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10pm 30/07/2024

【如意安详】渔父歌/何国忠

作者:何国忠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寖急兮,当奈何。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ADVERTISEMENT

 这是〈渔父歌〉,取自《吴越春秋》。伍子胥和太子建逃离楚国,投奔郑国。太子建心大,不顾伍子胥规劝,参与郑国政变,失败后被杀。伍子胥受牵连,逃到江边,遇渔夫逆水而上,渔夫一眼认出伍子胥。江边有人窥视,渔夫以歌声掩饰,一次唱一句,停停唱唱,到了对岸才将歌唱完。第一句暗示伍子胥在芦苇旁等他,上船后,伍子胥无言,渔夫无语。最后渔夫成功帮助伍子胥渡过大江。

 歌词说日月在相互辉映的光芒中反向离去,我与公子在江畔芦苇丛中相见。夕阳西下,我心中满是忧愁和悲痛。月已移至上空,何不尽快渡江?局势危急,我们却毫无作为。隐藏在芦苇中人,不都是陷入困境的士人吗?

 一叶扁舟一壶酒,泛行水上,“渔夫”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含义,非单指捕鱼为生者。得鱼忘筌,“渔夫”隐含智者形象。姜子牙无饵直钩钓鱼于渭水;屈原自沉汨罗江前和渔夫对话;项羽兵败乌江,渔夫出现营救;严子陵不事王侯,当渔夫在富春垂钓。诗词中让人念念不忘的“渔夫”形象一样举不胜举。张志和的〈渔歌子〉和柳宗元的〈江雪〉此刻盘旋在我脑海中,一闲适一冷峻,大自然或山水的衬托下“渔夫”都是世外高人。

 《吴越春秋》中的渔夫不只聪明,侠义作风更让人吃惊。渔夫送伍子胥渡江后,知他肚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给他吃。期间有一小情节:渔夫离开取食物时伍子胥生疑,躲在芦苇丛中观察一番,渔夫找不到人,唱出〈渔父歌〉最后一句“芦中人,岂非穷士?”后,伍子胥才现身。他问渔夫姓名,渔夫不说。他想报恩,以宝剑赠送,渔夫不收。告别后,不过走了几步,回头一看,发现船已翻,渔夫自沉江水,他以死明志,要伍子胥不必担心行踪暴露。

 《史记》中虽也记伍子胥和渔夫相遇之事,但内容简略,没有人唱歌,也没有芦中躲藏、渔夫赠饭及渔夫沉船自杀的情节。

不拘小节的烈丈夫

 伍子胥是历史上真实人物,有胆识,有谋略,能领兵作战。他是春秋后期楚国人,出身名门,祖父伍举帮助楚庄王成就霸业,父亲伍奢是朝廷重臣,为太子建太傅。楚平王听信谗言,欲杀太子建,又拘留伍奢,以他为人质,召其二子进宫。老大伍尚明知凶险,为了孝道选择和父亲同在。他一到宫中,与父亲同时被杀。伍子胥预料此结局,司马迁说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父子同死改变不了父亲命运,“冤仇不除,耻辱日大”,伍子胥选择逃亡,辗转来到吴国。

 《吴越春秋》以吴越争霸为故事骨干,伍子胥是书中重要人物,出场率仅次于越王勾践。他帮助吴王阖闾篡位,又率领吴国军队攻打楚国,报了父兄之仇。伍子胥尽心辅佐阖闾,后来又协助其子夫差击败越国,可惜夫差后来放任越王勾践强大,不听他劝告。二人闹僵,夫差听信谗言,以“不忠”罪名治伍子胥死罪。

 伍子胥的悲剧性和英雄式人生,被附会各种传说。诗人吟咏,变文说唱,戏曲表演,流传不断。家喻户晓的情节包括流亡列国、渔夫渡江、白首过关、吹箫乞食、掘墓鞭尸等,讲故事的人各取所需。1943年春冯至写中篇小说《伍子胥传》,只专注逃亡情节。冯至年轻时对伍子胥一生忧患同情不已,多次想从中取材写成一部带有浪漫色彩的散文诗。等到他动笔时,已是抗战时期,他自己在几个城市流离转徙,心情增添更多沧桑。他在《伍子胥传》后记里说:“伍子胥在我的意象中渐渐脱去了浪漫的衣裳,而成为一个在现实中真实地被磨练着的人”。冯至用伍子胥颠沛流离的痛苦浇自己心中垒块,并在各个章节里“掺了许多琐事,反映出一些现代人的、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的痛苦”。

 “他是水上生的,水上长的,将来还要在水上死去。”冯至这么形容渔夫。他是伍子胥流亡以来所遇到的第一位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冯至引〈渔父歌〉第一句和第二句:“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

 “伍子胥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冯至笔下的渔夫并没有自杀。诗人写小说不失诗意,“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冯至借伍子胥的口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