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如果昆蟲食品的生產過程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標準和監管要求,包括養殖環境、飼料來源、加工處理、包裝存儲等各個環節,其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甚至可能高於一些衛生條件不佳的路邊攤食品。
ADVERTISEMENT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尤其是紅肉和禽類)的需求不斷增加。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解決全球食物安全問題已成為重要的議題之一。
鑑於上述挑戰,尋找替代性蛋白質來源,並且作為一種可持續且健康的飲食方式逐漸受到關注。
植物性食品,如豆類、堅果、全穀物和蔬菜等,不僅富含營養,還能顯著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因此,許多消費者、環保組織和健康專家都在倡導增加植物性食品的攝入量,以減少對動物性食品的依賴。
雖然植物性飲食普遍被視為最佳替代選擇,但也有些人認為昆蟲作為高蛋白、低環境影響的食物來源,是一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選項。
新加坡食品局於本月初正式允許16種昆蟲上市銷售。這一決定是新加坡政府推動多元化食物來源和加強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加坡食品局此舉旨在通過引入昆蟲食品,促進本地農業生產力的提升,並有助於實現其“30·30願景”,即在2030年前將本地農業生產力提高到可滿足國人30%營養需求的水平。
這一決定無論在新加坡國內或毗鄰的大馬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一些消費者對此表示好奇並願意嘗試新的昆蟲食品,而另一些人則持保守態度。
然而,要將昆蟲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還需要克服一些挑戰。
而消費者的接受度就是一個關鍵問題。由於文化習慣和心理障礙等原因,許多人對食用昆蟲持保留態度。
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如果昆蟲食品的生產過程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標準和監管要求,包括養殖環境、飼料來源、加工處理、包裝存儲等各個環節,其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甚至可能高於一些衛生條件不佳的路邊攤食品。
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及其旗下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近年來發表了多篇關於昆蟲作為食品的研究,這些研究涵蓋了昆蟲的營養價值、環境影響,以及昆蟲在食品中的應用前景等多個方面。
這些研究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昆蟲作為食物來源的巨大潛力,也為未來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