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1/07/2024

跨族青年

跨族青年

6跨族青年:正視種族衝突根源   你的不安 我們聆聽

报道:李佳憓  摄影:黄安健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一般中文媒體將Architects of Diversity組織譯為“大馬多元建築師”,但它卻與理工系建築專業毫無關聯。成員們不築建高樓,而是致力營造更具包容性的多彩社會,是一個倡導多元教育的青年團體。

人們常說,情侶之間要坦誠,感情才能走得穩定長遠。其實,這句話套用在生活於同一片土地的我們、各族之間的相處也不違和。《我們》與6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訪談,大家眾口一詞認同,在國民團結的共同願景面前,人民需要有更多誠實的對話去直接面對種族宗教衝突的根源,而不是逃避。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ADVERTISEMENT

設安全空間說真心話

6名馬來西亞青年圍坐時拋出了一個討論主題:當社會發生的大小事件向負面延伸,試圖將各族人民往不同的極端分化時,我們能夠一起做些什麼?

今年上半年,發生了不少高討論度的種族爭議案例。KKMart襪子風波延燒至分店遭人擲汽油彈、本地炸雞店Type-C留言、瑪拉工藝大學(UiTM)心胸外科研究生課程建議向非土著生開放引反彈,還有以巴衝突掀起的杯葛運動從最初純粹的抵制延伸到宗教種族問題等,都令不少民眾產生了不安全感。

默默努力維護社區和諧的年輕人不得不趁事態更嚴重之前,積極地在不同信仰之間架起橋樑。

“我們嘗試製造一個安全空間,讓各族青年人能夠放心地說出對身分認同、族群權益的擔憂,年輕人需要平臺去分享社區中面臨的現實與挑戰。”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阿旺:我們旨在創造一個安全空間,聚集不同信仰的青年們透過理性對話促進彼此理解。
阿旺:青年少參與種族論壇

阿旺依爾漢是非政府組織“大馬多元建築師”(AOD)高級項目助理。他觀察,如大部分有關種族和諧論壇的場合,與會者多數是具一定社經地位的年長者或是全國性宗教團體的資深領袖,很少見到青年民眾的身影。

他當然希望關於跨信仰的對話可以融入各年齡階層,但也不否認一些年長者根深蒂固的觀念讓接受新思維的空間變得狹小。

AOD組織於2018年8月即第14屆全國大選後成立,正碰上我國政權更迭的重要歷史時代,社會無可避免地因政治動盪而出現族群分化現象,學者、專家、政治觀察員等都曾表達擔憂。

不過,這也讓一群願意為社會和諧理想奮鬥的年輕人團結起來。2023年11月成立不久的跨信仰青年聯盟(IYA)隨後成為AOD組織的最佳夥伴,一起在大馬族群關係的裂痕中縫縫補補。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AOD創辦人魏昌偉在一場跨宗教青年聯盟聚會上說,跨信仰對話的挑戰在於同時堅持兩件事:一是堅持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二是在接受挑戰性意見時出現的不適感。(受訪者提供)
2項目播種青年跨信仰精神

AOD公關經理雅思敏介紹兩大核心項目,多元校園企劃和大專校園倡導活動。

多元校園企劃是開放給16至17歲中學生提高多元意識的活動,引導青年認識社會包容的理念,張開雙臂認識國內不同身分群體,以及如何調解國內不同青年群體之間的衝突。

“我們讓來自沙巴、砂拉越、吉蘭丹、吉打等偏鄉青年參與進來,避免把他們排除在對話之外,成長於不同環境的立場和想法都很重要。”

這裡的多元概念並非只有膚色之分,而是涵蓋學生的教育背景、性別、種族代表、生活地域及擁有不同生活經驗的青年們。

大專校園倡導活動的主要對象則是大學校園的學生領袖,包括學生會或協會組織的管理層。活動內容除了議題性的探討,也引導他們如何制定社會政策和策劃動員。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本報記者與AOD和IYA青年們圍坐一起討論國內近期發生的種族衝突事件。
借“魚缸”遊戲鼓勵換位思考

一個名叫“魚缸”活動遊戲特別有意思。主持人先是讓參與者圍成一圈,各自表述哪一種身分對他們而言最重要,哪一個群體或身分人士對他們的挑戰最大。

接著,每名參與者通過抽卡方式被賦予不同角色。例如,一名印裔女大學生拿到的角色卡是:“巫裔、男、60多歲、民族主義活動家”,那麼她在此輪遊戲情境裡必須以假設身分來進行思考和行動,包括在模擬議會上辯論一項廢除多元流學校的法案。

過程中,參與者學習跳脫原本思維模式,換位到被賦予的身分裡去思考,甚至是捍衛立場為“他族群體”發聲,而這在平日生活裡幾乎不可能發生。

雅思敏說:“我們首先要嘗試建立一種社區意識,參與者打破隔閡,然後才進入嚴肅的話題。”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拉維因亞:我們鼓勵青年們直面這些敏感課題,別把問題掃進地毯下。

拉維因亞以UiTM風波舉例
強調種族宗教 削弱為人立場 

拉維因亞是大馬巴哈伊信仰社區協會主席,她認為人們過於關注和放大彼此的差異,以至於問題出現時就近乎變成了人身攻擊,難以再冷靜地單獨看待事情脈絡。

她以UiTM風波舉例,若觀察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的輿論,很多時候離不開種族區分標籤或相互謾罵,少有思考校方動機、國家醫療環境現況及客觀看待正反立場。

“大馬社會長期以來如此強調種族和宗教,缺乏我們同為馬來西亞人的集體認同,也削弱了我們一樣身而為人的更大身分。”

她說,一些極端主義者的聲量在媒體報道中放大,惟這不代表現實的全部。

“我依然相信沉默佔多數,就媒體的曝光率而言,來自基層為種族和諧做出的努力也必須被放大。”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雅思敏:我們儘量確保活動參與者涵蓋城市與偏鄉和更廣泛的族群,讓對話對象建立在多元基礎上。
學生更敢表達 正向改變

不過雅思敏也注意到,學生願意自主地站出來表達訴求,是一個正向的改變。

“我即欣慰又有點擔憂,擔憂的是大家對UiTM事件的分歧論述存在某種種族主義,一部分更把公開談論馬來人權利分配的意見列為敏感問題。

“但我認為好消息是,這些多樣化的學生組織或團體變得更加有組織、敢於發聲、接納建議及採取行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賦權和團結感是有所提高的。”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別把種族課題掃進地毯

若沒有深層對話把誤會解開,真誠地打開心房歡迎不同身分背景的同胞,我們所維護的和平是否僅存於表面?青年的有趣討論亦有可深思之處。

拉維因亞:我記得剛報到政府大學時,新生很自然地被以種族分組,比如安排同一膚色的室友,感覺就像被隔離了一樣。有學生勇敢問副校長,為何我們被按種族分類?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成功突破同溫層的瑪德西雅是跨信仰青年聯盟成員,坦言過去從來不知道少數群體面對的問題。
瑪德西雅:校方怎麼回答?

拉維因亞:他說“哦!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但這一定是巧合。”我們都想笑,他怎麼能假裝這是巧合?

🔵雅思敏:如果沒有直面問題,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拉維因亞:對,把事情掃到地毯下的意思,就像很多人傾向把問題掩蓋起來不談、不解決。

瑪德西雅:我贊同,我們常說要容忍的概念是很表面的,並無真正去理解和接受差異,因為你只在一定程度上忍耐,當事情累積愈多最後種族情緒就會“碰”一觸即發。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跨信仰對話活動首先讓青年們透過遊戲建立一種社區意識,再進入嚴肅的話題。

拉維因亞:如果有一個空間讓大家坦誠相待,我想對話後的種族關係會更加牢固。

多娜:當跨族群、跨信仰對話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發自內心、有意識想要做的事情時,彼此間就會釋放更多善意,不要待在同溫層的泡泡裡!

瑪德西雅:我從小沒什麼異族朋友,直到第一次參與活動聚會後我開始用更多角度思考,籌辦活動時也儘可能融入多樣化的參與者,我發現各族同胞完全可以很舒適地交流當前問題。

阿旺:慶幸的是,活動中的參與者都能以無縫、禮貌及建設性方式交流,成熟地看待敏感問題。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如果你身處跨信仰對話的空間,你最想說出哪個內心話?(受訪者提供)

🔵雅思敏:大家也在空間中學習如何駕馭衝突,處理跨信仰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

🟢阿旺:這讓我想起本地炸雞店Type-C事件。我很驚訝許多大馬人反其道而行,幽默地自嘲或帶著type-c身分去品嚐炸雞、製作網絡內容讓大家一笑置之。這是一個全新視角,大馬人民設法用一種詼諧、有趣及創意的方式去避免讓事態種族課題升級。

應接受不同文化不適感

在阿旺家的馬來社區中,有一個印裔鄰居每天傍晚七八時,天色漸暗後才會出來遛狗。有次阿旺問起,才知道原來印裔鄰居顧慮馬來同胞的感受而儘量避開散步時間,即使並非所有馬來朋友都怕狗。

“我很感謝這位印裔叔叔為了避免(種族)問題所做的額外努力,但我在想,如果社會已經準備好在生活中能夠接受不同文化帶來的不適感,那麼白天遛狗散步就沒問題了。”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鄒翔源:我們應該共同解決社會問題,沒必要把每件事都導向去種族宗教問題。
別隻埋怨要合力解決問題

社區出現了問題,就去解決,別隻顧著指責和埋怨。

馬來西亞佛教諮詢理事會義務財政鄒翔源舉了一個大多數人會碰到的例子。每週五,巫裔同胞都會到清真寺祈禱,停放在路邊的車輛難免造成交通擁堵。

“我們應該思考社如何增加額外停車位,而不是在網上諷刺批評,沒必要把每件事都套上種族宗教問題,更多地考慮我們如何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吧!”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Inside we are all the same(我們骨子裡都是一樣的)”

此外,鄒翔源不認為語言不通是國民團結最大障礙。從小華文教育背景成長的他,馬來文和英文能力是到了大學才慢慢變得流利。

“關於語言障礙的思考,應該更多地指向如何創造像這樣的多元友好環境,而不是圍繞在是否要廢除多源流學校的討論。

“說實話,各族同胞不會因為你的(馬來語)語法不正確而責備你,重點是溝通中能夠相互理解。”

拉維因亞認同,只要人們願意邁出一步去真誠地與各族交心,絕對可以慢慢彌合語言障礙的差距。

21/7見報∕我們/跨族青年對話:說出來吧!我們聆聽
跨信仰對話活動首先讓青年們透過遊戲建立一種社區意識,再進入嚴肅的話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