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馬華解散了,希盟要如何論政?怪罪“過往”的馬華?怪罪現在的“最佳盟友──巫統,和巫統推崇的納吉”?
ADVERTISEMENT
筆者覺得近期希盟,尤其是行動黨的政治動向有些被動的可憐。經濟每況愈下的時候,種族相關的政策頻頻佔據人民的生活。希盟左邊有巫統,中間有行動黨,右邊有國盟;制定種族相關政策,無一不是順得哥來失嫂意。
大學預科班,無法撼動90%的土著固打;沒能承認統考;以巴衝突課題帶入小學;沒能制度化撥款多源流學校;除了馬華時期批下的10+6,沒能額外增建華小等等──這些都是希盟對華社的承諾作出妥協的課題。
但是,除了零零散散的對國盟發洩、政治指責以外,希盟(和民聯)過往在華人社群針對馬華的種種指控,一個都得不到落實。
換句話說,希盟只是延續了馬華之前力爭的成果。包括最近被擺平的華教義演風波,縱使2018年已推出指南,但是30年來,包括國陣和國盟執政時期,華教義演沒有被禁止。而希盟教長的政策只是迴歸到原來的狀況。
“難道你要綠色浪潮?”已經成為希盟對華社作出的最大解釋。在之前的州選和補選,也有希盟領袖對華社喊話:“綠色浪潮不容小覷,選民需積極投票”。
當然,除了綠色浪潮的解說以外,希盟尤其是行動黨,還是很喜歡拿只剩下兩個議席的馬華來開刀。
巫統出了什麼問題,縱使馬華不在內閣,還是馬華的錯;政府政策引起民怨,馬華領袖發聲,即是等同於支持“綠色浪潮”;或者說,“雖然沒什麼理由,我就是討厭馬華”。似乎,無論什麼種族相關課題,都可以加罪於只有兩個議席的馬華,以求在華社心中保持地位。
當然,很多讀者還是對馬華有一股怨氣,但是追尋根源,除了一些馬華領袖的個人行為外,多數的怨氣不外是源自於巫統貪汙腐敗的印象,以及不承認統考、打壓華社等等課題。以今天幾次改朝換代後的情況而論,過往即使馬華能有效回應行動黨的攻擊,也會即刻導致國陣敗給當時的馬來反對黨。
今天,若馬華解散了,希盟要如何論政?怪罪“過往”的馬華?怪罪現在的“最佳盟友──巫統,和巫統推崇的納吉”?
今天的華人還在懼怕和厭惡“綠色浪潮”,而馬華還在國陣內,因此還可以向馬華開刀,巫統即使是內閣一員,與馬華甚至有些鬧翻,希盟還是可以在華社將巫統如巫青團長的罪過,“轉嫁”給同在國陣的馬華。
倘若馬華已經不存在,那麼巫統制造的問題、打壓華教和華社的種種政策,要怪到誰頭上?未來,若綠色浪潮消退,華社可能會討伐在處理華社課題上,比馬華更糟糕的希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