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出發。
我小時候跟著太公一起生活。太公到哪,我跟到哪。太公下田去,我就在一旁站著看。
有時太公會帶我到火車站。幹什麼呢?太公他曾說過:“我喜歡火車的顏色。”他大抵是到那兒去看火車的美罷了。每當過年,火車站上就有一大堆人擠進去,我和太公在一旁等著人群散去後到鐵軌旁看著。太公時常買幾包芋頭坐在火車站和我一起吃。蒸汽火車冒出的黑煙有時也會燻到我們,但是我們都習慣了這種感覺。在那裡,我只好奇火車會把這些人帶到哪裡去。我時常望向火車行駛的方向,卻只看到沒有盡頭的鐵軌。我問太公,太公回道:“有可能是回家,有可能出發到新的地方。”我又問道:“去新的地方幹什麼?”太公回道:“尋找某個東西吧,可能是幸福可能是快樂。”
太公的回答我只聽得懂“回家”。我吃著芋頭不斷望向鐵軌遠處,好奇“新地方”到底是什麼。有時我看見人們互相擁抱,有的還哭著,這讓我十分無解。
“小孩子想那麼多幹嘛?”太公向我說道。
剛說完,火車停在了我們面前,人們紛紛下車,場面跟上車一樣。他們見到對方後就開始擁抱,然後又哭了。看著看著,芋頭吃完了,傍晚了。
小學時期我常跑火車站,可說對火車站的感情很深。我覺得它是一個神秘的地方。
少年時期,我考上鎮上有名的中學,太公很替我開心。不過,這所學校需要搭火車去。我不會搭火車也不會買票,太公也不怎麼會。幸虧我有個舅舅是開過火車的,火車站上的事務他都瞭如指掌。一天,舅舅到了家中。那時也是開學的倒數三天。
“你好嗎?”舅舅問道。
“好,好得很。”太公回。
“到時我可能不能陪他去學校,我先跟你說到那裡要幹些什麼吧。”
“你在忙什麼?”
“我也要搭火車去彭亨,不過不是那班火車。我要去那裡做工,可能不會回來了。”
“什麼?”
太公一時不知要說什麼。我在一旁聽著,覺得可能舅舅要出發去“新地方”了。
那晚,舅舅和太公不只聊火車,還聊了一大堆事。舅舅離開後,太公在屋裡默默流淚。
“舅舅出發去新地方,你不開心嗎?”
太公坐在椅子上不回答我。未曾出發過的我,對“出發”二字還是充滿著陌生,我也不知這是令人開心或傷心的事。
開學時,太公帶著我到火車站。這次不同,要買票。太公把票遞給我,順便也把芋頭給了我。
他的手幾乎把我的手給裹著。
“票要拿著,到站後就給那裡的人。你小心。”太公握著我的手。火車到了,我上了火車,回頭看了看太公,他正向我不斷揮著手。這也是我第一次的出發。
火車裡人擠人,連坐的地方也沒有。我看了看票上的字,上面寫著“KL”,那是我學校的所在。我站在人群中,不斷張望著,對陌生的地方產生了好奇。到站後我努力擠出人群。這個地方是我小時候不斷好奇的新地方,卻比我想像中還亂。我看著手上舅舅給我的地圖,一步步出發到學校去。
太公回到家後,擦乾了眼淚,喝了幾口茶。屋子裡靜得可怕。他想下田去,可是卻不想動。這是太公第一次感覺那麼安靜。他想到火車站去,但感覺少了什麼。他只能躺在椅子上,十分空虛。
日子就這樣過下去。直到我十六歲時,學校舉辦了戶外考察活動。我要搭著火車到更遠的地方去。
前天晚上,我準備好了行李便坐到飯桌前。
“記得買票。”
“知道了。”
“要吃飽啊!”
“知道了。”
太公的關心我完全不放在心裡,畢竟我都幾歲了?太公仍然拿出了芋頭叫我放入包中,坐火車時可以吃,我拒絕了。我那麼大個人為何不能自己買東西吃?這是我當時的想法。太公失望地把芋頭收回去。吃飯時,太公只吃了一點,剩下的都留了給我。他不斷看著我,深怕我出發到更遠的地方。
隔天,我看了看錶發現遲了,立馬刷牙、收拾書包。太公聽見聲音也走出房間,可是我已經出門了。買了票上了車,不知覺間轉頭,卻發現太公站在火車站上不斷向我揮手。
我那時向著知識出發,但是往後一看,太公不知是傷心還是開心,也許是喜極而泣吧。
太公回到了家,仍然過著往日的日子。
兩天後我回家了。太公在火車站上接我。人山人海,下火車的人很多。雖然如此,我仍然在人群中找到了太公。
那天早上,我倆聊了很多,雖然只是分別了兩天。
“好玩嗎?”
“好玩。”
“那裡很漂亮,下次帶你去看看。”我說道。
聊著聊著,聊到了小時候。我倆不是懷舊的人,但是不知為何,今日不斷提起以前的事。
時間很快就過去,十八歲了,我漸漸有了夢想。我迷上了寫作。我到處參加比賽,也獲得了很多獎。
在一場比賽中,我被告知要前往檳城拿獎。逼不得已,我又要坐上那輛陳舊的蒸汽火車。
太公得知後也很開心。他仍然買了芋頭放入我的包裡,這次我沒有拒絕。
“你得獎了我很開心。年輕人就是要往夢想出發。太公身體不好,不能走那麼久的路,你只能自己去了,爸爸媽媽都在那裡。”
這是他在送我上火車前說的話。我現今仍然銘記在心。踏上了火車,我依然望向後方,太公依然站在火車站上與我揮手。
到了檳城後,我再也沒有剛上學時的陌生,也漸漸對陌生的城市產生了熟悉。
這一去就是兩個星期。不知道太公如何了。
回來時,太公果然在人群裡,我倆像我小時候看到的場景一樣,互相擁抱,眼中含淚。
在我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出發。人應該永遠出發,但我們不能忘記剛開始帶著我們出發的人。
【作家點評/若濤】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意義的“出發”。這篇小說的優點,在於設置了“太公”這角色。這角色是靜態的,無法“出發”的觀察者。他是一個固定的參照點,對照出其他角色“出發”的意義。
缺點則是,敘事視角不一致。“我”離家後,應該已無從得知太公在家的狀況。如果出現這樣的描述,就從第一人稱視角跳躍成全知視角,頗讓人感覺突兀。建議使用另一個角色向主角轉述,會較自然。
“蒸汽火車”是很古老的交通工具。如果小說寫的是近代,則它不應該出現。
此外,最後一段把寓義說破,是蛇足。
相關文章: 春蘭 詩展 追尋遠方之足跡 新的旅程 回眸·光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