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於日本的職場文化,是否還停留在長時間加班、下班後和老闆喝酒應酬至深夜之上?
據我觀察,新一代日本人好像不流行加班了。近幾年,電車最擁擠的時段已從晚上八九點提前至傍晚六七點。可能是疫情改變了日本人的工作模式,也有可能是日本的經濟發展已大不如前……
ADVERTISEMENT
在東京工作的兩個朋友,一位是電腦軟體工程師、一位是出版社職員,兩人都是一週只需要進公司兩天,其他天都在家辦公。我在大學裡工作,課堂以外的時間也是挺自由的,同事之間很少有飯局或是應酬。
所以,現在的日本工作環境,可以說是工作生活兩平衡。
但日本的求職過程,可說是人生一大難關。在日本,求職過程稱為“就活”,“就職活動”的簡稱。從參與實習、職業展、公司個別說明會、到填寫申請表、發出履歷、參與筆試(知識和性格測試問題)以及至少3輪的面試,再到獲得“內定”(錄取通知),繁瑣冗長的過程一般耗時一年。為了畢業後順利就職,一般在大學第3年就開始就活(日本大學為4年制)。如果你準備應徵超過一家公司,這個過程就得重複好幾次,而每家公司又有自己的履歷格式、申請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份履歷多投,而是要對每家公司都有深入瞭解,才有辦法回答申請表上的問題。試想想,從一開始的求職過程都很順利,但在最終的面試失敗了,然後一切又得重新開始,這打擊可有多大?
每年4月1日,幾乎每家公司都會舉辦新職員入社儀式,路上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穿著清一色黑白套裝,手提黑色公事包的“新人”。在這個集體主義社會,上班第一天就跟上學第一天一樣,大家都在同一天開始。
近幾年,日本出現一種社會現象,叫做“5月病”。日本5月初迎來黃金週連假,對於4月剛開始新生活及適應新環境的人們,正是緊繃情緒得以稍作緩解的時候。但隨著連假的結束,加上天氣逐漸轉熱,人們必須回到各自崗位上時,就開始提不起勁,且意志消沉,“5月病”由此爆發。而今年的“5月病”,也一度延燒至6月。6月中連續好幾天,市內地鐵及跨市電車發生多起“人身事故”事件,當中不乏蓄意臥軌或跳軌的個案,導致電車停駛,許多上班、上學,還有趕著去面試的人都遲到了,整座城市氣氛好抑鬱。
手帳不離手
日本人工作態度認真是眾所周知的。工作時不吃東西、不和同事閒聊、不滑手機是基本,還有一些比較傳統的公司,早上還會要求職員一起做早操,接著是打掃辦公桌,還有一些奇怪要求,像是坐姿要挺直,不能托腮之類的,身邊也有朋友經歷過。
另外,日本人是極度傾向於迴避不確定性的民族,事情都要再三確認後才會執行,由此衍生出開不完的會,但因為往往沒有人可以確切地說出“這件事我來負責”的話,所以會議一般都沒有結果。開會人手一本筆記本也是必然,書局賣得最好的,應該就是手帳了。日本人的包裡,似乎隨時都能掏出一本精緻手帳,全日本恐怕只有我的手帳是把用過的紙訂製而成的。
就算工作再累,或對同事有所不滿,結束一天工作,日本人會擠出一句:“辛苦啦。”雖然也只是形式上說說而已,但覺得日本人不撕破臉的這一套挺好的,至少不用接收同事爆發的負面情緒。
同事之間少有深交,所以離職後,一般也不會再聯絡。日語有兩種說再見的說法,一個是“mata ne”,用於短暫的再見,譬如放學或下班但第二天又會再見面時說的。而大家比較熟悉的“sayonara”,則用於長時間的告別,譬如離職時說的“sayonara”,很多時候就真的是再也不見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