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物,本来就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
ADVERTISEMENT
以前上采访与报导课时就读了房慧真的〈其人其事 侯孝贤〉,但那只是课堂讲义,没有深刻地读到作者对各不同领域人物的专访文章。进入副刊实习后,明白采访人物必有其功法与独到之处,下定决心买来好好地读。对我来说,房慧真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或许是学习如何专访人物最好的入门宝典。在里面,我读到房慧真写演员洪金宝在拍摄现场的沉稳心态、写导演赵德胤身世背景所带来的影响,写数学家丘成桐巨大形象背后的故事,还有经济学家朱嘉明在六四之后远离家乡的愁绪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纷纷立体起来,在我面前重现他们过往的故事与记忆。但我深知人物专访就像是一场侦探游戏,对于一位菜鸟实习记者而言,他们的语言、肢体动作、眼神,都是采访时必要的关键。
开始实习后的第一次人物专访,是在内陆教书的肖恩老师(Shawn Stanley)。原定以马来文访问却临时变成英文,让我一时之间须转换语言思维。尽管采访过程看似磕磕绊绊,但受访者依旧乐于分享自己的教书经历,包括走入大山后如何运用创意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带领学生看见世界,这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他当教师的热枕与坚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随后也访问了溜冰运动员方则诚,这位还未满20岁的青年,“腼腆”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拟访纲找资料的时候,较意外的收获应是找到他曾参加过《孩子王》才艺比赛的影片。见面采访后,我就直接问他是否参加过孩子王。这道问题看似明知故问,却换来他眼神睁大、嘴角微微上扬,然后惊讶地回答:“对啊!你怎么知道!?”随后的采访也因好的开头而顺利完成。我想,这应该是截至目前为止在人物专访中得到最好的回馈,房慧真书中所言的“起飞的时刻”。
第三次人物专访对象是台湾作家苏伟贞。借着记者身分贴近作家,也是自己一路以来最渴望达成的目标,而这次采访也算是与大作家最亲切的“平视”,但真实采访后依旧令人感到惊心动魄。采访时段是预定当天在依大的讲座之后,近两个小时的演讲,可以看见她脸上些许的疲惫。可后来苏伟贞觉得原本的采访地点过冷,于是便走出去外面的走廊椅子旁,一脸淡定地坐在那里说:“这里也可以采访的,没关系。”一点学者高傲的气质都没有,而刚才略显疲态的神情在此刻竟也看不太出来。
3位不同年龄层的人物,让我在采访中经历了惊险的起伏与降落,像是阅读不同的书籍,在一步步地探问下寻得里面的小小宝藏。
至于专访内容写不写得好,那都是后话了。
相关文章: 关丽玲/在职培训的事儿 梁靖芬/很浅很白的3句话 李淑仪/原是世间其中的粒子,如何冲击都可以 彭健伟/口译、铲雪和刘青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