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長存》手冊的出版,重新把二戰時期日軍殘酷的手段展現在現今的馬來西亞人面前。各地的男女僑胞紀念碑和公墓及同胞蒙難紀念碑等,提醒我們勿忘這段悲慘的歷史及這群無辜犧牲者。
ADVERTISEMENT
總序
李振光J.M.W(815紀念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活動總策劃)
在我國曆史長河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段充滿血與火丶痛與苦的歲月。
在這個動盪時期,無辜的平民百姓成為了戰爭犧牲品。為了紀念這些英勇的犧牲者,象徵著全民團結力量和對和平安定的追求,吉隆坡廣東義山獨資興建的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紀念總碑暨和平公園2019年在吉隆坡開幕,開幕當天馬來西亞各界人士丶華人社團代表等上百人出席,其中包括時任中國駐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陳辰丶對華特使陳國偉等。
建設這座紀念總碑之前,據統計散佈在全國各地已知的紀念二戰人民殉難丶蒙難紀念碑約有100座。後來,我們在跟馬大中文系王秀娟博士交流時,她告知我們,她在展開的墓碑與墓園研究的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大大小小的各族群二戰紀念碑丶墳墓約有400多座。
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紀念總碑是我國首座紀念在戰爭中無辜犧牲的人民的紀念碑,當初我們建設總碑時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團結凝聚全國各地擁有和管理紀念碑的義山丶華團組織,每年的8月15日在總碑前,一同追悼和緬懷先烈!
這座紀念總碑記錄了我國各族人民團結抗日丶反戰以及渴望和平的心願。我們選擇在8月15日,風雨不改地舉辦公祭活動,是因為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日也是抗日勝利日。
然而,經過歲月洗滌,許多重要的歷史逐漸被人們淡忘,我們編輯二戰蒙難者紀念碑手冊丶歌舞劇丶舉辦公祭活動等,是希望年輕一代記住馬來亞這段三年八個月被日本入侵的日子。《浩氣長存: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丶殉難紀念碑手冊》的出版,志在將全國各地馬來亞二戰紀念碑的資料與故事收集起來,彙編成冊。
吉隆坡廣東義山從2023年開始策劃這項活動,並從2024年3月開始走訪全國各地,目前已經拜訪30個義山與華團組織,參觀和收集了超過10座的紀念碑丶採集紀念碑故事,以供後人透過這筆記錄,瞭解這段黑暗時期的歷史。這項工作我們還會堅持和延續下去,在未來還會與學者丶文史工作者丶華團組織合作,把馬來亞二戰時期,人民蒙難丶殉難紀念碑的故事與歷史整理成冊,供後人研究丶參考。
在走訪了那麼多紀念碑之後,我深有感觸,我希望年輕一代銘記在三年八個月黑暗時期遇害的罹難者,例如,我們走訪霹靂州冷水河新村所接觸到的“忠魂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裡埋葬了23位民眾被日軍關在木板屋裡活活燒死的故事,震撼了我!
此外,當我們的團隊到訪森美蘭州,考查餘朗朗蒙難華族同胞紀念碑時,得知日據時期,餘朗朗地區遭日軍屠殺的罹難者竟高達1474人,使我大受震撼。這也是我目前走訪各地紀念碑後,所看到的埋葬全馬最多日據罹難者的紀念碑。假以時日,我們希望能收集更多紀念碑的資料,編輯成冊,並且派發給華社、學校以及民間團體。
如今,戰爭硝煙再起,我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9週年的目的不是鼓吹戰爭,而是還原歷史,讓後代瞭解那段血淋淋的歷史。鼓吹和平,讓我們一同反思戰爭帶來的迫害與苦果。
除此之外,我們希望,日本能夠針對二戰時期的罪行向蒙難丶殉難以及受到迫害的受害者道歉,並向家屬作出賠償。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銘記歷史,珍惜和平,讓和平之花在我們的國土上綻放。
序
白偉權博士(新紀元大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兼東南亞學系主任)
馬來西亞是二戰眾多受難國之一,在英殖民治理下處於經濟優勢的華人,由於長期支援中國抗戰,因而在日據時期成為特別整肅的對象,相對馬來人、印度人或其他原住民,華人無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各地的檢證、肅清大屠殺、徵招慰安婦、徵收奉納金、抗戰殉難當中的主角幾乎都是華人。
痛苦的三年零八個月成為了馬來西亞華人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然而在多元族群的國度當中,各民族對於二戰日本侵略的歷史經驗差異甚大,因此在獨立後的國家歷史論述中,無法深刻體現這段悲慘歷史,華人成為國家歷史的失語者。
所幸,各地的地方社群自動自發地動員,尋找和撿拾受難者骸骨,為死難者刻字立碑,透過永久性的紀念碑,並且每年舉行公祭儀式,讓事件永遠被人惦記,撫慰家屬及地方社群的心靈,同時宣揚和平的重要性。民間自發性的紀念活動也彌補了官方立場上的不足。
長久以來,各地立碑的動作遍地開花,他們雖然都是指向同一個事件,但相互並未有什麼連結。今年,欣然得知吉隆坡廣東義山發起了一項紀念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活動的計劃,該計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蒐集馬來西亞各地的人民蒙難紀念碑,並將成果訴諸文字出版為《浩氣長存: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殉難紀念碑手冊》,無論是在社會價值上,或是民間史料收集與推廣意義上,都是一項功德之舉。
在馬新地區,民間文獻向來是建構歷史論述的材料,碑銘更是其中的大宗,它鉅細靡遺地講述了當時的情境、參與者,人事時地物方面的資訊詳盡,猶如時間膠囊,除了紀念意義之外,也有豐富的史料價值。
過去,也有許多本地相關的碑銘成果的出版,像是饒宗頤的《星馬華文碑刻系年(紀略)》(1969),陳荊和、陳育崧合編的《新加坡華文碑銘集錄》(1973),陳鐵凡、傅吾康合編的三卷《馬來西亞華文銘刻萃編》(1982/1985/1987),張少寬的《檳榔嶼福建公冢暨家冢碑銘集》(1997)、《檳榔嶼華人廟宇碑銘集》(2013),莊欽永的《馬六甲、新加坡華文碑文輯錄》(1998)、丁荷生、許源泰合編的兩卷《新加坡華文銘刻彙編1819-1911》(2017)等。
吉隆坡廣東義山對文化資產的保育向來十分重視,董事會曾於2012年資助華社研究中心對廣東義山進行調查,並在2014年與華研共同出版了《死生契闊-吉隆坡廣東義山墓碑與圖片輯要》(古燕秋編)。本次的二戰蒙難紀念碑手冊可說是承先啟後之作。
本書由三位本地年輕文史研究者王亮傑、謝癸銓、吳鑫霖合作編寫。王亮傑畢業自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現為新紀元大學學院中華研究碩士生,長期關注民間文物及歷史。謝癸銓畢業自新紀元大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長期關注公民社會議題,吳鑫霖則是馬華作家、小說家和出版人,曾獲國內外文學獎,如林語堂文學獎、星雲文學獎、南大微型小說獎等。
本書共收集和撰寫了21個地方的蒙難紀念碑,包含了檳城、吉打、霹靂、吉隆坡、森美蘭、馬六甲、柔佛這7個州屬及直轄區的二戰蒙難紀念碑。編者也把其他地方如東馬沙巴、砂拉越等其他州,甚至是新加坡的殉難紀念碑也以表列的方式列出了56座紀念碑,它們大部分無法一一成列,殊為可惜,期待將來能陸續出版。
這本手冊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僅只是將紀念碑拍照進行記錄,三位作者也蒐集了許多歷史資料,輔以地方故事的採集、前人研究成果,將當地的戰時歷史一一呈現,使得紀念碑本身更加的立體化。
此外,作者也在各個紀念碑巡禮之前,增加一個關於日軍入侵馬來亞及婆羅洲的大事記,並搭配編者所蒐集的珍貴歷史照片,為讀者梳理了日軍的入侵進程,為後續的地方故事提供一個較大的理解框架。
總體而言,這本書圖文並茂地譜寫了馬來西亞人民的蒙難史,可以當作是蒙難紀念碑的田野工具書,供人們按圖索驥,緬懷、觸摸這片土地曾經經歷的大歷史。期待《浩氣長存: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殉難紀念碑手冊》一書能繼續發揮拋磚引玉之效,在不久的將來能見到更多的史料蒐集和出版計劃。
匆匆數言,是為序。
序
王秀娟博士(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今年5月,我到彭亨州文冬兩廣義山參與福德橋開幕儀式,有幸與馬來西亞華人義山聯合會總會署理主席、時任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李振光先生會面。期間,李振光主席談起吉隆坡廣東義山正在籌備著一系列紀念碑手冊的計劃及這個計劃的考量,此計劃正好與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華人研究中心,在疫情前進行了四年的研究項目的概念相符。
近十年來,當我們在馬來西亞各地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在馬來西亞各地立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紀念碑,有的被保護得很好、有的則無人打理、有的甚至已經被拆除。
關於紀念碑所紀念的事件,不少地方的人也開始模糊不清。這代表了在公共領域中,國人對歷史和記憶的代表性態度有急劇的變化。為了避免這些地方歷史事件的完全消失,我們開始收集這些紀念碑的資料信息,接著再根據這些紀念碑的性質及立碑緣由分類,進而去深究相關歷史及文化的課題。李振光主席所提出的想法與我們不謀而合,且他們已經完成了部分的資料收集及寫作,欣聞該手冊即將付梓成書,此乃馬來西亞地方史的一大喜訊。
吉隆坡廣東義山以二戰人民蒙難、殉難紀念碑為主題編撰的《浩氣長存: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丶殉難紀念碑手冊》,彙集了國內21座紀念碑立碑的歷史事件,重現二戰日軍入侵馬來亞三年八個月,對我國人民採用的殘酷手段,且我國各地無名抗戰勇士的英勇之舉。
眾所周知,二戰給世界多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無數民眾在此數年內被犧牲。這些在二戰中犧牲的百姓,大部分都沒有名字與生平資料,在國家歷史中鮮少被詳細提及,他們的慘案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遺忘。所幸的是,馬來西亞一些鄉鎮的政府或社團組織為了紀念當地的犧牲者及抗戰勇士,尤其是發生大屠殺事件的地區,紛紛設立了紀念碑,讓大眾能瞭解該地的歷史發展及二戰對該地域人民所帶來的傷害。
可惜的是,現今許多年輕人認為二戰離我們已經很遙遠,這些事件與我們現今的世界沒有太大的關係,因此選擇忽視或不理會,更甚者還支持去除紀念碑,讓位給地方的發展。
《浩氣長存》手冊的出版,重新把二戰時期日軍殘酷的手段展現在現今的馬來西亞人面前。各地的男女僑胞紀念碑和公墓及同胞蒙難紀念碑等,提醒我們勿忘這段悲慘的歷史及這群無辜犧牲者。
我們國土內有的地方曾經埋著無數經過多重摺磨後而死去的百姓、有的河流因為大批的百姓被屠殺而不斷被血液染紅,這些並不是故事,而是真實發生在80多年前,在我們的祖輩身上,不應該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對待。然而,也正如舉辦怡保育才國民型中學英勇犧牲戰士紀念碑公祭時,時任霹靂中華大會堂主席拿督蔡偉強所說的:“安置該木碑(英勇犧牲戰士紀念碑),並非是為了記仇,而是要讓世世代代瞭解戰爭的殘酷,以讓各民族認識歷史、珍惜和平。我們只有通過認識歷史,瞭解過去的艱辛,才會更珍惜現在的安寧與和平。
閱讀完《浩氣長存》手冊的書稿後,我對完成此書的吉隆坡廣東義山,以及編委會的成員們感到敬佩。從此書的寫作、編輯與設計中,我看到了他們撰述的嚴謹性。在短時間內,不僅翻閱查找了儘可能多的相關文獻,還數次到紀念碑所在地進行田野考察,收集相關材料、核實歷史事件,並且進行田野調查與口述收集。他們在撰寫各紀念碑立碑的歷史事件方面,多方面地參考所收集的材料,儘可能地還原事件的原貌,並出示了多重的證據以證明。本手冊的撰寫,為馬來西亞地方史及華人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最後,我希望這本手冊《浩氣長存:馬來亞二戰人民殉難丶蒙難紀念碑手冊》是吉隆坡廣東義山815紀念活動系列的第一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