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日綜合電)中國《環球時報》指出,這次“微軟藍屏”事件再次提醒人們,網絡空間是安全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安全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治理維護。
《環球時報》週六在題為“微軟藍屏”揭示出一個嚴峻現實的社評中說,微軟公司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19日發生全球性藍屏故障,世界範圍內的大量用戶遭遇電腦崩潰問題,目前分析認為該事件很可能是由第三方安全軟件更新所致。這種大面積損壞操作系統並可能導致用戶數據丟失的故障,既是技術問題,又顯然不止於此。
ADVERTISEMENT
社評說,信息技術加速發展使得人類社會越來越依賴網絡空間,網信領域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的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一旦受到威脅,國家和社會的很多方面都會受影響。這次事件的主角,微軟視窗操作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計算機(編按:電腦 )桌面操作系統之一,其穩定性直接影響到包括國家重要機構、關鍵設施在內大量用戶的日常運行或工作生活。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這次“微軟藍屏”事件發生後,不少國家的民航、鐵路、銀行系統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擾,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西日本旅客鐵道公司以及至少4家澳洲銀行受到影響,美國多家航空公司甚至不得不因此對相關航班實施全球停飛。
這些情況說明,網絡風險是一種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無論主權國家、國際組織還是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或普通公眾,都需共同面對網絡空間的脆弱性及其帶來的風險,也需共同承擔治理責任,不斷提升網絡安全水平,真正讓數字技術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
在網絡信息技術加持下,國際社會已經形成利益高度交融、命運休慼與共的共同體,維護網絡安全同樣離不開國際網絡空間各行為體的通力合作。這次“微軟藍屏”事件揭示的一個情況是,國際社會在網絡安全治理上還未形成真正共識,一些國家堅持的那種頭部企業主導網絡安全的模式,不僅不能帶來網絡治理成果的普惠共享,反而可能造成新的安全威脅。
網絡技術起源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它們是互聯網早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也在一定時期內壟斷了互聯網技術。壟斷這些技術的互聯網頭部企業,也因此在國際網絡空間治理中擁有強勢的話語權。但現實是,微軟視窗操作系統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大規模的藍屏事件,這說明即便是世界性的互聯網頭部企業,也難以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系統性網絡風險和危機。
安全問題事關各國人民福祉,網絡空間是人類安全與責任的共同體。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網絡空間既是新興技術和戰略領域,也是大國關係的延伸場域。一些國家整天把安全掛在嘴邊,泛化安全概念,卻忽視了真正的安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網絡空間不能落入極限競爭甚至惡意打壓的窠臼,而是需在國際社會不同層面推動基於互信的利益融合。
實踐表明,要想實現全球網絡治理目標,首先需在國家之間尤其相關網絡大國之間建立雙邊對話和合作平臺。比如中美之間曾就網絡空間國家行為規則以及其他關鍵國際安全問題多次對話協商。其次,網絡主權是網絡治理多邊合作的前提,但同時各國也有必要積極參與面向全球的多邊合作治理機制,以便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對話協商,尋求建立普遍共識。第三,就像其他諸多領域的全球治理一樣,推動全球網絡安全治理,離不開對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的維護。
目前個別國家將網絡空間視為大國戰略博弈新的戰場,推進實施網信技術“脫鉤斷鏈”,人為劃設網絡安全“小院高牆”,將價值觀衝突和自身戰略利益置於網絡空間穩定性和協同性之上。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社會應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平臺的全球網絡安全治理體系。各國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創新合作模式,捍衛和提高聯合國的權威與作用,推動全球網絡安全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改革完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