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试听间

|
发布: 7:35am 22/07/2024

林佚

民以食为天

市井歌

叫卖声

林佚

民以食为天

市井歌

叫卖声

林佚/由街頭叫賣變成市井歌──〈民以食為天〉(系列一)

作者:林佚

林佚/由街頭叫賣變成市井歌──〈民以食為天〉(系列一)

從仙特拉車站往陳齊賢路方向前進,經過培風中學,交通燈左轉入姑務路,再右轉直奔班底街,與雞場街夜市的大片腹地擦身而過,通過曾昆清橋,才發現如今只能左轉駛入武雅拉也街,原來馬六甲市政廳落實改道計劃,把單向道改成雙向道,而右邊通往紅屋區已被大花盆阻攔去路。直到今日,每次回家時,不管有事沒事,都會路經此處,算是完成了回家的儀式。

ADVERTISEMENT

臨近武雅拉也街尾端,會見到排隊人龍的尾巴,循著尾巴找到龍頭,望見名攤橫著的店招“春興薄餅”,很久沒吃了。路邊攤後方是逾半世紀,早已是當區地標的“貴婦人商場”,再走幾步路,在光華眼鏡錶行旁的小巷子走,就是佳必多祖傳海鮮小吃。望著一群低頭吃食的陌生人,攤販員工宏亮清晰且穿透力十足的叫賣聲充斥在我耳邊,人忙前忙後,嘴巴不斷叨唸著“來來來,正宗鮮蛤在這裡!”時不時還會聽到他發出短促的喵叫聲,簡直畢生難忘,現任老闆一家人待人親切,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鄰居街坊,自從父母親退休後,由他上任接捧,記得上一次光顧時,他父母親雖然不在店,投映在眼裡不只是將近二十年常客的食憶,空間裡仍處處能見到他們的影子。

叫賣聲的文化記載

說起飲食業的叫賣文化,發跡甚早。相傳宋朝年間,吳自牧《夢粱錄》記載著“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歌叫關撲”指的是歌樂戲唱的叫賣兜售與投壺抽獎的結合。清代風俗志《帝京歲時紀勝》則寫道“有賣核桃、柿餅、棗、慄、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描寫老北京的“市賣”,而“市賣”裡叫賣聲由“吆喝”和“貨聲”組成,均有專門的叫賣調和與之相配的響器,最常見的樂器是“鑼”。這種叫賣形式被保留了下來,張少林的〈師徒賣膏藥〉開頭就唱“師徒倆家來擺檔/大鼓響鑼/來些一場”,指那些行走江湖打拳賣膏藥的師傅,在攤位上擺著一整排瓶罐,他們每到一處,就敲鑼打鼓聚集人潮,然後表演各種功夫招待客人,反應立竿見影。

林佚/由街頭叫賣變成市井歌──〈民以食為天〉(系列一)

來到現代,生活在城市之中,每天上下班途中,偶爾會在街上看見移動小車,阿牛〈踩三輪車賣菜的老阿伯〉的歌詞也算是記錄早期販賣文化;或在社區看見滿載麵包的摩托車,印度阿伯會反覆按壓黑色的橡皮圓球喇叭,發出“嗶波嗶波”聲效;或聽見在夜市攤販的叫賣聲,還被創作人編成歌曲傳唱,比如Yeekee〈The Man Sitting On Cloud〉前奏就放“收舊報紙/beli surat khabar lama”,將此元素置入歌曲的代表作,其中有〈賣湯圓〉、〈賣花詞〉等等。

回顧本地流行音樂,以“叫賣元素”呈現市場風光的歌曲其實很多,且以方言歌為主。粵語歌星郭炳堅發行過〈賣魚佬發達〉、〈賣燒鴨〉和〈亞木賣豬肉〉;高山出版的《新潮客家山歌》專輯收錄〈高山賣榴槤〉一曲;由張少林寫的〈茨場街生菓檔〉、〈賣雜貨〉、〈賣魚佬〉等也講述此類型,而邱清雲推出的〈賣雞佬〉、〈賣菜義仔〉、〈愛吃著來〉、〈阿海買菜〉、〈Pasar Malam〉,以及經典名曲〈阿婆賣鹹菜〉至今仍為眾人津津樂道。歌手化身為叫賣的人,彷彿以人聲不插電的方式,或拿著麥克風、大聲公來吆喝群眾,除了細數攤位售賣的商品及特色,也會自誇手藝、貨色最好,整體顯得精神抖擻、鏗鏘有力。舉例來說,〈賣雜貨〉唱“罐頭生油豆酒醬/雞春盾黃箱/蒜米蔥頭撈生薑/三馬在門口放”;〈茨場街生菓檔〉一開始用馬來語參雜客家話叫賣“mari mari durian maggis rambutan又有duku langsat 楊桃朳仔 暹羅芒”;〈賣雞佬〉延續叫賣精神,也唱著“劏雞/講手腳快/愛劏雞/就喊到涯”,意思是攤主殺雞手腳乾淨利落。

林佚/由街頭叫賣變成市井歌──〈民以食為天〉(系列一)

辛酸苦楚一言難表

這些歌,雖然趣味十足,卻也道出攤商心聲與苦楚。打開門做生意,就得面對顧客或生意夥伴帶來的不便“夥計唔好冇相干/最驚愛客仔七手八腳/買一樣佢敢蛇兩樣”,接著又唱“焗錢周時乘去鑽/pop仄(空頭支票)就斷來往”,也得做好心理準備,隨時面對執法單位的稽查,〈阿婆賣鹹菜〉和〈賣雞佬〉中分別提到:“遇到馬打沒錢就來kacau”和“擺街/梗愛出牌/阻街/驚馬打拉/拜拜/涯走得快/慢的佢就拉到涯”,還得面臨市場考驗,〈阿婆賣鹹菜〉的歌詞提到兩個關鍵意象:“金馬侖”和“唐山過馬”,新聞指出由於政府沒有適當管制蔬菜進口量,大量的進口蔬菜與本地蔬菜競爭,導致市場蔬菜過剩,供過於求,本地菜農面對高成本,低銷售價的衝擊,農名只能咬牙苦撐。

叫賣實在不好做,吃力也不一定討好,加上疫情影響,許多攤商都轉戰網絡,在社交平臺搞直播帶貨,手法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有的利用身分、明星效應,有的以低俗內容、搞笑來博取眼球,有的以身材外型吸引商機等等,漸漸地,我們很難在市場聽到叫賣聲。由於它是一種較難傳承的文化遺產,我們只能憑歌將這種聲音保留下來。

更多文章:

Tom Phan/音樂與政治的關係
林佚/當歌詞網一夕之間消失
郭朝河/一路以來的金曲肯定 
Tom Phan/把蛋糕賣給豬的技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