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
发布: 8:40pm 17/07/2024

习近平

食品安全

食用油

地沟油

毒奶粉

习近平

食品安全

食用油

地沟油

毒奶粉

德國之聲 | 油罐車、鼠頭連發 中國食安出了什麼問題?

德國之聲 | 油罐車、鼠頭連發 中國食安出了什麼問題?
7月初,中國媒體的調查報道發現,有業者使用裝在化學產品的罐車來運輸可食用大豆油。(示意圖)

(德國之聲中文網)繼油罐車遭披露混裝化工煤油和之後,中國週日(7月14日)又有一位消費者在微博上傳影片指控,他在食用一款方便麵時發現疑似鼠頭,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學者指出,類似風波凸顯了北京長期以來在改善措施方面的困境。

這並非中國第一次被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所籠罩。在2005年和2015年,中國媒體曾曝光類似的食用油不當運輸行為。2010年,也有不肖廠商從排水溝中回收食用油,再以低價售予餐廳,被稱作“地溝油”事件。

ADVERTISEMENT

2008年,還有一起轟動中國的“事件”。當時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被驗出含有三聚氫氨,導致多個省份的嬰兒腎結石。涉嫌生產並銷售該奶粉的主犯遭判死刑,此案也促使中國首部《食品安全法》於隔年通過。

對此,中國食安監管政策變革研究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約翰·小次郎·安田(John Kojiro Yasuda)告訴DW,近期的油罐車混裝事件表明,即便在數十年的努力之後,中國仍然“處於食安系統轉型的初期階段”。

他向DW強調,改善中國食安體制是一項“仍在進行中”的工作,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

老鼠頭、油罐車混裝風波

14日,有中國網友發佈影片稱,在食用“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時吃到異物,發現疑似是鼠頭,“我還咬了一口”。統一企業事後回應,產品都是經過檢驗合格才出廠銷售,目前已向消費者取得聯繫並派人拜訪,並已將原發影片撤除,目前該案還在內部調查當中。

此事件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質疑“食品安全就這麼難嗎”,並有不少人諷刺調查結果可能確認是“鴨脖”,也有人呼籲應等待官方消息。

去年6月,有一名中國學生表示在學校食堂用餐時吃到老鼠頭,通報並經過調查後,一度判定涉事之異物為鴨脖,屬“正常食物”。但在輿情發酵不久後,政府部門才聯合調查出確定為鼠頭。

近期延燒的油罐車混裝事件,最初由《新京報》於7月2日披露,2輛剛卸完煤制油的罐車,在並未洗罐的情況下,立即裝上了食用油並進行配送;涉事企業分別是匯福糧油集團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兩家業者都表示已針對上述指控展開內部調查。

報道指出,這種節省成本的運油做法已成為產業供應鏈中“公開的秘密”,許多中國罐車運輸的液體並不固定,可同時承接糖漿、大豆油及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由此可見,食用油運輸環節,實際上是處於一種脫管失控的狀態”。

對於報道及網絡輿論強調“油罐車未清洗”的論述,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向DW表示,不論過程中是否有清洗油罐,化學品和食用油之間的輪流運載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

“就像即使馬桶被清洗過,你也不會從馬桶裡喝水,”他說。

習近平能改善食安問題嗎?

近期接二連三的食安風波,恰好發生在中國展開備受矚目的“三中全會”前後。黃嚴忠認為,由於相關議程都已事先擬定,北京不太可能臨時將食安問題變成會議的優先討論事項,但很可能對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中國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此前表示,對食用油混裝事件“高度重視”,已成立聯合調查小組徹查運輸環節,對於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安寧”。

自2012年上任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誓言要解決中國臭名昭著的食品安全問題。在2013年的一次公開談話,習近平曾表示,如果黨“連個食品安全都做不好,還長期做不好的話,就會有人提出夠不夠格的問題。所以,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然而,在食用油醜聞爆發後,中國媒體報道一款提供貨車定位資訊的應用程式停用了其貨車軌跡查詢功能。同時有網友發現當時揭露此一事件的《新京報》調查記者韓福濤,其微博賬號突被註銷,引起有關人身安全的擔憂。

黃嚴忠認為,從此事可見媒體在改善食安問題的關鍵角色,一來能提供消費者重要資訊,二來是起到監督政府作用,但像韓福濤一樣的調查記者,在中國逐漸“瀕臨絕種”,此類調查報道屬於少數個案。

安田則分析,儘管北京將食品安全視為優先事項,但他對於習近平會否願意“開放權力的閘門,賦予消費者和媒體更多權利”來解決問題,持懷疑態度。反之,習近平可能會設想“一個更加強大和有力的國家機器”來解決食安問題。

改善食安的關鍵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嚴格的食安法之一,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正式在2009年上路,至今經過多次修訂。黃嚴忠認為,與其進一步收緊規範,如何加強這些法律的執行更為關鍵。

2018年,中國在第十三屆人大會議上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廢除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FDA),並將管理食品和藥品權責分拆成不同機構,合併至“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之下,隸屬在國務院底下。

“這意味著監管食品安全的功能被削弱了,”黃嚴忠告訴DW,並補充說中國政府本應該賦予FDA更多權力,甚至使其超越中央部級水平。

但學者安田認為,中國在機構改革之後的總體食安發展趨勢是“正向的”,只是中國的食品市場極度複雜且分散,無法單憑政府部門來解決問題,市場上也必須擁有“相當警惕、能夠積極懲罰不遵守食安規定業者的消費者群體”。

他指出,中國消費者因對市場缺乏信任,普遍不願意出於安全因素購買相對較昂貴的商品,導致供應商也缺乏“激勵制度”去提供更高質量的食品,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此外,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也非常關鍵。安田告訴DW,即使在現代的中國,農產食品生產商和分銷商的數量仍是相當巨大的,“當你面對的是大約1.5億到2億個農場時,(政府)要從基層開始監管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本文章獲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德國之聲 | 油罐車、鼠頭連發 中國食安出了什麼問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