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2日讯)“上课本就是我该做的事,和学生们交流让我很快乐,对我来说,这是拓展生命的宽度。”
自两年前患癌起,他每日在生死之间来回走动,却依然用他枯瘦的病躯为学生授课。尽管癌症化疗在他身上留下痛苦,他依旧坚持教学。
即便离开人间,他一字一句的教诲宛如珍藏多年的艺术画作,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
朱锐不敌癌魔逝世
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以及博士生导师。
在两年前确诊癌症的他,仍然坚守课堂,用自己生命仅剩的光阴,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以引导学生去追求知识和真理。
然而,这位为教育奉献数十载,勇敢对抗病魔的教授,最终未能度过生命大关。
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官网,朱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昨日(8月1日)下午1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
“遵从朱锐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
每次上课前须服止痛片
根据新华社在4月的报道,朱锐教授生前最爱的就是“教书”,从教时间超过30年。
他致力于哲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曾在国内外多所高校担任教职,202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至今。
直到2022年8月杪,朱锐确诊癌症,治疗一段时间后,他选择重新走上讲台。每次上课前,他还需服下大量止痛片才能勉强支撑。
在课堂上,他畅谈自己喜欢的艺术画作与诗词,分析人脑与艺术间的联结奥秘,与在场师生交流、问答,眼神中充满光亮神采,学生几乎忘记,这位爽朗幽默的师者,是一位癌症晚期的病患。
与学生“坦白”病情
朱锐初期一直瞒着学生自己生病的事。直到今年初,逐渐加重的病情让他觉得有义务跟学生“坦白”。
在学期第一堂课上,他向学生坦言道:“同学们,我其实是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正在化疗,如果你们想退课,我完全理解
……”
他向记者解释,他担心万一在课堂上出现意外,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但好像大部分学生还是留下继续听课了。”
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朱锐在疾病面前的豁达、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生命力,不断感染和震撼着学生。
每次授课,朱锐拄着惯用的登山杖,缓步走进教室。
他微笑着打招呼,边用戴着棉手套的手接过话筒,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向学生说道:“同学们好!”,并开始了数小时的课程。
对于朱锐而言,哲学不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思辨,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哲学之上,实践哲学是更高的“境界”。
有一次上课,朱锐说,“如果哪天我倒在课堂,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我很自豪”。
鼓励学生多表达观点
朱锐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相长”,拒绝“单向传播”,总鼓励学生多表达观点。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把大家看成是和我平等的朋友和学者,所有人都可以在我的课上畅所欲言”。
在课堂上,他也会留出对答时间,和学生讨论各种问题,并告诉学生:“你们要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学者,要大胆地去构思,勇敢摆出立场并且去论证、分享。”
他人对朱锐教授的评价是,朱锐是一名具备“敬业、钻研、尊重与勇气的宝贵品质”的师者。
上课是本分也是激情所在
朱锐的博士生兼助教赵海若说,朱老师一直强忍着化疗痛苦,坚持上课,没有一节课上中途休息。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表示:“朱老师说上课是他的本分,也是激情所在。他希望能把最后的时光奉献给学生,传递哲学的思想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晓力也说,“朱锐并不是教条地教学生,而是以深刻的思想激发学生,让他们以最大自信来表达独立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得。”
中人民大学发讣告悼念
中国人民大学是在昨日发布讣告悼念朱锐教授的逝世,并贴出朱锐的生平。
朱锐于1968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1988年,朱锐毕业于安徽大学,并考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随后,他于1992年前往美国杜兰大学,攻读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并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
取得博士学位后,朱锐于2002年加入美国森林湖学院在哲学系和神经学系任教,并于2016年获聘终身教授。
2018年,他决定回中国,加入深圳大学哲学系,担任特聘教授。
2020年8月,他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担任“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并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哲学系担任客座教授。
在任职中国人民大学期间,朱锐一直致力于人大哲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研究探索与国际化水平提升,对人大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