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家長或師長都不應輕易放下這基本道德教育的準繩,更應注意日常言行,成為孩子們的模範,否則我們往後的社會只有充斥著虛偽、詐騙及失責。
據報道,國內學校推動閱讀計劃,學生只是抄下書名、作者、目錄、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就可當作是閱讀報告作業。政府相關部門也樂見其成說,我國人民去年每人平均讀了24本書,對愛閱讀的人來說,這數目是否騙很大呢?
ADVERTISEMENT
記得從前上小學時,有一課是公民教育,教導孩子在求學時代,除了汲取知識也須培養良好嗜好,注重品德要誠實。後來改為中、小學都統稱為道德教育,並屬必修課。
許多人都會認為道德教育不比學術課來得重要,甚至認為是多餘的。在中、小學課程綱要裡,一般非穆斯林都須選修道德教育課。然而在小學階段每年只有一次的考試,以往的小六評估考試也無須應考,可說屬於非重點課程。
道德教育對中學生來說是無聊的課程,只為應付大馬教育文憑考試,而強記眾多規範好標準答案的品格規條,及須完成課程內的活動報告。數年前女兒按課程範疇指示,示範如何照顧家中老小,拍下照片及呈上作業報告。女兒慶幸自己有爺爺奶奶可用之餘,也將兩老暫借給長輩不在身邊的多位同學,拍照完成作業。至於因無弟妹,唯有向鄰居借小孩一用。
兒子的道德教育課學習報告,須呈現協助爸爸處理家務事。結果拿了工具假裝在維修破椅子,拍個照加報告即可。兒子說有位同學的照片是用了鐵錘去修塑料椅腳,老師認為這騙很大,難打分而退回重拍。
其實上述情況的發生,校方及老師都是清楚知道,只是為了配合課程所需,而又無法協助面對事實困境的學生,唯有睜一眼閉一眼默許接受。但,卻忽視了莘莘學子在道價值觀上的影響。所以現今無論大人或小孩,總會為自己的不誠實,披上美麗的藉口,更不想為言行負責。
其實在道德教育中,誠實與勇於承擔責任是培育美好人生與高尚品格重要一環,應從小即培養良好道德觀,從家中的啟蒙教育至上學後的課堂教育,須不斷的強化與加深觀念。所以,不論是家長或師長都不應輕易放下這基本道德教育的準繩,更應注意日常言行,成為孩子們的模範,否則我們往後的社會只有充斥著虛偽、詐騙及失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