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2/07/2024

创新

艺术

传统

纸扎

工艺

民间故事

鼠鹿

糊纸

传统行业

灵屋

张徐展

鼠鹿过河

复眼丛林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苏思旗 视频:本刊 林佳莹

》来自台湾,灵感源自过河》,除了鼠鹿和鳄鱼,《复眼丛林》展览中也能看见兔子、青蛙、狐狸、水牛等不同动物的纸偶。坦言,看似只属于东南亚民间故事的《鼠鹿过河》,放在台湾和日本等亚洲地方,都有类似的故事。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仔细往下看会发现里面藏了一个人,像是台湾传统民间祭典出现的艺阵、阵头表演的状态。

在吉隆坡市中心Ilham美术馆三楼,展出台湾家张徐展的《复眼丛林》艺术展,为期3个月。

ADVERTISEMENT

半边似鼠、半边似狐狸的纸偶立在入口处。踏进灯光暗沉的展厅,左右两侧都是神态相似、有的手握红色凉扇,让人仿佛进入一场偌大的仪式场合。

《复眼丛林》来自台湾,灵感源自民间故事《鼠鹿过河》,在我国观众眼里丝毫不陌生。展区内播放的《热带复眼》,获得台湾第59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在17分钟的动画中,纸偶互动的节奏像是舞龙舞狮,祭典配乐则有浓厚的马来民族风,偶尔传来华人祭典仪式的铃铛与鼓声。

这份熟悉感,或许还得从张徐展,同时也是百年业后代的背景说起。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来自台湾的张徐展出身在纸扎业世家,透过当代艺术呈现传统技艺,为夕阳产业注入新活力。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展览英文为“Jungle Jungle”,从故事中很常出现的“long long time ago”(从前从前)做开头,仿佛暗示观众往丛林探索就会发现不同。

在成为当代艺术家之前,张徐展是台湾百年纸扎店“新兴店”第四代传人。生长环境离不开这门,学生时期的每个暑假,他和姐姐张宛莹都在家帮忙制作中元普度订单。

“不同时代有不一样的需求,我们家族精致工艺的纸扎品,慢慢不再被重视。”随着传统仪式渐渐简化、环保意识抬头,他的父亲张徐沛预见纸扎行业式微,并不勉强孩子继承。于是,张徐展选择往媒体技术及影像方面学习。

看似走向与纸扎截然不同的道路,但舍不得家族流传的技艺凋零,他慢慢地在最擅长的动画中结合纸扎工艺,意外地为这门技艺注入新活力。

【展区1】凉扇偶:狐狸与鼠鹿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在道教仪式中拿着凉伞像是“开路者”,里头混杂鼠鹿、狐狸等动物纸偶,它们拿着凉伞,像是在欢迎观众走进展场。
脱掉神的外衣,审视内在

从展间的墙壁到纸偶的制作,报纸成了《复眼丛林》(Zhang Xu Zhan: Jungle Jungle)最重要的元素。

在传统纸扎工艺里,每个纸扎品先用竹子编骨架,要让它看起来“立体”,就必须有报纸堆叠。这个过程叫做“打胚”,对张徐展而言,报纸像是纸扎品的“肉身”。

为了让纸偶摆脱典型纸扎模样、脱离神性的表皮,他让纸偶停留在打胚阶段,“它们脱了皮后更接近生活,我希望纸偶可以更像某种平凡的人,诉说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概念衍生到墙与墙间,铺满被捏塑成皱折的报纸作为纸肤空间,就像是邀请观众走入动物神灵的身体,观赏《复眼丛林》展览。他认为语言可以视为分化种族的工具,从中看出各族间的交流方式。

为了让展览更贴近观众,他特别选择使用马来西亚的报纸。若仔细观察,便能看见墙纸间藏着3大语文相互交织。

【展区2】纸肤空间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铺满报纸的空间里,仿佛邀请观众走入动物身体里面。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热带复眼》音乐结合印尼乐器甘美兰和台湾的醒狮鼓,欲带出“跨文化”的核心,也带出台湾祭典仪式的感觉。纸偶敲打的乐器,同样出现在动画配乐里头。
以鼠鹿过河为母题,把纸扎艺术带入国际

除了鼠鹿和鳄鱼,《复眼丛林》展览中也能看见兔子、青蛙、狐狸、水牛等不同动物的纸偶。张徐展坦言,看似只属于东南亚民间故事的《鼠鹿过河》,放在台湾和日本等亚洲地方,都有类似的故事。

“在马来文化里会用Sang Kancil跟鳄鱼去诠释‘过河’;日本会用兔子跟鳄鱼去做故事的连结;台湾有十二生肖里的老鼠跟水牛。”他发现民间故事像“母题”,是装载不同国家文化的容器。

即便在欧美,一些观众在观影后同样感到亲切,“他们版本是姜饼人踩着狐狸,所以带到欧洲可以勾起一些相似的经验,甚至纸扎品里的阵头、艺阵表演,也会链接到巫师或当地的仪式。”透过《鼠鹿过河》的故事,进一步扩展到全世界寻找相似,正是张徐展在展览中想要探索文化的普世连结。

【展区3】热带复眼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停格短片长17分钟,重新诠释民间故事《鼠鹿过河》,张徐展花了3年时间完成。开场一小段的皮影戏,是他在印尼驻村时的灵感。影片运用苍蝇复眼的视角开展视觉语言,讲述文本的多重面貌。
以动物出发,叙说生死

回顾过往个展作品,从《自卑的蝙蝠》纸扎店里的蝙蝠、《Si So Mi》市场的老鼠到《复眼丛林》,不难发现他以动物形象出发。问其缘由,张徐展说是“误打误撞”。

“当时我家附近有个菜市场,菜市场有很多车,很多老鼠抢东西吃,不小心就被车子碾过去扁掉了。所以我在《Si So Mi》用的是扁掉的老鼠去帮它超度的感觉;而《复眼丛林》里的动物象征每个国家,作为他们角色身分的对应。”

虽然每一部作品都有动物,惟他表示意涵都不一样,“有些动物的形象和身分,以模拟两可的状态存在。”

【展区4】湖景广场:水牛与老鼠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观展者能从不同的面向,看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在这个河流上发生的故事来自台湾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老鼠踩着水牛的头过河,所以它是十二生肖的第一个,第二个就是水牛。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若从纸偶下方往上看,可以看到是人在扮装,像是舞龙舞狮抢绣球的现场,所以也像跳桩的东西藏在河流上面。

艺术再创,重新诠释纸扎工艺

问起会否担心在传统技艺上会遭非议?他坦言不曾多虑,许多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也愿意接纳。反倒是自己与父亲在美学意见上起了冲突,“比如我做老鼠,他(父亲)跟我说老鼠不能只做3只脚趾头,要做5只,因为老鼠有5只脚趾头。”

张徐展称,若从工艺角度来看,工匠必须还原物品的真实度,“但我创作的不是工艺而是当代艺术,纸偶甚至可以是不写实的卡通角色。”但对他而言,如是介于传统与当代艺术间的对话,最有意思。他续分享,《热带复眼》获得金马奖肯定时,辗转获知当地的纸扎师傅,也透过通讯软体分享他获奖的消息。

【展区5】狼与虎与其他

【死亡美学/03】纸偶入画,活化技艺,再创新生命
在狼、虎、兔子、老鼠、狐狸和鼠鹿等动物影子不断周旋,借由影子组成一个无法定义的形象,表达民间故事像是容器,展示出跨文化的连接。

“别间店的师傅传到别人以为我是他儿子,你就能知道他在某种程度上,觉得纸扎工艺可以用不同方法被肯定。也或许因为我用的不是传统典故,所以并没有强力改变他们本来想像的东西,而是创造了新的方法。”从这样有趣的小故事中,他感受到这样的创作方式,或许能让纸扎文化被人尊重,“我没想过我的创作可以有扩散力。”

又或许,从小不是站在传统工艺的角度看待纸扎产业,反倒给予张徐展更大的自由,“可能小时候做多了,觉得是在做家事,不觉得纸扎是什么伟大的工艺。所以当发展成我的创作时,更像是我用自己的观点重新诠释它(纸扎)。”

正如前文提及,纸扎行业必然会随着时代变迁,需求量不如以往来得多。而他正在做的,便是让纸扎技艺能够在传统和现代并存,“除了祭典,它同时是工艺品和艺术品。”

相关报道:
【死亡美学/0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纸扎工艺“活”出新意
【死亡美学/02】跳出死亡,纸扎可以很艺术!

延伸阅读:
【祭品匠人/01】窑烤烧猪:香脆的背后,深藏传承的智慧
【祭品匠人/02】龙香:工序复杂的手工艺术
【祭品匠人/03】糖塔:看似简单,功夫藏在细节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