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應對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我國地方政府在應急能力和領導人責任感方面進行更多努力。選民也應更加關注政治人物在關鍵時刻的表現,若他們表現不佳我們也無需盲目支持他們。
ADVERTISEMENT
近日,颱風“格美”登陸臺灣,這是八年來首次有颱風正面登陸寶島。在政治人物時刻受到輿論嚴密盯緊的臺灣,天災來臨是更是考驗政治人物災難領導力,當中又以臺中市長盧秀燕表現最為突出。她在得知災情後,迅速取消原本的美國私人行程,返回臺中坐鎮指揮。這種迅速的反應和決策贏得了市民的信任和支持,部分民眾更是冠以“盧媽媽”的稱號。
在臺風登陸前後,盧秀燕展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應急能力。她迅速結束私人行程,親自指揮救災工作,發佈停班停課的決定,並深入災區安撫市民。這種親力親為的領導風範,不僅提升了市民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也為其他地方政府樹立了榜樣。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數年前登嘉樓州務大臣在州屬水災期間,仍繼續其紐西蘭行程。這一舉動引發了大眾質疑,但令人疑竇是當地選民並未因此減少對他的支持度,甚至在隨後州議會選舉中創下了零反對黨記錄。為何登嘉樓選民對政治人物是否出現在災情現場並不在意?
這種差異反映了不同社會背景下選民心理和價值觀的不同。在臺灣,選民期望政治人物在關鍵時刻親自參與救災,展現領導能力和責任感。而在我們這裡,尤其是登嘉樓,選民可能更關注長期的民生政策和實際的生活改善。登嘉樓州務大臣可能在平時實施了一些受歡迎的政策,使得選民在災情發生時依然選擇信任他。
政治文化的不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臺灣,地方政府首長特別是縣市是民選的,擁有較大的決策權和獨立性,能夠迅速做出應對措施。而在我國,州政府雖然是民選,也有一定的自主權,但在實際操作中州級別縣市議會卻不需受到民意監督,可能更多依賴州/中央政府的指示。因此,地方領導人在災情發生時的角色和責任感有所不同。
面對自然災害時,政治人物的表現對於提升公眾信任和維護社會穩定至關重要。臺灣的應對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我國地方政府在應急能力和領導人責任感方面進行更多努力。選民也應更加關注政治人物在關鍵時刻的表現,若他們表現不佳我們也無需盲目支持他們。
颱風“格美”和登嘉樓水災的應對情況,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不同地區政治文化和選民心理的窗口。通過兩者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背景下的應對措施和選民反應各有其合理性。當然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或其他的國家發生天災人禍,但是政治人物,特別是部長以及州領導人,必須把人民的福祉和安全放在首位,否則這真的有愧人民所賦予你們的寶貴的選票。
我國地方政府的獨立和專業性依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個人見解還是如果有民選的市長,相信他們不會那麼疏忽大意,在民眾面對水深火熱的災情時,依舊出國度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