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7:50am 21/07/2024

林冠英

黄大志教授

学者观点

马华

中国人

华裔大马人

大中华

黃大志教授.我們首先是馬來西亞人,然後才是華人

先強烈地認為自己是華人,之後才把自己看成馬來西亞人,意味著還多少帶有傳統的“大中華”優越潛意識,無奈“入藩”的感受。這種複雜心理而又要理還亂的內心矛盾,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在新的一兩代中煙消雲散。

ADVERTISEMENT

民族意識強烈的華裔大馬人到中國大陸或臺灣,最懊惱的一件事莫過於被問及是不是馬來人。這懊惱的心理作用可能來自華人多年來的潛意識優越感,但也明顯表露華人並沒被同化,而是在大馬的多元民族社會中擁有自己一席之地的意願,享有自己傳統文化、語言學習和使用的天然權利。而爭取這類能容許多元民族社會存在的目標也正是目前華社所要的。

雖說潛意識優越感涵蓋不該有的貶義意味,但我深信許多華人對華裔馬來西亞人這個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其根本緣由是這概念來自西方、近代民族國家形成和含有公民意識及權益的意義。早期的馬華公會在1950年代初創黨時自稱為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馬來亞華人公會), 是因為當時馬來亞仍處於殖民時期,華人還屬於中國公民的華僑身份,稱號沒錯。但這個稱號在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時,馬華並沒有藉此機會將之糾正成正確的Chinese Malaysian Association。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和 Chinese Malaysian Association是有區別的。按照今天的國際慣例以及英語的詮釋,前者指的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境內由華人組成的公會,這華人的國籍和身份不明確),後者指的是華裔馬來西亞公會 (由具有華人血統的馬來西亞公民組成的公會)。同理,人們準確的稱呼住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裔居民為French Canadians (法裔加拿大人),而不是Canadian French (加拿大法國人)。顯然,把魁北克的加拿大公民稱作加拿大法國人是錯誤的。以此類推,今天馬華公會依然延用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這個譯詞是不對的,不應該以約定俗成之名而不改,因為這個英語詞彙是有誤導性的。

記得2018年被委為財政部長受媒體用英語訪問時,說了一句英語“I am not Chinese”, 受到華社諸多抨擊。很佩服林冠英後來也沒有公開闢謠,認為清者自清,不需辯白。其實有英語造詣和國際認知者,一聽就明白他的意思,說的是“我不是中國人”。但可惜華社許多成員不能理解這一點。

今天相信大馬絕大多數華人都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絕大多數不願意像泰國華人那樣被同化。既然是這樣,我們就得釐清自己的身份和公民區位,應該理解“華僑”指的只是居住在中國以外持中國護照的中國公民而已。到了中國,如有人因為你是中國人後裔,又會說普通話或方言,稱你為“華僑”就認可接受,但筆者認為應該謄清解釋才是正確的做法。

約半年前陳定遠教授曾在《星洲日報》撰文說,“現在有馬來西亞人身份的華人的身份認同,首先是強烈地認為他們是華人,然後才是馬來西亞人,而不是先強烈地認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這樣)華人要當馬來西亞首相是件不可能的事”。筆者非常認同這一說法;先強烈地認為自己是華人,之後才把自己看成馬來西亞人,意味著還多少帶有傳統的“大中華”優越潛意識,無奈“入藩”的感受。這種複雜心理而又要理還亂的內心矛盾,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在新的一兩代中煙消雲散。

華裔馬來西亞人要維護自己的身份認同,甚至當首相都極可能。以加拿大為例,法裔加拿大人口占加拿大總人口3700萬的22%,但近數十年來歷任總理的半數以上是能操雙語的法裔加拿大人。在兩黨制的民選制競爭下,法裔加拿大候選人能獲得大多數法語區選民的支持,而法語不好的英語候選人對法裔加拿大人的吸引力遜色不少。這情況跟大馬有些相似,相信隨著馬來友族的普世教育和經濟地位的提升,華人當首相不是不可能的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