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发布: 2:36pm 30/07/2024

新村

冰谷

王晋恒

二战

橡胶树

胶林

日据

马华读立国

【马华读立国】王晋恒 / 重回幽邃的时间荒径

作者:王晋恒(医生、九字辈写作人、 《马华文学》编辑)

曾经历,却对时期着墨甚少,反倒以甚长的篇幅回首他被迫迁入的苦日子:“席犹未暖,甜梦就被移民风暴惊醒,自由进出的港湾换作铁蒺藜围绕的牢笼”、“父亲和我站在栅门不停挥手,却挥不去满怀的离情和忧伤”。

ADVERTISEMENT

好的传记可以“以小见大”,通过个人叙事还原时代的集体记忆。散文家冰谷著作等身,虽然其散文作品早已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纪实》却是他“顾忌前后连接的先来后到”,依据时间顺序写成的第一本自传。

冰谷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作品多以胶园记忆为主题。时代变迁,张锦忠曾如此写道:“,对大马华裔新生代而言,渐渐已是另一种‘后记忆’(postmemory)了。”而通过《胶》系统性的追忆和书写,我们甚至可以追溯更邈远的时代记忆,读到冰谷父亲由水客引路,翻山越岭,一路从广西省南下马来亚的故事。

《胶》当中的家族书写不停留于对天伦乐的追忆,反倒以直笔写出家族里某些丑陋的面孔,比如“人面兽心”,把大姐推向坎坷命运的大姐夫的小舅子。我们读到旧时代女性的不幸,比如冰谷从小未见过自己的大姐金兰,“只是众人嘴边记挂的名字”。因此在很多篇章,冰谷对旧观念是持批判立场的。

对与冰谷同一辈的人来说,《胶》凝定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共同回忆;对年轻读者而言,展读《胶》,即能通过文字的描述,铺展一幅幅往日画卷。我们读到旧时江沙王城,船只来回穿梭的繁华盛景、得知一种名为“咕哩厝”(Coolie Lines)的胶园劳工宿舍、以及许多只留存记忆中,如今已不复存在的老店街区。

《胶》承载了丰富厚重的人事物。曾与冰谷一同主讲童年书写的讲座,如今阅读《胶》,便会记起他那个讲古老前辈的姿态,娓娓道来这一辈年轻人不曾见证的古朴童玩、以及市井盛象例如露天电影、马戏团、粤潮剧等。书中出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如霸气凌人的村长,竟敢在村委会上拔枪警告与会者。这场景如果置于现今社会,大概是会被网民肉搜公审的。我们读到资讯封闭时代,草根人民的无力感。

冰谷曾经历二战,却对日据时期着墨甚少,反倒以甚长的篇幅回首他被迫迁入新村的苦日子:“席犹未暖,甜梦就被移民风暴惊醒,自由进出的港湾换作铁蒺藜围绕的牢笼”、“父亲和我站在栅门不停挥手,却挥不去满怀的离情和忧伤”。教科书对新村历史的描述生冷而简洁,所以类似的个人追述,是对历史的重要补充。

有趣的是,冰谷也借《胶》分享其情感经历。他追求初恋情人的散文,文字清新、唯美且真挚。写他被家人拉去相亲的段落也十分逗趣生动:“出席对阵五比三,我方显然输出几个马鼻。”然而爱情总免不了离别之苦,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冰谷那时代的交通和通讯皆不便,于是那股离愁自是更加无奈和深沉。

如果有读者想要了解冰谷,我会推荐他先读《胶》。这本书仿佛通往作家整部书写体系的主干道路,读到童年记忆可以踅入《岁月如歌》;读到胶林记忆则步进《橡叶飘落的季节》;冰谷母亲的慈颜可在《阳光是母亲温暖的手》再次端详。冰谷的文字流畅好读,接近一个世纪的时光,竟能随一个午后的阳光,像一条河那般悠悠流逝……

相关文章:

【马华读立国】王晋恒 / 漫游者的城市切片
【马华读立国】王晋恒 / 钢铁丛林的现代寓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1am 28/03/2025
【我的那本书】林成兴(冰谷)/《橡实爆裂的时节》

提起那本书,那个人的影子瞬息闪光亮丽地窜入我的眼瞳,虽然他人已经离开人世多年,声消迹灭于人间。

我之有那么大的反应,除了因为岁月悠久,更是那本书选录了林成兴生平的第一篇习作〈海燕〉,那时冰谷这个笔名还尚未在我的胸臆里蕴育萌芽呢!

《橡实爆裂的时节》这本书就像天空上爆响的雷电,收录了我今天看来比学校学生习作更为幼稚的作文。但是,我那时的心窝雀耀万分,宛如中上六合彩,整个心湖富裕起来、脑海也丰盛起来!

那时我心想:自己的文字有了提升,接下来的时间投稿或许更顺利。果真如此,这本书的编者成了我的领航,或者说得俗套些,是我写作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的写作方向指点迷津。

而这个人的身影,却已在人间消失了。

他,就是带我走进文坛的贵人慧适,原名林木海。每回出国参加文学研讨会,名单中他都会留着我的名字,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阶层的写作人,进而开阔写作的视野,也同时提升自己作品的亮度。

封面绛红的那本书,亮丽烁烁让人看了难以忘记的那本书,虽然笨拙的那棵树,画工呆板像树又不像树,莫说是什么橡胶树了。

绛红是很抢眼,但抢眼又有何用,那棵树根本不是橡胶树。只有真实的橡胶树,才能进入我的心窝。

令人生怨,培养不起怜悯的情绪。但终竟是收录我的习作的第一本书,值得自己珍惜与收藏,成为自己留存的纪念品。

而颇为遗憾的是,那本红彤彤的《橡实爆裂的时节》依然亮着容颜在成架上,而编缉却早徒留身影,飘然远去。

一个带我走进文坛、开阔视野的领导,竟然在一个8月橡树果实爆裂的季节、四处噼啪噼啪炸开的声响声中,远离了人间,登上了彼岸。

那本书,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连接。

虽然阴阳两隔,却仍然希望依凭那本书,成为我们存入记忆的针线,紧缚在一起。橡实成熟原是爆炸物,只有毁灭才获得重生。一颗颗椭圆形的颗粒,一粒粒都是生命。

落在草丛里的橡实籽,润湿是保命符,雨水是催生剂。橡实爆裂,是我童年梦里铁皮屋顶敲响的音阶,陪伴的悠然入睡。但是,只有在闷热的午夜,才偶尔感受到橡实籽的爆发力,那时万籁具寂,四野无声,唯有橡实籽不甘寂寞,扰乱周遭的宁静。

那时候,我以7岁之龄,在母亲恍惚不定的头灯下,亦步亦趋替母亲抹胶杯。橡实籽的爆裂声,是唯一慰抚我们艰涩的天籁。

所以,红彤彤的那本书,就像夜阑人静的橡实籽,噼啪一声,爆裂在我们母子的身边周围,替我们驱逐宁静的恐惧。

《橡实爆裂的时节》,书与人一样值得我缅怀和记忆。

绛红封面的那本书,隐藏于心窝中的那片深意,都是记忆里的头条项目,无法忘怀。

让橡实籽的爆裂声永远依偎在我的梦里。

相关文章:
冰谷/诗两首
冰谷/蕴含华人血脉的长河(上)
冰谷/蕴含华人血脉的长河(下)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