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播仇恨和利用宗教的偽善行為相比,為什麼向學校捐款突然被批評為大罪?如果學校機構和教育質量的增強完全依賴目前揹負著過兆令吉國債的政府撥款,這現實嗎?
當政客們忙於爭權奪力並起衝突時,社會和諧將繼續成為他們遊戲中的“受害者”。
ADVERTISEMENT
補選的熱度尚未平息,圍繞多源流學校捐款問題的政治紛爭再度升溫。最近,一名副部長和州議員出席了Tiger啤酒公司參與贊助雪邦雙溪比力智明華小的籌款活動,引爆了爭議。為學校發展籌獲317萬令吉款項的支票移交儀式被忽略了,政客只看到模擬支票上的Tiger啤酒公司標誌,以及臺上的馬來穆斯林副部長。
移交模擬支票的照片就像回力鏢一樣被傳播開來,穿插著各種理智和不理智的反應,從而將各種3R情緒注入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的討論空間。捐錢的人被譴責,不捐錢的人也深陷泥沼,也許這就是某些人試圖塑造的昌明社會的認知,即一個經常陷入無休止的種族論戰的社會。
雖然教育部2018年3月的通令指出,對學校的捐款不能涉及賭博、煙、毒品和酒精的收益,但從2018年3月至今,儘管政府和首相幾經更迭,但各類私人企業向學校捐款捐物資的計劃從未停止過,也從未被任何政黨挑起。
直到兩場補選及另一場即將在吉蘭丹舉行的補選,學校捐款的問題才成了目標,而且巧合的是,它只集中在多源流學校。
與其他種族一樣,華社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學校被視為神聖的機構之一,必須本著“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原則以任何方式提供幫助。雖然某些團體主張禁止和關閉多源流學校的聲音從未平息,但這種聲音從未動搖華社發展學校和教育的精神,因為就像我們的馬來朋友堅定捍衛和加強宗教機構一樣,加強學校和教育被認為是華社的基石,必須代代相傳。
基於這樣的原則,同時面對教育部的撥款永遠不足以平均分配到所有學校的現實,因此多源流學校從幾十年前開始就積極舉辦各種籌款活動,許多私人企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將部分業務的利潤捐贈給學校,支持這些學校的運作和基礎設施建設。
與傳播仇恨和利用宗教的偽善行為相比,為什麼向學校捐款突然被批評為大罪?如果學校機構和教育質量的增強完全依賴目前揹負著過兆令吉國債的政府撥款,這現實嗎?
也許我們更傾向於爭論而不是昌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