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訊)馬來西亞北方大學經濟、金融與銀行學院林福炎教授說,以經濟學統計的大數據來檢視馬來西亞華社的幸福(快樂)指標,有下滑的跡象,涉及的原因很廣,其中一項是對孝順觀念的淡化導致幸福感流失。
他指出,他是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進行的結果,從中探索和分析國內華族社群的幸福感指標,取得的小總結。
ADVERTISEMENT
疫情後幸福數據未公佈
林福炎今天是在華社研究中心舉行的學術沙龍講座會上主講時說,上述主要調查的時段是從2006年至2018年,要真正反映最新的情況,則要等疫情後最新公佈的數據,才能看得更清楚。
這次的講題顯是“馬來西亞華人: 邁向幸福社會?”,由馬大中文系副研究員李健友主持。
林福炎以風趣的方式,為出席者分析和說明上述華人邁向幸福社會的具體情況。
大馬華裔現象最特殊
他指出,這次主要公佈他以經濟學的理論剖析華人社會層面,另外也在進行第二章研究,即華人社會和馬來社會邁向幸福體驗的差異,這個成果還沒有公佈,不過,最初取得的數據是馬來社會相對比華人社會邁向更幸福的層面。
他說,實際上,大馬華裔經歷多年的歷史變遷,在文化上產生很大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華裔社會比世界各地的華社來得特別,因為這裡有受民族主義和本地化影響,有受到多次工業革命的洗禮,也有穿梭在民主義和本地化的一群,而且佔大部分。
他說,很少人看到上述有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在這方面的研究大數據不多,不夠普及化,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學者投入,發掘更多類似大馬華裔才有的特殊現象。
孝順是重要的快樂元素
林福炎說,每個國家和社區對幸福(快樂)的感受不同,需要介入許多因素,例如在東海岸,主要傾向傳統和保持,如果是傾向自由、世俗者在這裡的快樂指數肯定會相對下跌,而大馬華裔的幸福指標,除了孝順道德觀淡化產生影響外,宗教和對自由要求的因素也間接影響。
他指出,孝順是一個人重要的快樂元素,一般上,不孝順者的生活都會顯得不快樂,他們往往需要靠很高的收入才能提高快樂指數,而且不容易做到,因此,希望更多人關注、倡議孝順,根據統計,華裔最不快樂的年齡層是介於36歲至40歲,主要因素是這批人需要面對本身創業、組織家庭及照顧父母竟,壓力來得高。
他說,過了這個階段,快樂指數會相對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反映出快樂是會出現變化的,當處在不快樂時不要輕言放棄,或選擇輕生,幸福會在前面等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