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报道】2025年财政预算案点看最新消息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国际头条

|
发布: 7:15pm 13/07/2024

中国人

菁英政治

致富因素

机会不平等

不公平的经济体制

中国人

菁英政治

致富因素

机会不平等

不公平的经济体制

調查:視致富首要靠人脈出身 中國人漸不信菁英政治

彭博:中国人对菁英政治失去信心 经济体制不平等
尋找工作的民眾聚集在上海路邊的一個非正式勞動力交易所。中共20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登場,首要討論的是國家經濟課題。(法新社照片)

(北京13日綜合電)彭博引述一項調查指出,中國人對失去信心,將致富機會減少,歸咎於經濟體制中的不平等,認同努力總有回報的比率下降,並將人脈和出身富裕家庭視為致富首要因素。

彭博報道,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佈一項針對數以千計中國公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將人脈和出身富裕家庭視為取得財富的最大因素,與2015年之前那10年相比,是一個巨大的轉變。當時最常出現的答案是能力和才幹。

ADVERTISEMENT

報告提到,受訪者認為,中國人民窮苦的主要原因是機會不平等,不再是能力不足。

CSIS中心研究員馬佐科與肯尼迪寫道:“這些趨勢反映,人們對菁英管理以及經濟能平等使所有公民受益的信心下降。大眾對未來越沒把握,就越不可能進行消費或投資新業務。”

“努力有回報”相信者降至28%

調查發現,認同“在我們國家,努力總是有回報”說法的比率,已從2004年的62%下降到2023年的28%。

另外,北京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RCCC)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社會在悄悄發生一些耐人尋味的變化。

RCCC成立於1988年,近20年來,與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馬丁懷特的研究團隊合作,持續開展中國社會如何評價不平等現象的實證研究。2004至2014年進行了3輪社會調查,最新的一輪調查是在去年進行。

在前3輪(2004至2014年)調查中,中國受訪者在回答人們為什麼會貧窮時,“缺乏能力”和“缺乏努力”位於前3位,明顯是傾向於內歸因,可以理解成2004到2014年,社會對於貧窮的看法起傾向於歸咎於個人因素,能力不夠或者努力不夠。相對地,認為貧窮是因為“機會不平等”只排第六位(2004);認為貧窮是因為“不公平的經濟體制”只排第8位及以下。

認為“機會不平等”致窮居首

但是,在去年最新一輪的調查結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認為貧窮是因為“機會不平等”的上升至第1位;認為貧窮是因為“不公平的經濟體制”的上升到第3位。相對地,認為“缺乏能力”的下降到第6位;認為“缺乏努力”的下降到第5位。

報道指出,最新的調查能夠解釋為什麼現在更多的人會選擇“躺平”。當人們不再認為能力和努力是影響自己貧窮的主導因素,那麼人們就不會那麼積極地提高能力,付出努力。

官媒反擊“歷史的垃圾時間”論

近期,中國出現了“歷史的垃圾時間”論,隨即遭官媒反擊,因為這個論調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比“躺平論”更危險。

星島日報週五刊文指出,“垃圾時間”原是體育賽事中的術語,是指一場比賽中,雙方隊伍的分數差距太大、難以改變勝負結果時,剩餘的比賽時間就是“垃圾時間”。

最近,“歷史的垃圾時間”論卻成為中國社會的流行詞,外界聲稱“這是海耶克老師、奧地利派經濟學家米塞斯提出的概念”,其內容是:從經濟學的邏輯來看,當某段歷史正背離經濟規律,個人又無力改變,且必然走向失敗的階段,就被定義為歷史的垃圾時間。

文章表示,“歷史的垃圾時間”是個框,什麼都能往上裝。7月初,中金公司30歲女員工非正常死亡,有傳是因為經濟下行大減薪,購房之後樓價又跌,於是有人撰文指出,“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另有財經人士提出,“千萬別在垃圾時間裡投資”;也有自媒體以“垃圾時間”勸人“躺平才是出路”。

文章指出,在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舉行前夕,眼見這一名詞不斷髮酵,與“唱響光明論”的主旋律背道而馳,官媒開始出手反擊。

其中,北京日報發表題為“‘歷史的垃圾時間’?真耶假耶?”的評論員文章,首先指出米塞斯根本沒提過這個詞,這是偽學術、炒概念,強行炮製焦慮,又指有人借題發揮,“對國家發展長吁短嘆、陰陽怪氣,無非在影射無奈無望,否定和看衰今日中國的一切”。

學者:營造終將失敗 誘導不奮進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觀察家網撰文,指出細究“歷史的垃圾時間”這個偽詞,它比近年來的“躺平論”更危險,即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試圖營造國家終將失敗的大眾預期,以及誘導民眾不配合、不奮進、不作為的心理。

但王文也指出,“歷史的垃圾時間”一詞的流行,的確折射了當下許多民眾的情緒共振與經濟下行期的社會心理,提醒了當務之急,必須改革到位,政策落實,著重實效,讓普通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