照料,實際上更為安全。

“我遇到的個案,一名長者在家中暈倒在地,數個小時後才被兒女發現。他因為有糖尿病,要注射胰島素,導致血糖過低,所以才會頭暈。如果兒女們沒有來探望他,後果不堪設想。”

當長者獨居不可避免時,鄭惠蔙建議家人們必須每天至少撥一通電話,瞭解長者的情況,以防出現一些不可逆轉的意外。“尤其是現在天氣炎熱,我甚至認為最好是一天兩通電話,可以由家人輪流打電話。”此外,安裝監視器、佩戴定位器手錶、拜託左鄰右舍不時照看,都是掌握獨居老人情況的好方法。

鄭惠蔙表示,家中有獨居老人,家人們必須設身處地,為長者的起居生活、方方面面設想周到。比如長者最怕摔倒,為此在居家擺設、地毯方面要更注意,避免一切可能會絆倒的東西。

再者,長者使用煤氣爐有一定的危險,稍微不慎可能引發嚴重的火患,可以改用電磁爐,或是包伙食等方法來解決。“在日常用品方面,可以委託鄰近的雜貨店、商店送上門,這樣就可減少長者獨自出外購物的風險。”

她也提出,獨居老人很容易感到空虛寂寞,從而引發了憂鬱症和焦慮症,為此要鼓勵長者培養自己的嗜好,比如種花、打牌、和左鄰右舍到咖啡店聊天等等。這一些活動有助於長者提升腦力,減低失智症的風險。

“目前不少地方有托老中心,有各種的活動,子女們可以在早上上班之前把父母送到那裡,下班後再去載回來,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安養中心,要讓長者住得開心

相較於一般華人認為,住到安養中心等於是被子女遺棄的負面看法,鄭惠蔙所遇到的個案,長者在入住安養中心之後,身心情況都得到極大的改善。

鄭惠蔙專攻的老年醫學,為長者提供全方位的診斷和治療。

在她遇到的個案之中,有覺得生活寂寞而患上憂鬱症的長者,在安養中心結交了朋友,有了聊天的對象,結果精神狀況大為好轉。

另有一個個案,長者覺得一個人煮飯、吃飯沒有意思,為此飲食不定時,體重不到40公斤。“冰箱裡的食物都過期、發黴了,煮不熟就吃下去,引發了腹瀉。”在住到安養中心之後,有人定時準備三餐,結果原本瘦到皮包骨的長者長胖了,氣色也改善不少。

很多長者對於住到安養中心很抗拒,鄭惠蔙點出一個讓人遺憾的事實:很多子女在把父母送到安養中心之後,就很少去探望,他們會想:“我已經出了一筆錢,剩下的就是安養中心的責任了,他們應該要把我的父母照顧好。”

鄭惠蔙指出,安養中心的看護人員,畢竟不是自己的子女,看到自己的血緣至親,那種感受是不一樣的。為此,她建議子女們每週去探望父母一次。“如果是身在外地或外國,就和家人親戚輪流,至少一個月要去探望一次。”

在選擇安養中心方面,鄭惠蔙提醒,如果父母行動不便,所選擇的安養中心,必須擁有物理治療、進行復健活動相關的設備和看護人員,這樣才能協助長者改善身體機能。

要知道長者在安養中心過得好不好,有沒有遭受到忽視或虐待,鄭惠蔙表示,做子女的可以注意以下的幾種情況:老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對於身旁的一切充滿了恐懼或警戒之心、常常跌倒、體重下降、身上出現瘀青,如此等等,可以向安養中心進一步瞭解情況。

此外,安養中心的環境是否雜亂、臭氣熏天,長者們便溺滿地、赤身裸體,這一些都很容易被觀察出來。若不適合,應該當機立斷,為長者換另一家安養中心,最重要的是要讓長者住得開心。

鄭惠蔙提醒,家人們把長者送到安養中心之前,一定要親自前往視察環境,並且和看護人員溝通長者的生活習慣、喜惡等等。

“舉例,一名長者住到安養中心之後,每天晚上都不睡覺,大吵大鬧,原來他每天晚上都要穿紙尿片,否則便會弄得全身溼嗒嗒地,這一些都需要家人事先和安養中心溝通。”

照護父母,先要照顧好自己

相較於獨居、住到安養中心,晚年最理想的狀態,便是和家人同住,由子女照看、奉養了。

雖有兒女照護,鄭惠蔙仍不忘提醒,長者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常常不在意,認為年紀大了身體退化就是正常的,往往等到病情嚴重了再來就醫。又或是拿著醫生的處方到藥劑行買藥,以為此舉能夠省錢,卻不料身體在不同的狀況之下,用藥的情況是不同的,為了省錢最後卻得住院、動手術花大錢、又白白承受身體的痛苦。

“我建議身體健康的老人,至少要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如果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則是每3個月檢查一次。”有兒女同住,能夠更好地執行這個部分,同時可以監督長者有定時服藥。

她表示,當長者的身體健康,出現了突變的狀況,比如突然之間不能睡覺、無法進食、四肢無力、跌倒、精神錯亂、暴瘦等等,不一定是自然老化的現象,而是身體出現感染或嚴重的疾病,應該立時就醫。

照顧一名行動不便、患有失智症的長者,是一場長期抗戰,為此,鄭惠蔙提醒照護者一定要有耐心,把父母當成小孩子一樣來呵護、疼愛,並給予尊重。

她表示,一般最容易引起誤解的,就是長者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比如暴力、妄想、幻想,這可能是失智的症狀,可以用藥物改善。

“有一個個案:長者用手指把糞便摳出來,塗在牆上,事實上是他有嚴重的便秘,肚子脹得難受,但因為失智症無法表達不適。在給他服用一些藥物,軟化糞便之後,便停止這種行為。”

再有一個個案,長者每天晚上跑到戶外大吵大鬧,拿起巴冷刀追殺家人,實際上是他因為失智症而出現了幻覺,不認得至親,在用藥一個月之後,這些幻覺就消失了,他開始睡得很安穩,孩子們也可以安心地睡覺。

對於照護者,鄭惠蔙強調要量力而行,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扛下來,可以請女傭、護士來協助照護長者,家人們更可以實行“輪流照護”,父母是所有人的,而非“家中最得空的、沒有工作”的那一人就應該一力承擔。

鄭惠蔙經常在報紙、媒體發表有關老年健康的文章和講演,希望大眾更加重視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她建議,照護者要有傾訴的對象,同時每個星期至少要有幾個小時自己的私人時間,有自己的交際、生活,否則當受照護者往生之後,很可能會失去生活的動力,因而患上憂鬱症。

鄭惠蔙也提醒,對於照護者的付出,家人們應該給予支持、諒解,而非諸多挑剔,畢竟,確保照護者的身心健康,受照護的長者才得以安享晚年。

星洲日報《活力副刊》獲授權刊登

《e普門》電子雜誌網址:https://pumen.fgp.com.my/

相關文章:
臺灣知名諮商心理師及作家周慕姿/瞭解自己為何親密恐懼,從中找到舒服的相處方式
改變一位年輕人的選擇,改善一代樂齡者的待遇
安寧療護義工/陪伴臨終病患最後一哩路,也一次次直面死亡
看懂年邁父母憤怒背後的表達,不要讓愛漸行漸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