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追看電視劇,但是《甄嬛傳》《琅琊榜》《慶餘年》這類佳作,卻是破例。
2021年我開始觀賞《慶餘年》,一看就欲罷不能。這個改編的爽劇,口碑和收視皆奪冠。雖然如今好多劇情已經忘記,但主角範閒的善良和正義感依舊是吸引我追看此劇的主因。最近看完了《慶餘年2》,我依然沉迷,意猶未盡,期待著《慶餘年3》。
ADVERTISEMENT
《慶餘年2》一開始就是範閒已死的消息傳到養父範建的耳中,他到鑑察院找院長陳萍萍怒訴:“那是我的兒子,不是棋子!”為父之心,感人至深。反觀慶帝,只為己利,計謀深沉,直把親孩子當棋子看,真讓範閒心寒害怕。
孩子變成棋子,不念親情,不問道義,這是因為迷戀權勢、金錢、情慾所致,令人悲哀。範閒的正義善良卻是強烈的對比。他不甘成為被人擺佈的棋子,而要突破棋局,為蒼生仗義。但他不斷尋求突破和活路的底線與指引,是來自哪裡呢?
其實,我一直被那個鑑察院前的“石碑”吸引著。那是範閒死去的母親——葉輕眉的自由宣言。那也是不斷鼓勵範閒勇往直前的宣言。從古至今,立在宮殿、陵墓或寺廟的石碑多為了紀念或標記某件大事或精神而立。碑上鐫刻的文字,意在垂之久遠。葉輕眉刻意在鑑察院前立下這個石碑,意義深長。她的願望非常明顯,就是要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睦相處,獲得自由。而範建的英雄氣概、救世濟民的浩然正氣,正源於這石碑不斷的提醒和鞏固。
《慶餘年》的核心不是爽劇或悲情,對於我,正是這座葉輕眉留下的石碑。碑上如此記載——
“我希望慶國之法,為生民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我希望這世間,再無壓迫,凡生於世,都能有活著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願終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無貴賤之分,守護生命,追求光明……”
我國好些州屬都立有二戰抗日英雄紀念碑。每每旅遊,或在檳城,或在怡保,或在亞依淡,我都要去瞻仰這樣的石碑,並感慨萬分。葉輕眉的這個石碑,同樣傳達了崇高的道德價值和理念。現代人大多迷失了方向,多以金錢為王道,迷失本性,走上歪路,絲毫沒有羞恥和畏懼。但是範閒不同。他活出了英雄羅賓遜的氣概,他看重友情、忠貞、誠信,極力濟貧以及悲天憫人,讓我肅然起敬,彷彿看見了人間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改變世界的人都得付上代價
《慶餘年》第一季,範閒在鑑察院讀完落滿灰塵的碑文,知道母親葉輕眉因為要改變整個時代而死,但他不能繼承母親宏大的遺志,與世界為敵。他還沒有這樣的勇氣,他覺得這理想太艱難了,他只想獨善其身,好好活著。
的確,要改變世界極其艱難。人心叵測、道德淪落、天災人禍頻仍,價值觀乖離正道、荒謬絕倫的現代,以及錯綜複雜的網絡文化信息,無不宛如猛獸洪流,隨時能吞噬和淹沒我們。我們想要好好活著就已非常艱難了,更別妄想隱遁江湖。
但是人之異於禽獸幾希?僅僅是那惻隱之心嗎?人是上帝創造的萬物之靈,存有永恆價值與尊貴的道德,人原本就應該向往真善美,奔向永恆的國度。而在這奔向永恆的過程中,難免有所犧牲、挫敗,甚至捨生取義。自古以來,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得付上生命的代價。從前,要救贖全人類的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改變黑奴命運的林肯總統被刺殺;要人人平等的黑人馬丁‧路德‧金被刺殺,力求正直的司馬遷遭遇宮刑……在《慶餘年》中,葉輕眉也不例外地被刺殺了。
《慶餘年2》裡,範閒漸漸承繼了母親的遺願,勢要成為下棋的人,在棋局裡與仇敵惡霸對弈,也漸漸走入了江湖裡的陰險,幾乎喪命,步步驚心。人人平等的夢,可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的。
2020年5月25日,美國黑人佛洛伊德在手無寸鐵下被制伏在地上時,一度遭白人警員用膝部壓制頸部9分鐘而死去。這起事件掀起了示威浪潮,從美國蔓延至全世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標語,耀目錐心。我想起了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人人生而平等。但,這畢竟是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去世至今,全世界仍然存有種族歧視。
這是一場無止境的戰爭,仍然需要更多人奮鬥才能實現夢想。儘管我們已經心力交瘁,已經灰心喪膽,但是,那個正義的石碑必須仍在心靈深處,屹立不倒。
我也想起牧師說過,紐約市的拉爾夫·本奇和平公園(Ralph Bunche Park)與聯合國總部大樓只相隔被稱為“聯合國廣場”的一段第一大道,其西北角花崗岩階梯的牆上刻有《以賽亞書》第2章第4節的一段名言:“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遂稱該面牆壁為“以賽亞牆”。這個宣揚和平的《聖經》經文,和葉輕眉的石碑相似,都是要我們追求人人平等,不再為權利私慾,同室操戈、自相殘殺。
人生苦短,我們赤身而來,也將赤身而去,何必要爭奪這些浮雲般的凡塵世物,或爭個你死我活呢?
我家後山,豎立著許多墓碑,銘刻著各種年齡的生死。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在馬六甲教堂的壁牆上,讀到好多生離死別的碑文。有一則是深情又傷情的丈夫,如此銘記妻兒逝世的經歷:“吾妻安娜馬利亞(Anna Maria, 1831-1856)死時24歲,而其三位分別是1歲、4歲、5歲的孩子,也在這母親離世15天內,因為白喉病去世。”文末引用了約伯記1章21節:“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大多碑文都寫明瞭故者的年齡和日期,都年輕得令人唏噓不已。既然生命如此短暫匆匆,為何我們不好好地和睦相處,好好地守護這片如天堂般充滿美麗生命的地球呢?
但願那石碑,一直在我們心裡豎立,擦亮;一如鼓勵牽引著範閒般,也鼓勵牽引著我們走向光明正道,直到我們自己變成了那個石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