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年来气候异常,也带来冲击,显示极端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且已来到“家门前”,不再是事不关己的“国际新闻”。
对于极端气候,国人时而有闻,但却对其无甚深刻感觉,总以为那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议题。然而,国内近年来气候异常,也带来冲击,显示极端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且已来到“家门前”,不再是事不关己的“国际新闻”。
ADVERTISEMENT
霹雳太平有“雨城”之称,降雨量最高,但7月初迎来干旱天气,导致太平湖干涸;吉打境内水坝逐渐干涸引发忧虑;槟州3大水坝因天气干旱,储水量节节下降;柔佛东甲榴梿芭突现狂风,10分钟就把数百棵榴梿树吹残了;另外,大马渔业局指出,海面温度上升导致数个岛屿海洋公园的珊瑚礁正面临大规模白化现象……
这种种现象的出现,宣告我国已经进入了极端气候。别以为所谓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仅是关乎下雨与否、有无刮风等问题,只要记得带伞外出、来几场人造雨,就能轻松应对。
须知,极端气候不但会引发干旱和洪水等灾难,也影响农产品收成,甚至鸡只的产量,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马来西亚果农总会会长陈绍厚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国内水果短期内的产量料减少约25至30%。另外,曼绒禽畜业公会主席陈伟鹏说,恶劣天气、气候转变及饲料品质都会对肉鸡市场的供需带来影响,一旦农场出鸡拖慢,或农场鸡只死亡率增加,都会直接影响肉鸡供应量。
极端气候的问题日趋恶化,已是铁一般的事实。大马气象局(行动)副总监莫哈末希山称,根据过去5年数据,气候变化更加明显和极端,极端天气事件也越来越频繁。因此,政府和国人不能等闲视之,须积极采取行动,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从国际社会至个别政府都知道极端气候的威胁,奈何却因为诸种因素,而无法真诚团结,采取适当行动,应对气候问题。于2016年生效的《巴黎协定》,看似启动了全球环保模式,惟落到现实中,效果却不彰。毕竟,相比于眼下的经济发展,环保和减碳所能带来的利益,显然不够吸引。
这并非说国际社会乃至个别国家,包括大马,置环保于不顾,只是,各方的环保力度,在极端气候的阴影下,略显不足。
我国政府对于环保、对于气候变化,并非无动于衷,也施行了一些措施,例如推动减塑、回收资源;提倡绿色能源、推广电动车等等。奈何政策虽佳,但却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资源回收为例,倡导多年,可是却始终缺乏动力,无法形成一种全民共识。至于政府去年推介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仍需时间去检验成果,未知成败。值得一提的是,砂拉越政府致力于推动干净能源,加速能源领域转型,前景看俏,值得仿效。
在极端气候的步步进逼下,政府与人民须加快步伐,以有效方案应对挑战。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宣导,提高国人对环保和气候变化的认知。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非个别国家可独自应对,全球人类须携手合作,每个人尽自己的本分,才有望化解气候危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