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慢慢長成大人之後,有天突然就再也沒有人會稱讚他們了。
ADVERTISEMENT
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可能是30歲之後吧。古人說三十而立,那是一條分水嶺,之後你再也不被視為“年輕人”了,從此失去了人們對年輕人才願意慷慨施予的,包容與鼓勵。
年輕的時候,你隨便做出什麼好像挺了不起的東西,大家為你熱烈鼓掌,讚一聲少年早慧,前途可期。年紀更大一點,剛剛被社會挫了銳氣,但心裡還有熱情,眼神裡有朝氣,對人事物有一些看似深刻的洞察與批判,此時年長的大人們也不吝於隨手給一些支持與認同,偶爾還會說,哎,是我們辜負了年輕人。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直到有一天,受人誇讚的門檻突然變得很高,高到大部分人都無法企及,比如創辦一家上市公司,或是拿了一個國際大獎。
這個年輕人逐步走入中年這段路上,再沒有什麼別的驚天動地的建樹,他就泯然眾人了,人們不會再多看他一眼。無論他的平日裡是否一直做對了什麼、付出了什麼,讓他可以撐起整個生活——大家都覺得那是理所應當的,不值一提。
你是大人了,就要有大人的樣子。做不好,你會被責備;但做好了,也無需特意讚賞吧?
可大人的樣子究竟是什麼樣子?其實大部分人即使年過四十,依然有惑,還是會行差踏錯。尤其在亞洲社會,挫折教育盛行,教育場域裡是規訓多於誇讚,於是每個大人內心裡總有被人讚美的渴望,也希望有人來摸摸頭說你做得很好。好像是馬克.吐溫說的:只憑一句讚美,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
怎麼辦呢?有人說,我們可以自己讚美自己。比如每天晨起刷牙的時候,對著鏡子裡的自己一輪猛誇:魔鏡啊魔鏡,我是世界上最棒的人吧?
就算我們的臉皮有點厚度,可以對著鏡子催眠自己,內心深處總還是有點不自信的。那樣子的自信心,那種自我價值感,終歸需要經過他人的度量,只能從別人的誇讚而來。我們也有點擰巴,知道受人讚美的舒爽,卻又不願意先開口稱讚他人。怎麼,是越難得到的東西越珍貴嗎?
想被認同填補空虛
幾年前中國流行一種“誇誇群”——你進入一個群組,裡邊有幾十個人輪番對你進行一輪讚美轟炸,有時那溢美之詞滿是浮誇,卻很是讓人受用。追根究底,折射出的是人們想要被人認同的心理需求。我們能不知道那些讚美其實並不反映真實嗎?我們當然知道的,但讚美的言辭越誇張,就越能夠在一瞬間填補那空虛好幾年的內心。
罷了。大人不論是抓耳撓腮或扭捏作態地等著他人給一句誇獎,不免會讓人取笑。社會對大人的期待,是毫不費勁就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稍有狼狽就得快點藏起來,以免被看穿是個失格的大人。
就像那些故事裡說的,女人被遙遠的飛機師男友騙走了畢生積蓄,或是男人被AI換頭的網戀女友哄著轉走了銀行賬戶裡一大筆錢。那麼大的人了,還會那麼無腦又軟弱嗎?大人若一不小心暴露了情感上的需求感,容易遭受輕視。
無論伴侶是遠是近是真是假,進入戀愛關係就像一種日日夜夜的讚美,你被一個人堅定地選擇了,你是有價值的人,哎,最高禮讚。而愛的5種語言理論列舉了,人表現愛、感受愛的五大方式裡就有這一項“肯定的言語”,其餘還有什麼?贈送禮物、身體接觸、服務行為、高品質陪伴。
要讚美一個人,你得先看見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部分,你要湊近了看,才可以在和群體一致的表象中找到那些獨特;若你找得到連當事人自己都不曾察覺的部分,那就是極致的讚美,輕輕巧巧就能讓對方生起情感上的親近。
我們一般人佝僂而沉默,身上沒有光芒,少有被人仔細端詳的機會,於是被看見、被肯定、被讚美的感覺,變得有點像是,被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