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狗的人去到臺灣時,看到主人騎摩托載著毛小孩四處穿梭,公交、夜市、公園都可以通暢無阻的進入,或許會非常羨慕,心中讚歎這些毛小孩真是生對了地方。
或者你可能也發現,在臺灣城市地區看不到流浪狗,不禁會問,怎麼可以做到流浪狗絕跡呢?
ADVERTISEMENT
臺灣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於2007年寫了敘事小說《野狗之丘》,以兩年多以來觀察城市一角落裡12只野狗的生活內容,描繪浪犬顛沛流離的生活,探討城市浪犬的問題。
他在書中開頭的序中寫道:“這是一個發生於上個世紀末的故事,那時垃圾不落地政策尚未實施,謹以此紀念一座城市尚未開始大量捕殺流浪狗以前,一群野狗的生活故事。”
他憶述,那個時代的垃圾都是丟在一個地方,等候清潔工人來清理,那些垃圾堆就形成流浪狗集聚的地方。
政策落實,流浪狗問題變相嚴重
“那時我花了兩年時間觀察社區12只流浪狗來垃圾場找吃的個別生存狀況,等我書寫完之後,在90年代(1996年)臺灣實行了兩項非常重要政策,即垃圾不落地及每隻狗都要套頸環,否則就會被捉走。”
他表示,當時他還抱持樂觀想法,認為這兩項政策實施後,臺灣流浪狗問題應該會得到解決。然而沒想到卻演變出更多棄養問題,因為大家都害怕要負責任,所以急忙把狗丟到國家公園等偏遠地方,認為它們在郊野比較容易活下來。
“這也就是如今在臺灣城市不再看到流浪狗的原因,浪犬都無法在城市活下來,但郊野又沒有這麼多食物,於是會去附近住宅區偷食物,又帶來其他問題,甚至餵養流浪狗的人也被攻擊,認為他們的做法會招來更多流浪狗,所以臺灣並不是沒有流浪狗問題,只是不在大家視線之內。”
後來他到香港嶺南大學當客座教授,也觀察了大學裡面的流浪貓,寫了一本《虎地貓》。結束授課後,大學學生還繼續追蹤這些貓的情況,10年間不斷寄資料給他,而他也在六七年之後回去探訪最後剩下的兩隻貓。
“對我來說,在野外流浪的貓可以活10年,是一個奇蹟,一般上因為環境條件限制,流浪動物都會在兩三年內就去世。”
劉克襄覺得,流浪狗是個複雜的問題,要解決必須回到源頭,從生命教育去改變人們對浪犬的想法與態度,流浪動物收容所只是一個下游的處理方法。
從生命教育著手,灌輸愛護動物思想
他直言,流浪動物問題的確很難解決,應該從愛心出發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從敵對立場,以生命教育角度灌輸下一代愛護動物思想。所以在臺灣,他經常走進學校演講動物故事,或讓孩子講他們與家中寵物的故事,消除孩子對浪犬的恐懼。
“如當孩子遇到一群流浪狗時該怎麼辦?我就教他們蹲下來,把自己變成一隻小狗,浪犬覺得你可憐就不會欺負你,因為當你變得懦弱時,狗通常都會同情你。”
他也提到臺灣很多人都利用狗在網絡上募款,也有人被揭發靠狗斂財,但這是私人募款,政府也管不了,唯有靠大家互相提醒。
“我曾經為一位傾盡家財照顧浪犬的作家寫過一篇文章,刊登後一週內籌得超過100萬臺幣。大家看來是做了一件好事,但也有人寫信給我,抨擊他照顧狗的方法,還有勾起他的私人生活問題,所以募款這回事還是有很多個別問題。”
劉克襄表示,臺灣人不喜歡浪犬收容所,也不歡迎民眾餵養浪犬,因為擔心社區有浪犬收容所,會引來更多浪犬或人們都把狗棄養到該社區,餵養浪犬亦是如此,還有引起環境衛生問題,形成人與社區的敵對關係。
“所以如果是一所管理得好的收容所,可能會改變人們對浪犬看法,在現階段還沒有找到解決源頭問題的方法之前,我會傾向於把好的案例讓更多人知道及參考,以不同的教育方式讓人從愛的角度去看動物,而不是從負面及擔心的角度去看待課題。”
帶導盲犬出行,環境安全是憂患
導盲犬在臺灣是受到承認的,可自由出入公交及公共場所,劉克襄形容,如果在街上遇到導盲犬,感覺像中了愛國獎卷,會跟在導盲犬後面走,觀察培訓員訓練導盲犬在街上行走。
“我經常在臺灣辦火車遊。有一次一名公司主管問我,可否讓他的一名員工帶著導盲犬一起參與,我想了想覺得應該沒有問題,後來想到行程中會經過一個村子,當地養的狗都沒有栓綁,有人經過就會衝出來,我問那名導盲犬主人,這樣的情況會不會有問題?他認為可以,當作是給他與導盲犬的考驗。”
“那次的冒險對我來說不是帶30個人出去的考驗,而是帶著導盲犬穿過村子被村子的狗攻擊時怎麼辦?我自己也沒有把握,結果那天穿過村子時,有11只家犬衝出來,但可能導盲犬受訓過,雖然害怕但還是挨著主人走過,完成了這段路程。”
因此他認為,要帶導盲犬出門,問題不是公眾場所是否允許導盲犬進入,而是要事先了解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及解決環境問題。
參觀大馬動物收容所,分享兩地浪犬問題
劉克襄在最近一次來馬演講時,也在記者帶領下,參觀了毛孩和諧港灣流浪動物收容所。
他表示,他是第一次參觀大馬的動物收容所,覺得是管理良好的收容所,應該讓外面的人多瞭解這樣的浪犬收容中心,也讓其他收容中心可以借鏡。
“如果能夠開放參觀的話,就是一種社會教育,讓更多人知道浪犬的情況。”
毛孩和諧港灣創辦人唐繡蓮與劉克襄分享了兩地的流浪犬問題後表示,大馬是多元種族國家,浪犬成為比較敏感的課題,所以唯有走救援浪犬的路。
她希望如劉克襄所說的,從教育下手,讓下一代年輕人可以對浪犬更友善。不過,她感到欣慰的是,年輕一輩的友族已經開始接受狗。
“我曾經到香港參加在學校辦的動保教育活動,有警犬,也有家犬,讓孩子接觸警犬,鼓勵孩子分享與寵物店故事,讓他們知道工作犬的使命,也讓孩子改變對浪犬的想法。”
相關報道: 杜絕流浪狗,結紮才是根治方法 一窩自來貓牽引,從此踏上喵星人送養之路 愛心爸爸大師兄,幫助狗狗尋找新家 【馬來西亞慈悲護生園】生命無價,無私援救安養待宰動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