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州太平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市镇,其名字象征着“永远平安”。今年,太平热烈庆祝开埠150周年,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太平算是很早开发的城市,也是少数仍然保有许多英殖民建筑的城市。游走在老街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老建筑群错落于当代的建筑中,是太平独有的城市景观。
许多人借由大马多个第一,又或是雨城来形塑太平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老屋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徜徉于雨城之中,欣赏建筑之美,瞭望这个城市的现在、过去与未来。
ADVERTISEMENT
太平,有10个十字路口,在第4个十字路口的军营路(Barrack Road)上,老街角头有一座独特的建筑物,老一辈的人都称它为“Tai Ook”(广东话),意思就是大屋。在上个世纪,这座建筑物的地位犹如王宫,在小市民心目中,它是那么地高高在上,不容任何人冒犯,因为这是霹雳第一位甲必丹──郑景贵的居所。
郑景贵是谁?上网搜寻会发现郑景贵是开埠太平的最主要锡矿家,传说中的海山派老大。再细想以前在历史书上读的“拉律战争”(Perang Larut),还有“邦咯条约”(Perjanjian Pangkor),郑景贵都有参与其中。
郑景贵在太平的建设功劳就有如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一样,曾经拥有太平旧市区大片的土地与房子,即便是如今太平最著名的地标──太平湖,也是他在1880年,将本来是废矿湖的太平湖捐了给政府,经过美化后才变成如今的太平湖滨公园。
现在,郑景贵的旧居已经一分为二,一半是古董店Bee Poh Arts Co,一半是目前太平少有的网红咖啡店Yinn’s Patisserie。老屋独特的外观与氛围,在社群媒体兴盛的当代,再次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到访者都喜欢在老屋空间里拍照打卡,让一度被放弃的老屋仿佛重获新生命。
郑景贵的旧居建于1884年,是住所也是办公室。1941年,郑景贵听闻日军要占领马来亚,赶紧把大屋卖给Manecksha家族和Budh Singh,大屋从此一分为二,各面积达201呎长x18呎宽,前门与后门各别面对军营路和主路,曾经分租给4个单位──Foon Foon Tailor裁缝店、霹雳书店、Wai Chow牙医诊所和蝴蝶服装店。
忘了老屋是在何时开始丢空,一直到1998年,原来在老屋对面经营古董生意的叶天福,因为需要更多空间容纳家具,先买下角落单位,再把古董店从对面迁移到现址,也是现在的Bee Poh Arts Co。
后来得悉隔壁的单位也要出售,他赶紧买下,完整拥有了郑景贵的故居。
改造老屋,赋予新身分,重回老街
叶天福在收购这两栋建筑时,因为曾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马来亚独立的时代,长期缺乏打理,处于非常破败的状况,但因为喜爱老屋的独特氛围,因此在改造老屋成为适合使用的空间时,他选择保存老屋的样貌,没有更动旧有的门窗构造,前厅与中厅之间是中式雕刻屏风,保留了房子在19世纪原有的旧元素,并透过招牌与植物点缀,打造出适合拍照的景点。
为什么会想要买这里?“我父亲以前就在这里做生意,那时火车站就在这里,洋人下火车后,都会到街上闲逛,父亲就会向他们兜售一些古董小玩意,慢慢地就从一个小摊位变成了一间店。”
叶天福几兄弟小小就跟着父亲与洋人打交道,读英校,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虽说会买下郑景贵的老屋刚好是机缘,但其实他的童年就是在这老屋的四周溜达,颇有回忆。
两间店都买下来后,叶天福只是用了一间来做生意,另外一间即便已经整修好,他也未直接营业。
“我想开咖啡店,但没有太明确的想法,一直到我女儿突然跟我说想要开甜品店,我内心一阵雀喜,这个一早就准备好的空间,似乎可以迎来它的新用途了。”
终于,这间大屋找到新身分重回太平老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屋,而是人人都能踏入的咖啡厅。自从郑景贵的故居对公众开放后,这里也成了叶天福说历史的“课堂”,他在墙上挂满太平的历史照片,遇到海外游客,亦会热情地向他们说说太平雨城的历史故事。
岁月就是这么有趣,昔日人们不敢靠近的大屋,如今重新注入了新生命,变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出入、喝咖啡、吃甜品,在老房里,再一次感受150年以前的岁月痕迹。
郑景贵、锡矿、战争──太平开埠事迹
在Yinn’s Patisserie品尝甜点,听着现任屋主叶天福讲述这栋房子的前世今生,还有郑景贵以及太平开埠之前的故事,有种时光交错的错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
“在太平还不是太平的时候,这里叫拉律。”
事情追溯到1848年,19世纪时,霹雳州一位马来酋长龙查化(Long Ja’afar)在武吉甘当(Bukit Gantang)丛林里的水塘遛大象时,发现大象脚上的泥巴有锡矿砂石,进而揭露了拉律有大量的锡米这件事。
由于开采锡矿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酋长特别从槟城招来海山的老大郑景贵南下。
“其实,郑景贵当初南下的原因是受母亲委托,来马来亚寻亲。他的父亲郑兴发及哥哥早前以契约劳工身分下南洋,却一直音讯全无,母亲只好让郑景贵也南下。后来,郑景贵在槟城找到他们,随后也跟着落脚,短短几年就成了海山帮会的龙头老大,名声极大,这也是龙查化后来找他来太平的原因。”
拉律战争四部曲
1860年郑景贵和酋长合作,开始在拉律区开采锡米,迅速控制了吉辇包(Klian Pauh)的锡矿场,根据白伟权《拜别唐山》书中〈寻找消失的拉律旧矿区〉记载,海山矿区称为吉辇包,义兴的势力范围则称为新吉辇(Klian Bahru),两派人马都集中在内陆沿山的矿场定居和工作,不免在矿场中爆发领土权利的斗争,逐步演变成闻名的拉律战争(Perang Larut)。
然而,历史课本里只记载了拉律战争三部曲,叶天福则从民间听说了共有4场战争,而这4场战争正是太平开垦的由来。
第一次暴乱的导火线是矿场水源的竞争。第二次暴动源自赌博纠纷,海山党扣留了14名义兴党成员,最后只留下一人幸存。义兴党随后集结人马反击,造成40名海山党员丧生。
第三次暴动的起因是义兴党领袖李亚坤与海山党首领郑景贵的亲戚通奸,结果两人被浸猪笼处死。义兴党对首领被害心有不甘,在新领袖陈亚炎带领下,将海山党逐出拉律。海山党策划复仇,假意邀请义兴党首领讨论华人甲必丹的任命事宜,暗中派重兵袭击留在拉律的义兴党成员,导致数千人死亡。
霹雳州苏丹无法平息这场冲突,只好向英国求助。海峡殖民地总督安德鲁·克拉克(Andrew Clarke)委派英殖民地官员史必迪上尉调解。两党于1874年1月20日达成和解,并与其他二十多位华社领袖签订了历史性的《邦咯条约》。
随后,陈亚炎与郑景贵“和亲”,成为郑景贵四子郑大平的干爹,结束了这场血腥的纷争。
太平地名由来
拉律战争停息后,郑景贵受委为华人甲必丹,史必迪更获得第一任霹雳参政司毕治(J.W.W. Birch)委任为助理参政司,主要驻守在太平与马登一带。
“你知道太平为什么叫太平吗?在战争平息后,史必迪走到大街时,听见华人都在说:太平啦、太平啦,一问之下知道了太平的意思就是天下太平,因此就以太平为这座市镇命名,也是全马第一个使用中文命名的市镇。”
关于太平命名的说法,也曾摘录在2013年出版的《太平13项名胜古迹》和历史学家J.M. Gulluck在1950年代的一篇论文期刊中。
相关报道: 【太平150周年/02】太平第一个火车站在哪里?寻找湮没的火车遗迹! 【太平150周年/03】熄灯的老店,消失的风景,我们还能留住多少回忆? 延伸阅读: 【大城小镇/01】新古毛:城市花园的毁灭与重生 【大城小镇/02】百年古庙,古毛人的守护神 【大城小镇/03】用自己的力量,诉说有温度的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