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展(李頡原名)2歲失怙,三四歲的時候,媽媽把知展和妹妹交給夫家照顧,隻身到關丹打工,每年僅能在農曆新年回吉打探望兩個孩子。
新年假期結束,媽媽坐德士回返關丹工作,知展和妹妹拔腿緊追著德士不讓媽媽離開,跑——著,哭——著,撕——心——著,裂——肺——著。每年一次見面,都是悲欣交集,錐心刺骨。別的小孩歡迸亂跳,李知展已預早透支了生離死別,勞形苦心。父親缺席的童年,他即使文武雙全,掃光學校的活動獎項,可是臺下始終不見家人炙熱的眼神。
ADVERTISEMENT
他是關丹的狀元,順利地進入醫學院。
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主席李知展醫生的工作和夢想,是媽媽“割捨讓孩子陪伴自己的時間才可以實現的”,媽媽是李知展醫生的精神支柱,當她被診斷患癌時,李醫生接到消息後在醫院痛哭了一個小時,“因為我不但是一名醫生,我還是母親的孩子。在面對死亡時,我也會有無助的時候。”他一路飛車回關丹的那天,因緣際會,他的車子拐至一個小鄉村,在那裡遇上了一個鄉人,被帶到一間破舊的廟宇,李醫生起初“有點為難”,最後還是在許願帶上寫著“願母親可以勇敢與平靜地面對一切。”
我生活平遂,江水綠如藍,在李醫生的鼓勵下加入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接受了密集的訓練課程。第一次隨同護士踏入吉隆坡廉價組屋做家訪,慢蹬蹬的電梯把我們送進病人之家,斑駁的牆壁,鮮紅的床褥攤放在客廳,我遇見了貧窮,疾病,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
把希望轉化為動力
我們老說生病的人受盡折磨,可是孩子的父母不更也飽受煎熬?醫生呢,他不也背上漩渦般的負能量?可是,李醫生始終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即使他的病人小Q走了,“小Q的生命力會永遠在每個愛他的人心裡延續,這一股力量,會把希望轉化為家人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小Q的希望〉)貧窮與疾病是孿生兄弟,有多個維度,因窮致病,因病致窮,精神疾病出現的前奏。
2023年6月17日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中心開幕禮的那個早上,天空有雨,5年的努力,多少的期待、希望、糾結、焦慮,隔著千山萬水,千傘萬傘,我們一起來給病童撐傘。緊接著,同年11月11日,砂拉越詩巫中心開幕,2024年3月2日,巴生中心開幕。
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的宗旨是提供醫療服務、宣導、教導和研究。我加入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已一年餘,跟著大隊去做家訪,看到了病多體痛的病例,在疾病面前,眼淚在飛,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勇氣和相伴。一個媽媽在我們的巴生中心開幕禮上分享,如果眼淚能化為金錢,那她早就成為百萬富翁。
李知展醫生說,行醫的最高境界不是醫治疾病,而是醫治一個人。安寧療護不是放棄了病童的性命,而是以最舒適的醫療,讓孩子舒心活下去。李媽媽該很寬慰,她的孩子服務病人之餘,還繼續保有最極致的熱忱,守護每個病童的笑容。
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