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回复等于威胁” 陈再藩:那些话非常江湖 - 国内 - 即时国内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即时国内

|
发布: 8:36am 01/08/2024

二十四节令鼓

陈再藩

二十四节令鼓

陈再藩

“限时回复等于威胁” 陈再藩:那些话非常江湖

颜福顺/报道

(八打灵再也31日讯)“她(那番话)等于在威胁,让人觉得她不是在搞文化…”

原创人之一说,看了白世音文化艺术研究协会荣誉会长白世音的那番话,让人感覺“不是在威胁吗?”

ADVERTISEMENT

他受询时向星洲日报说,对方所发表那些话,非常的江湖。

“我不明白‘…九大条…公告于世…’是什么意思?”

他表示,对方要搞文化活动,也到处在找节令鼓,应该是保持好节令鼓啊,搞什么中华鼓?

他说,一个从外地來的组织,没有向二十四节令鼓协会写过一封正式公涵,表明所要谈的事项,同时也没与二十四节令鼓协会的理事开过任何一次的会议。

“她准备于928招揽4000鼓手在吉隆坡创造中华鼓世界纪录活动,刚好同日碰上了第六届节令鼓国际鼓节暨全国精英赛总决赛,而大马文化遗产局也准备进一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然后,这就不明白她背后到底是什么背景?”

他形容说,对方采取类似做法,让人觉得很奇怪,也非常的江湖。

“例如她提起的九大条公告于世,要讲的东西要讲清楚啊。什么公告于世,对我有什么不利呢?我个人有什么东西可以被威胁呢?”

陈再藩说,他搞文化都30多年,却被一个外来组织搞到这样,说什么“我不怎样就对你怎样”,等于在威胁呀;这样做法,让人更觉得,都不是在搞文化。

询及限定两天内回复,陈再藩反问:那么,她要什么?他觉得对方是在威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05/01/2025
安焕然教授.保山运动40年

三宝山争议的结果及其省思,展现了价值大于价格的意义,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衡量,在于营造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而在维护历史与文化遗产方面,民间是能够扮演重要角色的。

2024年12月22日,马六甲中华大会堂主办“守护三宝山运动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保山运动40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邀我和陈亚才、陈寿锦当论坛引言人。

想说的是,40年前的1980年代的大马,同样是种族两极化严重的年代,但那时的华社却是弥漫着忧患意识而“醒觉”的年代。那些年,我们华社的心境就像傅承得〈告诉我.马来西亚〉的诗云:“我从风雨里偷来歌声/想把自由,一遍又一遍的歌唱/谁知我从风雨里偷来流放/把祖宗的辛酸和血汗,含泪吟成苦涩的内涵。”

又如傅承得的另一首诗〈因为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热爱的这片河山啊”,“没有台风/没有地震/更没有血腥和炮声/为什么/我们的外国朋友都问/这样的国家/会落人后头……这是我们的河山啊/我们欢笑/我们依赖/我们生长于斯的城邦/但一些情绪开始被玩弄/一些思想开始被污染/一些美好开始被破坏/一些安宁开始被摇晃… …”

在此忧患的氛围,1984年马六甲州政府以商业发展为由,欲计划铲平三宝山。最初马六甲华团还处“观望”,但随着行动党议员提出质询,林吉祥和卡巴星等的徒步抗议声援,可视为行动党从低谷跃起的转折。而此时正值马华陈梁党争,地方基层与中央也不同调,有着不同声音。三宝山保存与否的争议,成了名符其实的“三保(宝)山之战”。另,华教斗士陆庭谕每周搭车来马六甲,“一个人”坐在宝山亭前静坐抗议。

华社的哗然,愤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维护三宝山的斗争运动,是为“三宝山事件”。这已不只是马六甲华人之事,而是全国华社看重之事,各地华团纷纷表态,须完整保存三宝山,坚决反对为了经济利益发展三宝山,促请甲州政府放弃铲平三宝山计划。

这场原本是民间华社抗拒官方经济发展决策的运动,同时亦激起了本地华人的“历史意识”。如同当天论坛陈亚才所言:保山运动的后续发展,影响了雪隆华人义山的保存和捍卫。而且经此捍卫与打造,义山墓园不仅具有族群图腾的象征意义,还被视为华人甚至也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可资作为户外教学的露天资料中心。陈亚才认为,三宝山争议的结果及其省思,展现了价值大于价格的意义,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衡量,在于营造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而在维护历史与文化遗产方面,民间是能够扮演重要角色的。

此趟马六甲行,我们也倾听华团和政党人士的故事。今天的甲华堂领导层,当年也不过十几二十岁。他们还记得保山运动炽热之时,甲州华团各自负责照顾一方块地,每周父亲就带着他们一家人上山拔草,美化三宝山。大家就这样热情的挥汗,约莫持续了五年之久。

1989年7月,全国华团文化节在马六甲三宝山举行,更是把此股族群凝聚的激情带向高潮,并从此规定每届的华人文化节的圣火仪式就从三宝山首先点燃,以示其象征的意义。而当年的文化节还把南马新山创发的传灯仪式和二十四节令鼓带到三宝山展演,让全国华团见识了这两个文化马华的新品牌,自此,《传灯》这首歌唱遍大马,而二十四节令鼓也遍地开花了。

后来,华人文化节点圣火炬的仪式进行了十多年,渐渐了无新意,有人就建议不如不用上山,移到码头举行就好。甚至有人说三宝山只是一座荒山,是座不祥之山。这事又引起当地华社的争议,遂而某种意义上催使了“三山九九 重阳登高”活动的展开。

40年前,保山运动的故事还有很多。只是激情不再,但种族两极化问题仍然弥漫。如何“前瞻”?迈入2025,同样是40年前,大家齐唱了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同年还有一首《明天会更好》。纵然40年后的今天,战火和仇恨依旧。但那一代人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无怨的青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