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没事叨叨

|
发布: 7:10am 17/07/2024

詹雪梅

没事叨叨

榴梿

农民

马来西亚果农总会

马来西亚菜农总会

快乐农耕:全国中学绿色校园活动

詹雪梅.砂農業舉步維艱

農民把美地變良田的熱情和盼望,需要靠務實的政策,扶一把,推一把。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快樂農耕:全國中學綠色校園活動”在西馬“活動”了一年後,於本週一開始東渡砂拉越,在詩巫獨中光民中學開啟第一站。光民中學遠離塵囂,幽靜雅緻,本就是個綠意盎然的校園。將校內的一片綠草地拓成小菜園,不過是如同在綠彩紙上,再抹一筆綠。

“快樂農耕”走進校園,由四方促成──星洲日報、馬來西亞果農總會、馬來西亞菜農總會、Advansia有限公司。其中三方的領導人都來自砂拉越──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是詩巫人、馬來西亞果農總會會長拿督陳紹厚也是詩巫人,Advansia有限公司董事經理藍靖喜來自古晉。如此看來“快樂農耕”來到砂拉越,是佔盡了“人和”之利,在校園裡種菜種水果,培育“新時代快樂農人”的理想,或許會比西馬推廣得更順暢些。

然而再往深一層看,“人和”其實不是最利好因素,“地利”才是關鍵。不少砂拉越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出外走了一圈便知月是故鄉圓,地是故鄉肥。砂拉越的土地廣闊肥美,適合耕種多樣農作物,已不是什麼地理大發現。中國、臺灣的農業專家、經驗豐富的新農人都曾驚歎於這塊美地。有適合耕種的土地,事半功倍。但砂拉越卻無力糧食自供自給,目前仍高度依賴進口。生活在被人稱羨肥美土地上,卻還得吃別人家的,甚是諷刺。

現代農業已走向高科技化、智能化,許多國家的可耕地遂減少之際,費盡心思必須將耕地可利用價值和產量最大化。相比之下,砂農業如同還處在有待開發的原始狀態。有人非常樂觀地認為,這未必是壞事,當別人沒有時,我們還有,就表示我們有後來居上的可能。此言非無道理,但前提是必須做好準備和規劃,光有人的熱情和地的肥美,難成大器。

中國是農業大國,生產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解決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而產出這些糧食的中國耕地,還不及世界耕地總面總的10%。儘管在世界糧食供應上有大貢獻,但中國政府卻清楚地意識到,中國農業大而不強的現實,仍在積極往“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前進。中國發展農業的決心是自上而下的,上有政策導向,下有專業指導。加上四通八達的強大、便捷運輸網,無所不及的網絡通訊與覆蓋,都在為農業發展輸送養分 。

反觀砂拉越,農民能獲得官方支持和專業指導並不多,小園主更是近乎於處在自生自滅的混沌之中。多少年來,小農戶能獲得的最大幫助莫過於津貼肥料和除蟲劑,以及簡易的短期課程。農業知識和科技的匱乏,以及政策、基設的不給力,讓砂農業發展舉步維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雖未晉身農業強國,但作為農業大國,必有可學習之處,馬中建交邁入第50年,正值春暖花開好時節。榴槤鮮果進口,就足已讓國人歡天喜地。如果是互惠互利的雙贏農業技術指導或轉移呢?若砂拉越獨中生,或任何能掌握好華文的學生到中國求學取經,學成歸來能否有臺階可登,可有用武之地?

農民把美地變良田的熱情和盼望,需要靠務實的政策,扶一把,推一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