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皮影戲,也能用來上演《星球大戰》(Star Wars)?在Fusion Wayang Kulit創辦人卓元炳與吉蘭丹皮影師傅Pak Dain的合作下,他們做到了。後來,兩人也把蝙蝠俠、超人、鋼鐵俠等超級英雄,帶到皮影戲的舞臺上……
ADVERTISEMENT
傳統皮影戲,也能用來上演《星球大戰》(Star Wars)?
在Fusion Wayang Kulit創辦人卓元炳與吉蘭丹皮影師傅Pak Dain的合作下,他們做到了。後來,兩人也把蝙蝠俠、超人、鋼鐵俠等超級英雄,帶到皮影戲的舞臺上,讓他們在光影間打鬥出不一樣的韻味。
身為忠實星戰迷、科幻電影愛好者,卓元炳最初原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後來慢慢生出使命感:“我想把這個(快要沒落的)文化,從‘黃昏’拉回去‘中午’。”
起點是2012年,從事平面設計的卓元炳正苦惱要用什麼作品參加朋友舉辦的畫展,於是往抽屜裡翻找,找出他在2007年畫的草稿圖,畫的是一隻皮影式的紅彗星(日本動畫《機動戰士高達》角色)。“當時畫得很草,也不太對,但概念有在那邊,想說不如做些有馬來西亞文化元素的東西。”
這喚起了他深埋多年的想法——將本土文化與自己最愛的電影相互融合,傳統皮影與《星球大戰》的大膽fusion,可不可能呢?
“這很有衝突感,用傳統的東西來呈現鐳射槍、飛船、機器人、光劍,好像很好玩。所以就這樣開始咯。”
復興,嘗試在新舊之間找亮點
最初亮相畫展的,是《星戰》角色天行者(Luke Skywalker)與達斯維達(Darth Vader)的皮偶,迴響良好,好到遠在吉蘭丹的皮影師傅Pak Dain(Muhammad Dain Othman)有所耳聞,在3個月後南下吉隆坡與卓元炳會面交流。
“我跟Pak Dain說,我有一個夢想:用《星戰》人物來表演一場皮影戲,有師傅在操作的那種真正的表演。”Pak Dain聽了很是認可,有真人參與的演出,才是真正的皮影戲。“如果我要的方針,是把它電子化,用電腦做動畫來呈現,那就跑調了。”
兩人自此成為朋友,並用了10個月讓卓元炳的夢想成真。
2013年10月,第一場Fusion Wayang Kulit的皮影戲,在現已倒閉的商場上演,演的正是皮影版本的《星球大戰》——“Peperangan Bintang”,卓元炳還記得當時樂師在上臺前後的反差表現。
“上臺前,樂師有點像是:哇,我的天,等下會發生什麼事;大家很緊張;表演時,我們請很多《星戰》粉絲來看,他們會喊會歡呼,才讓樂師的心安定下來。我本身也是要證明,這是行得通的。”
Fusion行得通,或許是因為,卓元炳從沒想要摒棄什麼,而是隻想提供什麼。
“我們做的是revive(復興),我們不是說把舊的丟掉,是創出一個新的方式,看看有沒有人欣賞。”Fusion Wayang Kulit多年來堅持保留皮影戲傳統的表演方式,那是皮影戲的精髓所在。“我們會跟隨傳統馬來皮影戲的原則,包括表演的方法、講話的方式。”
創新的,是故事劇本,但卓元炳也樂於跟隨皮影戲傳統調整。
“我們會問師傅,這樣的劇情可以嗎,再做修改。”比如《星戰》故事裡,他將帝國軍拿著鐳射槍闖進來掃射的畫面,改以拳打腳踢呈現。“我們這邊寫它撞壞門,然後用人力打架。傳統有這種方式,我們就用這種方式,要在創新和傳統之間找平衡。”
平衡點在哪裡,每個人見解不同,卓元炳也不是沒有聽過尖銳的聲音。
馬來西亞皮影文化衝出國外,本地皮影有自己的傳統特色
“有啊,他們講說,為什麼你來破壞這塊文化?比較極端的,會叫我去做Chinese opera(戲曲),不要做皮影戲。遇到這種情況,我的確不知道怎麼回覆。我問Pak Dain,師傅讓我正面思考,那些人會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很在意這塊藝術,所以才想去保護它。那麼我們就請他們來看Fusion Wayang Kulit的表演,再跟他們解釋。”
他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如今這些批評也已不多見。
這些年,Fusion Wayang Kulit將馬來西亞的皮影文化帶到新加坡、中國、德國、美國等地,所面對的挑戰也隨之改變。世界多國都有皮偶文化,卓元炳必須爬梳相關歷史,才能把介紹的工作做好。
“其中一個我們很常遇到的問題是,馬來西亞和印尼爪哇的皮偶有什麼不同?馬來西亞的皮偶身體比例,比較接近真實人類的樣子,該肥的地方就肥,該瘦的地方就瘦;印尼的皮偶,鼻子和頸項都會顯得比較長。印度的則比較胖,腳還可以動;中國的皮偶較小,33公分,頭可以切換。”
另一個馬來西亞皮偶特別之處,在於人物手上會握有工具或武器,反映角色的身分地位。老師拿書,公主拿花,戰士拿劍,一目瞭然。
因此,在設計科幻角色的皮偶時,這些傳統特色也成了卓元炳可以大玩創意的地方。
想要皮影化所有名人,包括李小龍、李宗偉、楊紫瓊
其中,蝙蝠俠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大馬傳統皮影戲的主要角色,都會站在一條龍上面,彰顯不凡地位。“蝙蝠俠沒有龍,在電影裡,他常常站在很高的建築物上,旁邊會出現gargoyle(歐洲石獸),所以我就讓他站在gargoyle上。Gargoyle有大大的翅膀,我想說,把它的翅膀變大,讓它看起來同時也像是蝙蝠俠的披風,有雙重的意思在裡面。”
魔鬼在細節。
又比如《星戰》反派角色Darth Vader的皮偶,為了融入傳統皮影元素,卓元炳把眼睛拉長,再讓它穿上紗籠,“我們放很多心思去fuse。”他也很愛把玩角色的名字,“像是Stormtrooper(帝國衝鋒隊;《星戰》角色),有storm嘛,我就讓他站在雷雲上;而天行者Skywalker皮偶的馬來名字,我將它取為Perantau Langit,走在天上的意思。”
有時他也得投降。“好像超人(Superman)沒有用任何武器,那就沒辦法咯,只能讓它這樣(以漂浮的姿勢)站著。”
當初的夢想實現了,一場《星戰》皮影戲之後,Fusion Wayang Kulit已經走了好遠,接下來要實現的夢想是什麼?
“我想要‘Wayang Kulitize’(皮影化)所有名人,把他們變成皮偶來表演。這不是接下來的事,我已經在做著了,有李小龍、李宗偉、楊紫瓊等等。”
理想的版圖進一步擴大,願原力與他同在。
相關文章: 可收藏可懷舊的可動人偶(Action Figure) 讀寫障礙裝置藝術家江前榮/我的人生故事,只能透過藝術作品與你分享 楊松發繼承家業 才有古早護膚品水粉可續用 阿薊/Lempeng,來自甘榜的煎麵粉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