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1/07/2024

跨族青年

跨族青年

6跨族青年:正视种族冲突根源   你的不安 我们聆听

报道:李佳憓  摄影:黄安健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一般中文媒体将Architects of Diversity组织译为“大马多元建筑师”,但它却与理工系建筑专业毫无关联。成员们不筑建高楼,而是致力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多彩社会,是一个倡导多元教育的青年团体。

人们常说,情侣之间要坦诚,感情才能走得稳定长远。其实,这句话套用在生活于同一片土地的我们、各族之间的相处也不违和。《我们》与6名来自不同背景的青年访谈,大家众口一词认同,在国民团结的共同愿景面前,人民需要有更多诚实的对话去直接面对种族宗教冲突的根源,而不是逃避。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ADVERTISEMENT

设安全空间说真心话

6名马来西亚青年围坐时抛出了一个讨论主题:当社会发生的大小事件向负面延伸,试图将各族人民往不同的极端分化时,我们能够一起做些什么?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不少高讨论度的种族争议案例。KKMart袜子风波延烧至分店遭人掷汽油弹、本地炸鸡店Type-C留言、玛拉工艺大学(UiTM)心胸外科研究生课程建议向非土著生开放引反弹,还有以巴冲突掀起的杯葛运动从最初纯粹的抵制延伸到宗教种族问题等,都令不少民众产生了不安全感。

默默努力维护社区和谐的年轻人不得不趁事态更严重之前,积极地在不同信仰之间架起桥梁。

“我们尝试制造一个安全空间,让各族青年人能够放心地说出对身分认同、族群权益的担忧,年轻人需要平台去分享社区中面临的现实与挑战。”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阿旺:我们旨在创造一个安全空间,聚集不同信仰的青年们透过理性对话促进彼此理解。
阿旺:青年少参与种族论坛

阿旺依尔汉是非政府组织“大马多元建筑师”(AOD)高级项目助理。他观察,如大部分有关种族和谐论坛的场合,与会者多数是具一定社经地位的年长者或是全国性宗教团体的资深领袖,很少见到青年民众的身影。

他当然希望关于跨信仰的对话可以融入各年龄阶层,但也不否认一些年长者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接受新思维的空间变得狭小。

AOD组织于2018年8月即第14届全国大选后成立,正碰上我国政权更迭的重要历史时代,社会无可避免地因政治动荡而出现族群分化现象,学者、专家、政治观察员等都曾表达担忧。

不过,这也让一群愿意为社会和谐理想奋斗的年轻人团结起来。2023年11月成立不久的跨信仰青年联盟(IYA)随后成为AOD组织的最佳伙伴,一起在大马族群关系的裂痕中缝缝补补。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AOD创办人魏昌伟在一场跨宗教青年联盟聚会上说,跨信仰对话的挑战在于同时坚持两件事:一是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二是在接受挑战性意见时出现的不适感。(受访者提供)
2项目播种青年跨信仰精神

AOD公关经理雅思敏介绍两大核心项目,多元校园企划和大专校园倡导活动。

多元校园企划是开放给16至17岁中学生提高多元意识的活动,引导青年认识社会包容的理念,张开双臂认识国内不同身分群体,以及如何调解国内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冲突。

“我们让来自沙巴、砂拉越、吉兰丹、吉打等偏乡青年参与进来,避免把他们排除在对话之外,成长于不同环境的立场和想法都很重要。”

这里的多元概念并非只有肤色之分,而是涵盖学生的教育背景、性别、种族代表、生活地域及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青年们。

大专校园倡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则是大学校园的学生领袖,包括学生会或协会组织的管理层。活动内容除了议题性的探讨,也引导他们如何制定社会政策和策划动员。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本报记者与AOD和IYA青年们围坐一起讨论国内近期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
借“鱼缸”游戏鼓励换位思考

一个名叫“鱼缸”活动游戏特别有意思。主持人先是让参与者围成一圈,各自表述哪一种身分对他们而言最重要,哪一个群体或身分人士对他们的挑战最大。

接着,每名参与者通过抽卡方式被赋予不同角色。例如,一名印裔女大学生拿到的角色卡是:“巫裔、男、60多岁、民族主义活动家”,那么她在此轮游戏情境里必须以假设身分来进行思考和行动,包括在模拟议会上辩论一项废除多元流学校的法案。

过程中,参与者学习跳脱原本思维模式,换位到被赋予的身分里去思考,甚至是捍卫立场为“他族群体”发声,而这在平日生活里几乎不可能发生。

雅思敏说:“我们首先要尝试建立一种社区意识,参与者打破隔阂,然后才进入严肃的话题。”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拉维因亚:我们鼓励青年们直面这些敏感课题,别把问题扫进地毯下。

拉维因亚以UiTM风波举例
强调种族宗教 削弱为人立场 

拉维因亚是大马巴哈伊信仰社区协会主席,她认为人们过于关注和放大彼此的差异,以至于问题出现时就近乎变成了人身攻击,难以再冷静地单独看待事情脉络。

她以UiTM风波举例,若观察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很多时候离不开种族区分标签或相互谩骂,少有思考校方动机、国家医疗环境现况及客观看待正反立场。

“大马社会长期以来如此强调种族和宗教,缺乏我们同为马来西亚人的集体认同,也削弱了我们一样身而为人的更大身分。”

她说,一些极端主义者的声量在媒体报道中放大,惟这不代表现实的全部。

“我依然相信沉默占多数,就媒体的曝光率而言,来自基层为种族和谐做出的努力也必须被放大。”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雅思敏:我们尽量确保活动参与者涵盖城市与偏乡和更广泛的族群,让对话对象建立在多元基础上。
学生更敢表达 正向改变

不过雅思敏也注意到,学生愿意自主地站出来表达诉求,是一个正向的改变。

“我即欣慰又有点担忧,担忧的是大家对UiTM事件的分歧论述存在某种种族主义,一部分更把公开谈论马来人权利分配的意见列为敏感问题。

“但我认为好消息是,这些多样化的学生组织或团体变得更加有组织、敢于发声、接纳建议及采取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赋权和团结感是有所提高的。”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别把种族课题扫进地毯

若没有深层对话把误会解开,真诚地打开心房欢迎不同身分背景的同胞,我们所维护的和平是否仅存于表面?青年的有趣讨论亦有可深思之处。

拉维因亚:我记得刚报到政府大学时,新生很自然地被以种族分组,比如安排同一肤色的室友,感觉就像被隔离了一样。有学生勇敢问副校长,为何我们被按种族分类?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成功突破同温层的玛德西雅是跨信仰青年联盟成员,坦言过去从来不知道少数群体面对的问题。
玛德西雅:校方怎么回答?

拉维因亚:他说“哦!很抱歉让你有这种感觉,但这一定是巧合。”我们都想笑,他怎么能假装这是巧合?

🔵雅思敏:如果没有直面问题,情况不会有任何改变。

拉维因亚:对,把事情扫到地毯下的意思,就像很多人倾向把问题掩盖起来不谈、不解决。

玛德西雅:我赞同,我们常说要容忍的概念是很表面的,并无真正去理解和接受差异,因为你只在一定程度上忍耐,当事情累积愈多最后种族情绪就会“碰”一触即发。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跨信仰对话活动首先让青年们透过游戏建立一种社区意识,再进入严肃的话题。

拉维因亚:如果有一个空间让大家坦诚相待,我想对话后的种族关系会更加牢固。

多娜:当跨族群、跨信仰对话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发自内心、有意识想要做的事情时,彼此间就会释放更多善意,不要待在同温层的泡泡里!

玛德西雅:我从小没什么异族朋友,直到第一次参与活动聚会后我开始用更多角度思考,筹办活动时也尽可能融入多样化的参与者,我发现各族同胞完全可以很舒适地交流当前问题。

阿旺:庆幸的是,活动中的参与者都能以无缝、礼貌及建设性方式交流,成熟地看待敏感问题。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如果你身处跨信仰对话的空间,你最想说出哪个内心话?(受访者提供)

🔵雅思敏:大家也在空间中学习如何驾驭冲突,处理跨信仰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阿旺:这让我想起本地炸鸡店Type-C事件。我很惊讶许多大马人反其道而行,幽默地自嘲或带着type-c身分去品尝炸鸡、制作网络内容让大家一笑置之。这是一个全新视角,大马人民设法用一种诙谐、有趣及创意的方式去避免让事态种族课题升级。

应接受不同文化不适感

在阿旺家的马来社区中,有一个印裔邻居每天傍晚七八时,天色渐暗后才会出来遛狗。有次阿旺问起,才知道原来印裔邻居顾虑马来同胞的感受而尽量避开散步时间,即使并非所有马来朋友都怕狗。

“我很感谢这位印裔叔叔为了避免(种族)问题所做的额外努力,但我在想,如果社会已经准备好在生活中能够接受不同文化带来的不适感,那么白天遛狗散步就没问题了。”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邹翔源:我们应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没必要把每件事都导向去种族宗教问题。
别只埋怨要合力解决问题

社区出现了问题,就去解决,别只顾着指责和埋怨。

马来西亚佛教咨询理事会义务财政邹翔源举了一个大多数人会碰到的例子。每周五,巫裔同胞都会到清真寺祈祷,停放在路边的车辆难免造成交通拥堵。

“我们应该思考社如何增加额外停车位,而不是在网上讽刺批评,没必要把每件事都套上种族宗教问题,更多地考虑我们如何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Inside we are all the same(我们骨子里都是一样的)”

此外,邹翔源不认为语言不通是国民团结最大障碍。从小华文教育背景成长的他,马来文和英文能力是到了大学才慢慢变得流利。

“关于语言障碍的思考,应该更多地指向如何创造像这样的多元友好环境,而不是围绕在是否要废除多源流学校的讨论。

“说实话,各族同胞不会因为你的(马来语)语法不正确而责备你,重点是沟通中能够相互理解。”

拉维因亚认同,只要人们愿意迈出一步去真诚地与各族交心,绝对可以慢慢弥合语言障碍的差距。

21/7见报∕我们/跨族青年对话:说出来吧!我们聆听
跨信仰对话活动首先让青年们透过游戏建立一种社区意识,再进入严肃的话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