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2/07/2024

创新

艺术

传统

纸扎

工艺

糊纸

传统行业

灵屋

涂水兴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蔡伟传、陈星彤 视频:本刊 林佳莹

紙紮,在福建話也稱作“糊紙”。在華人社會,紙紮和殯葬業密不可分,為這門工藝蒙上禁忌色彩。但紙紮並不侷限在“白事”喪禮,在神誕、祭典、普度的“紅事”上也能看到紙紮品。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靈屋內的二十四孝臺,也是塗水興的獨家設計,具有教育意義。

這門流傳千年的傳統技藝,隨著19世紀華人下南洋傳到馬來西亞,注入本土元素。但因後繼無人,紙紮業放在現代被視為夕陽產業。

ADVERTISEMENT

雖然市場需求依舊不減,惟過去10年殯葬業的一條龍服務,改變了遊戲規則,影響傳統紙紮業的收入。來自雪蘭莪仁嘉隆的塗水興,擁有41年的紙紮經驗。從功德屋到天公座,他憑著獨特的設計及細膩的手工,在傳統根基上注入創意,吸引年輕客群。

為什麼要燒靈屋?

對著賓客鞠躬的僕人人偶、在水池裡游泳的魚、擁有休憩亭的庭院……按下電源開關,眼前28呎長、24呎高的靈屋亮起了燈,五光十色。這樣有別於傳統、富有生氣、注重細節的設計,正是出自51歲的塗水興之手。

“靈屋”在福建語中亦稱作“靈厝”,意指透過焚化傳遞給逝者的紙紮住宅。在仁嘉隆新村長大的塗水興,11歲就跟在舅舅身邊做“屋”。他最開始學的,就是用在功德儀式上的“大屋”。

按福建人習俗,守孝滿三年,邀請道士為先人辦齋醮科儀,俗稱“做功德”。主要報答親恩之意,為亡者超度,讓先人早升極樂。根據民間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魂遊地府,鬼魂向他哭訴單靠誦經無法為他們超度,因為人在出生前已向陰府錢庫借錢,死後卻沒有歸還,亡靈只能繼續在陰間受苦,才會有現在為逝去親人做功德的習俗。

儀式裡不可或缺的,便是焚燒給先人在陰間居住的靈屋。

一般上,靈屋左右會有“金童玉女”以及象徵滿山金銀財寶的“金山銀山”,塗水興說:“在兩座山裡也會放代表十二生肖的動物,福建人對以孝為天最注重。靈屋有這樣的設計,主要因為從前沒有報紙或新聞,大多故事都刻在一本書或神廟的牆壁,目的是教子孫要孝順父母。”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無懼設計被抄襲,塗水興表示會不斷推陳出新,“我的作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停留在最好就不會進步了。”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眼前28呎長的花園是他的最新力作,訂單已接到2026年。

創新版靈屋活靈活現

一根一根竹子,放置在紙紮製造廠外頭。廠內則是一座一座由竹子建立起來的“地基”。他用紙繩將交叉的竹篾牢牢綁住,以免往上“建”的靈屋倒塌。

“屋子的高度沒有限制,但也要看放的場地。你設計越高越危險,屋子會過重,竹子無法支撐。”

塗水興表示,最早靈屋的設計源自中國,即兩層都是屋頂。但到了馬來西亞就有了“吃風樓”(觀景臺),讓先人能夠在地府休憩賞月。採訪那日,他的最新設計、28呎長的靈屋正在趕工中。靈厝大門位居正中央,兩側是花園和池塘。在花園裡,有別於大眾對紙紮刻板的古裝扮相,一些紙偶穿著現代衣服。

“花園裡的3個亭子連在一起,我取名三連庭。在橋上的亭,就叫橋中亭;還有叫做四方亭的。我也會加上活景,讓人偶動起來,抬轎子、磨米、耍舞獅等雜技,增加靈屋的活力,你可以想出來的東西都可以設計的。”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靈屋旁的金童玉女亦不是靜態,會不斷鞠躬迎人。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靈屋內的歌臺和唱戲,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靈屋設有車子,讓逝者在陰間使用。

但這一切的創新元素,都是他建立在閩南民居的基礎上打造的,“在現實生活中,現在只有寺廟才能看到這樣的結構。”為了增加靈屋的細節,塗水興更因此飛去臺灣,觀摩當地的廟宇設計尋找靈感。

閩南民居房屋都是“皇宮起”樣式,靈屋中間有存水的天井。前面有花園、池塘、小橋、假山,庭前還扎有書童、奴僕、挑夫、門衛等人物,還有飛禽走獸及神仙人物等等。

“靈屋裡頭的結構不能改,兩層樓有16間房,三層樓多一層樓多了10間房,所以三層樓的話共有26間房。”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為了讓靈屋更加有活力,塗水興加入了許多動景,有正在磨米、抬轎、舞獅及魚池。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塗水興表示,靈屋的大小及高度會按照舉辦功德的場地而定。圖為逝者的子孫往靈屋撒金銀紙,為焚燒儀式做準備。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3天的功德儀式,伴隨焚燒屋子儀式來到尾聲,栩栩如生的設計一瞬間化為灰燼。

燈光決定靈屋的美觀

此外,他也會時不時到手工店看緞帶、小配件,“那個是我到麻坡工作買的孔雀羽毛,這裡也有印度緞帶,就是看你怎樣設計。”而燈光搭配也是影響靈屋呈現的最關鍵之處。

“屋子放在廟的話,燈光要黃色;有時候放藍色,燈從內照出來,加上背景是黑布就會有立體感。同一間屋子,你搭帆布跟放大禮堂的變化,也會不一樣。”

他表示,這一切都是經驗之談。每當完成一個作品,他都會思考如何改善,“當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才會進步,當你認為自己的產品最好,就代表你到這邊停了。”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塗水興表示,在呈現靈屋的美感上,燈光扮演重要的角色。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在工作臺上,放滿塗水興平日逛手工店累積下來的緞帶、孔雀羽毛等用品。

紙紮業也是服務業

為客戶客製化紙紮品的師傅越來越少,塗水興表示未來更多是“工追人”非“人追工”。但放在40年前,功德靈屋的需求量不如現在來得大。

“當時的人沒現在有錢,有的甚至得賣地來做功德,所以我什麼都要學。有訂單來就要做, 因為下個訂單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如今不僅福建人舉辦功德儀式,近年來客家人、潮州人、海南人等其他籍貫也加入此行列。

從前搭建靈屋的過程不如現在來得便利,“很多地方是臨時搭的亞答屋,只有在城市才會搭帆布。我們住那邊、吃那邊,有時一做(靈屋)就整整10天。”雖然現在無需在儀式現場從零開始搭建,但他必須到現場組裝,留待儀式結束才叫完工,“連接屋子的鐵線和電線要拆開,搬到外面組裝回去才來燒。”

北上吉蘭丹、南下到柔佛,跟著運送靈屋的拖格跑遍全馬,是他身為靈屋設計師的日常。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成日與竹為伍,是塗水興41年來的日常。
【死亡美學/01】“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紙紮工藝“活”出新意
劈開的竹子用接力的方式,增加靈屋的支撐力度。

重返紙紮業,創新拼未來

長達41年的紙紮行業,塗水興曾轉換跑道投身建築、環保、塑料等領域,但像是被命運牽絆似的,唯有回到這裡,他才能找到生計。

“做紙紮的人很少半路離開,即便離開了還會再回來。”回憶起最難的時候,就是COVID-19那幾年,政府限制任何祭拜儀式,“MCO那3年真的一間功德屋的訂單都沒有。”他靈機一動,將傳統的天公座加入靈屋的LED燈到網上售賣,200個天公座眨眼售罄。

“這個行業還死不了,但要在市場競爭就得創新,‘底’當然還是要照傳統的製作方式。”他說。

相關報道:
【死亡美學/02】跳出死亡,紙紮可以很藝術!
【死亡美學/03】紙偶入畫,活化技藝,再創新生命

延伸閱讀:
鬼節話鬼(一):我有陰陽眼,能看見靈異怪事
鬼節話鬼(二):我的體質,容易被鬼上身
鬼節話鬼(三):世上有鬼嗎?鬼的世界可怕嗎?──從宗教角度剖析鬼神文化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