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宪制委员会中,选委会的职能与民生的关联性最大,因为其业务决定了下议院与州议会的组成,并间接地影响了联邦与州政府的行政效率,所以在这类官职的遴选程序中,选委会的遴选机制改革是最需要优先处理。

在悬空多达两个多月后,选委会主席的人选终于尘埃落定,即由刚刚在上个月退休的乡村与区域发展部秘书长南兰出任,他在正式受委的第二天就立即履任,主持了有关丹州能吉里州议席补选的会议。
ADVERTISEMENT
然而,坊间对政府千挑细选的人选似乎颇有微言,比如净选盟就质疑政府不按程序办事,在选委会主席的委任上绕过统治者理事会,而同为政府成员的行动党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也敦促政府不要再委任退休公务员担任高级官员。
作为一个肩负人民代议士选拔、选区划分和选民册管理的宪制机构,选委会的地位特殊、角色吃重,所以有关选委会主席的任免自然会引起舆论某程度的关注。
然而,随着能吉里州席补选的启动,以及槟州双溪巴甲州席补选的尘埃落定,这场争论应该很快就会告一段落,因为,这两场补选对政坛与舆论而言更具吸引力。再者,早在原任主席阿都甘尼5月退休之际,坊间就已有声音要求政府从遴选新主席中展现改革诚意,所以此议题已谈不上新鲜。
只不过,正如前文所言,选委会本身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在坊间期许国家制度改革的清单中,它与国会和总检察署并列为最需要进行整顿、改革的三大核心宪制机构之一。
而且,为了顺从坊间的改革诉求,不管是希盟,还是国阵,在过去选举时都曾经将之纳入自己的竞选宣言里,尽管不同联盟所承诺的改革力度不同,但两者在国会里设立遴选机制来遴选包括选委会主席在内的宪级公务员的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在所有的宪制委员会中,选委会的职能与民生的关联性最大,因为其业务决定了下议院与州议会的组成,并间接地影响了联邦与州政府的行政效率,所以在这类官职的遴选程序中,选委会的遴选机制改革是最需要优先处理。
根据目前的程序,选委会主席与委员是由首相推荐,然后在国家元首咨询统治者理事会后产生,至于其条件也没有特别严苛,比如《联邦宪法》第114条款仅规定受委者不可以是议员、破产人士或公职人员,并且不会影响公众信心。
关于公众信心,这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他可以拥有极优秀的履历,进而让民众心生向往,令选举更具公信力。比如我国独立后的首位选委会主席慕斯达法哈山,他出任选委会主席前是马来亚联邦法官,也是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
1956年到英国伦敦与殖民政府谈判的随团成员之一,操办过影响国运的1959和1964年联邦大选,也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位处理过地方政府选举的选委会主席。由于其就职成绩斐然,让慕斯达法退休后得以获委为国家王宫掌玺大臣。
当然,选委会主席可以很低调,比如在1977年上任的第三任主席阿都达立,他接任前是选委会秘书,属于内部提调,在位期间兢兢业业13年,是选委会创立后任期最久的主席。也可以很平庸,比如在2008年上任的第7任主席阿都阿兹,他曾是雪州和马六甲的州政府秘书,退休接任主席前是内政部秘书长,期间不只没有亮眼表现,还争议不断,比如他在2013年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安华必须认识到,在新冷战时代,想继续左右逢源、一脚踏两船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原本来势汹汹的对等关税,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10日)的一声令下而暂缓实施,令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松了一口气,而这些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都获得90天的宽限期,确保我们能够从容地与美方谈判。
不过,要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暂缓令并不包括上周六(5日)开跑的10%基准关税,换而言之,我们只能松“半”口气,因为美国计划征收我国24%的对等关税里,一部分已经生效,并没有跟着被喊停。
当然,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是唯一一个不在这份宽限名单里的国家。这还不打紧,特朗普在做出相关宣布时还提高了针对北京的对等关税税率,让美国对华实施的关税达到令人侧目的125%,若计算美国之前对华征收的各种关税,其累积关税已冲到145%的历史新高。
根据特朗普的说法,获得宽限的国家是要奖励他们不对美进行关税反制,而中国则刻意报复并反制,所以需要被叠加关税“惩罚”。这个突如其来的进展,让舆论出现两种说法。
第一种倾向相信特朗普误判形势,因为自从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名单,全球包括美国的股、债市大幅滑落,各路富豪财富大幅缩水,这等于拿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暂缓是认怂,是狼狈的U转,特别是中国面对高关税仍大喊“奉陪到底”,让特朗普难以下台,只能边提高关税边要求中国主席习近平来电和谈。
至于第二种,则觉得这是特朗普刻意要把中国拉下水的“大局”,让北京宣布反制后就即刻暂时喊停其他国家的关税,借此孤立习近平。
这两种说法都挺有意思,但我觉得都有待商榷。对于特朗普误判的说法,这可能只对一半。
对的部分有两个层面,其一,股市、债市的震荡虽说早在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的预料之中,但这个大震荡持续了数天,甚至还罕有地出现美债抛售潮、收益率上涨的局面。
有传闻说白宫是刻意要透过离谱的关税来压低美股,然后推动投资者转向购入美债避险,从而降低收益率,这样白宫在下个月增发国债时,就能够以更低的利率来融资。
债市的不升反降打坏了白宫的算盘,所以需要喊停来阻止美债的抛售,而据报中国是这场抛售潮的主导者,这也让特朗普在宣布展缓令时,愤而向北京继续追加关税。
其二,特朗普年轻时就在商界打滚,拥有典型的“有利就冲,有险就避”的商人思维,所以他一直觉得习近平会“在商言商”地权衡国内经济下行、产能与消费萎缩等现状,在反制时会更谨慎,进而深信习近平这位“好朋友”会来找他谈判,然后有钱一起赚。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中国决定跟美国继续死磕,其目前对美实施的反制关税已达到125%。这是特朗普在此次关税战的两大误判。
当然,不对的另一半就是,暂缓令并非特朗普狼狈的U转,因为他的行事风格是典型的“做了再说”。特朗普习惯边做边观察(他也是这么对待TikTok禁令的),也喜欢凭直觉,所以当他察觉到形势有变,而且是变得对自己有利时,就会做出暂缓的决定。
尽管特朗普向来深信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不会轻易放弃美国市场,谈判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形势出现两种有利的变化: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其一,中国在全球关税战开打时提出建立反关税同盟的呼吁,尝试拉拢美方盟友,比如欧洲、澳洲等,可是反应并不热烈;其二,全球被征收对等关税的国家与地区,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不反制、不报复。
这两点让白宫看到建立关税阵线来围堵中国的可能性,而且暂缓上调关税也不会损害美国利益,因为4月5日的基准关税已开跑。所以,何怂之有呢?
然后,第二个说法又怎样呢?同样也是有对有不对。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暂缓令出台后表明这是特朗普刻意要围堵、孤立中国的“大局”,而这个说法我基本不太认同,因为特朗普不是那种心思缜密、阴谋为体的领导人,他只是擅长察觉机会、抓住机会,所以贝森特看起来比较像是在拍特朗普的马屁。
另外,这里其实也包含了中国的误判,因为后者原本觉得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措施必然激起大规模的愤怒,甚至让华盛顿的影响力和朋友圈摇摇欲坠。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北京能够优先带头反制,那么对美国不满的国家必然会响应,中国就可以借此建立一个反关税同盟,但最终结果却只有欧盟决定反制,而他们在暂缓令出台后也暂停反制,令习近平确实陷入孤立的状态。
当然,有鉴于美国已开始建立关税阵线,中国也不会放弃建立反关税同盟,习近平最近将先后访问越南、大马和柬埔寨,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至于东盟轮值主席,即我国首相安华在中美贸易战中究竟要怎样应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的就是,安华必须认识到,在新冷战时代,想继续左右逢源、一脚踏两船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